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钦平专利>正文

减震隔音门扇、隔音门及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184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0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减震隔音门扇、隔音门及组装方法,第一缓冲面层设置于第一结构板的表面,第一支撑层包括在平面上以群组方式分布于第一缓冲面层表面的多个第一突出支撑部以及在各个第一突出支撑部之间形成的第一空气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减震隔音门扇、隔音门及组装方法,减震隔音板提供结构强度和阻尼减震隔音效果;外框板层主要用于提供固定效果,主要用于固定夹板木架层和减震隔音板;通过减震隔音板上第一减震功能层的设置将厚度方向的刚性连接转化为柔性连接,在厚度方向上降低振动的传递,整个减震隔音门扇的声学效果得到了加强。整个减震隔音门扇的声学效果得到了加强。整个减震隔音门扇的声学效果得到了加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隔音门扇、隔音门及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隔声门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震隔音门扇、隔音门及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噪声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关注愈加多,噪声的控制对于人们的健康、生活舒适度以及隐私均非常重要。采用钢板等进行隔声,依靠钢板的密实性、坚实性使声波在材料结构上反射,来阻止声波传播,以降低噪声。但是,采用钢板隔声不仅造价昂贵,并且应用场合受限。同样也有辅助以多层的木板或者隔音板实现将隔音门的声学性能以及结构性能优化。
[0003]如在专利技术专利CN105089463A中隔声复合板中,第一侧板包括第一木质层和与第一木质层胶合的第一隔声层,第一木质层位于第一隔声层的外侧;第二侧板包括第二木质层;第二侧板还包括与第二木质层胶合的第二隔声层,第二木质层位于第二隔声层外侧;框体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边缘,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封装形成内部空间,并且内部空间中填充有吸声层;第一隔声层、吸声层与第二隔声层之间具有空隙。然而现有技术中,未综合声学效果以及刚性结构效果,也就是整体结构强度以及结构紧凑度无法与隔音效果共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减震隔音门扇、隔音门及组装方法,旨在解决目前隔音门整体结构强度以及结构紧凑度无法与隔音效果共存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震隔音门扇,包括:
[0006]减震隔音板,包括第一结构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板厚度方向至少一侧的第一减震功能层,所述第一减震功能层包括第一缓冲面层以及第一支撑层,所述第一缓冲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板的表面,所述第一支撑层包括在平面上以群组方式分布于所述第一缓冲面层表面的多个第一突出支撑部以及在各个所述第一突出支撑部之间形成的第一空气部,其中,所述第一空气部与所述第一突出支撑部在平面上的面积比例范围为1∶3至3∶1;
[0007]呈圈状的外框板层,呈框状而围设成中部空间;
[0008]两个夹板木架层,均固定于所述外框板层的中部空间,所述减震隔音板设置于所述外框板层中部空间厚度方向的中部,其中,所述夹板木架层厚度方向的内侧表面与所述减震隔音板厚度方向的外侧表面抵持;
[0009]装饰板,包裹于所述减震隔音门扇的外表,将所述夹板木架层封闭于所述外框板层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板层内圈厚度方向的中部形成有安装槽圈,所述夹板木架层厚度方向的外端为所述外框板层抵持,所述外框板层的面密度在16

30千克每平方米。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板层包括在厚度方向上叠设的至少三个子层结构,所述安装
槽圈通过所述子层结构之间的错位形成。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板层包括在厚度方向上叠设的至少四个子层结构,所述第一结构板的外周露出于所述第一减震功能层而形成有凸出圈,中间的两层所述子层结构厚度方向的中部应所述凸出圈内凹有防震板固定槽圈。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隔音门,包括门框功能组件以及铰接于其上的所述的减震隔音门扇;
[0014]所述门框功能组件包括呈倒U字型的门框和对应所述门框的门槛结构,所述门框功能组件的外周壁对应设置有第二减震隔音板,第二减震隔音板包括第二结构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结构板厚度方向至少一侧的第二减震功能层,所述第二减震功能层包括第二缓冲面层以及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二缓冲面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结构板的表面,所述第二支撑层包括在平面上以群组方式分布于所述第二缓冲面层表面的多个第二突出支撑部以及在各个所述第二突出支撑部之间形成的第二空气部,其中,所述第二空气部与所述第二突出支撑部在平面上的面积比例范围为1∶3至3∶1;
[0015]所述门槛结构在朝开门方向侧具有2~5度的下行坡度,所述减震隔音门扇的底部为水平或者与所述门槛结构具有匹配的坡度;
[0016]所述减震隔音门扇厚度方向与所述门框功能组件结合的一侧在周向上形成有内凹截面呈矩形的隔音槽结构,所述隔音槽结构的延伸对应门框,所述门框的横截面对应所述隔音槽结构形成有台阶结构。
[0017]进一步地,所述门框在其自身延伸方向上对应与所述减震隔音门扇结合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两层结合密封条,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结合密封条对应设置在所述门框宽度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结合密封条对应设置在所述门框厚度方向上。
[0018]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板层包括在厚度方向上叠设的至少四个子层结构,所述减震隔音门扇还包括设置于其底部的至少一个沿所述外框板层宽度方向延伸的底部密封件,所述底部密封件夹持于两个所述子层结构厚度方向之间。
[0019]进一步地,所述隔音门还包括门套组件,所述门套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隔音板背离所述门框功能组件的外周。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组装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减震隔音门扇,包括:
[0021]S1、组装部分外框板层而保留四周侧中的一侧暂不安装形成安装口;
[0022]S2、从安装口将减震隔音板与两个夹板木架层安装入;
[0023]S3、将外框板层最后一侧完成安装;
[0024]S4、安装装饰板于主体结构。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组装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减震隔音门扇,包括:
[0026]P1、叠层组装外框板层,并在叠层过程中将一个夹板木架层、减震隔音板和另一个夹板木架层同时完成夹持;
[0027]P2、安装装饰板。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震隔音门扇、隔音门及组装方法,减震隔音板提供结构强度和阻尼减震隔音效果;外框板层主要用于提供固定效果,主要用于固定夹板木架层和减震隔音板;通过减震隔音板上第一减震功能层的设置将厚度方向的刚性连接转化为柔性连接,在厚度方向上降低振动的传递,整个减震隔音门扇的声学效果得到了加强。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减震隔音门扇的减震隔音板的截面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减震隔音门扇的减震隔音板的示意图;
[0031]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减震隔音门扇的外框板层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33]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减震隔音门扇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34]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减震隔音门扇的纵向剖面示意图(隐去装饰板);
[0036]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
[0037]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减震隔音门扇的示意图;
[0038]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减震隔音门扇的减震隔音板的示意图;
[0039]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
[0040]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减震隔音门扇的外框板层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41]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图;
[0042]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四个实施例隔音门的示意图(未安装减震隔音门扇);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隔音门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隔音板(100),包括第一结构板(110)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板(110)厚度方向至少一侧的第一减震功能层(120),所述第一减震功能层(120)包括第一缓冲面层(121)以及第一支撑层(122),所述第一缓冲面层(121)设置于所述第一结构板(110)的表面,所述第一支撑层(122)包括在平面上以群组方式分布于所述第一缓冲面层(121)表面的多个第一突出支撑部(123)以及在各个所述第一突出支撑部(123)之间形成的第一空气部(124),其中,所述第一空气部(124)与所述第一突出支撑部(123)在平面上的面积比例范围为1∶3至3∶1;呈圈状的外框板层(200),呈框状而围设成中部空间;两个夹板木架层(300),均固定于所述外框板层(200)的中部空间,所述减震隔音板(100)设置于所述外框板层(200)中部空间厚度方向的中部,其中,所述夹板木架层(300)厚度方向的内侧表面与所述减震隔音板(100)厚度方向的外侧表面抵持;装饰板(400),包裹于所述减震隔音门扇(010)的外表,将所述夹板木架层(300)封闭于所述外框板层(20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隔音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板层(200)内圈厚度方向的中部形成有安装槽圈(230),所述夹板木架层(300)厚度方向的外端为所述外框板层(200)抵持,所述外框板层(200)的面密度在16

30千克每平方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隔音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板层(200)包括在厚度方向上叠设的至少三个子层结构(210),所述安装槽圈(230)通过所述子层结构(210)之间的错位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隔音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板层(200)包括在厚度方向上叠设的至少四个子层结构(210),所述第一结构板(110)的外周露出于所述第一减震功能层(120)而形成有凸出圈(130),中间的两层所述子层结构(210)厚度方向的中部应所述凸出圈(130)内凹有防震板固定槽圈(220)。5.一种隔音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功能组件(500)以及铰接于其上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隔音门扇(010);所述门框功能组件(500)包括呈倒U字型的门框(510)和对应所述门框(510)的门槛结构(520),所述门框功能组件(500)的外周壁对应设置有第二减震隔音板(530),第二减震隔音板(530)包括第二结构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钦平
申请(专利权)人:罗钦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