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补液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609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次性使用补液管路,属于血液透析技术领域,包括泵管、第一主路导管和第二主路导管,所述泵管两端均连接有第一主路导管,所述第一主路导管一端连接有第二主路导管,所述第二主路导管端部固定连接有注射头,所述第一主路导管端部设置有注射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注射头、注射接口、连接套、移动板和软性防脱板,增强注射接口与血液透析机连接管之间的连接性,增强血液透析机连接管与注射接口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补液管路出现松动对人员造成影响的问题出现,进而便于液体的输送,且通过调节夹可以对液体流速进行调节,进一步的更好提高患者的医疗效果,便于人员的康复。便于人员的康复。便于人员的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使用补液管路


[0001]本技术涉及血液透析
,具体为一次性使用补液管路。

技术介绍

[0002]血液透析装置是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弥散、对流和过滤等作用,将患者血液中的各种有害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进行物质交换或排出,使患者机体内在环境接近正常人,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目的的医疗设备,一次性使用补液管路配合血液透析滤过装置供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在线血液透析滤过和在线血液滤过治疗时供给(滤过)补液,通过血液透析装置的使用,将液体输送至患者体内,用于患者的康复,而现在的补液管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一般使用都是一次性的,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将血液透析装置与补液管路相连接,在现有生活中通过两个管道之间的摩擦力相连接。
[0003]虽然上述申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问题如下,在透析过程中,患者手部会发生移动,会拖动关闭补液管路移动,由于补液管路与血液透析装置通过摩擦力连接,在补液管路移动时容易使得血液透析装置松动,进而对血液透析造成干扰的问题出现,进而对人员康复造成影响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次性使用补液管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次性使用补液管路,包括泵管、第一主路导管和第二主路导管,所述泵管两端均连接有第一主路导管,所述第一主路导管一端连接有第二主路导管,所述第二主路导管端部固定连接有注射头,所述第一主路导管端部设置有注射接口;
[0006]所述注射头和注射接口端部外侧均安装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部安装有具有防脱作用的软性防脱板,所述连接套内部安装有用于驱动软性防脱板的弹簧橡胶杆。
[0007]优选的,所述泵管与第一主路导管之间通过泵管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一主路导管和第二主路导管之间通过T型接口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T型接口与注射接口固定连接,所述注射接口外侧套接有注射接口护帽。
[0009]优选的,所述注射头外侧套接有注射头护帽,所述第二主路导管和T型接口外侧均安装有调节夹。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套内部两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两端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之间通过移动板相连接,所述移动板一端粘接有软性防脱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端部通过软性防脱板相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软性防脱板一端处于连接套外侧,所述软性防脱板一端固定安装有限制杆,所述软性防脱板的形状为倾斜型,所述安装槽一端的宽度大于安装槽另一端的宽
度,所述限位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型,所述限位槽的内径与限位杆的外径相等。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注射头、注射接口、连接套、移动板和软性防脱板,增强注射接口与血液透析机连接管之间的连接性,且增强血液透析机连接管与注射接口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补液管路出现松动对人员造成影响的问题出现,进而便于液体的输送,且通过调节夹可以对液体流速进行调节,进一步的更好提高患者的医疗效果,便于人员的康复,通过两个注射头和两个注射接口,能够同时注入不同的液体,扩大装置的适用范围,可以减少透析的时间,进而进一步便于人员康复,解决现有生活中,通过一个管道对液体进行输送,在需要输送另一个液体时需要再次扎针,进一步便于人员的康复和减少人员的痛苦。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是本技术一次性使用补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移动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软性防脱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第一主路导管;2、第二主路导管;3、泵管接头;4、调节夹;5、T型接口;6、注射头;7、注射头护帽;8、注射接口;9、注射接口护帽;10、泵管;11、连接套;12、安装槽;13、限位槽;14、限位杆;15、移动板;16、软性防脱板;17、弹簧橡胶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次性使用补液管路,包括泵管10、第一主路导管1和第二主路导管2,泵管10两端均连接有第一主路导管1,泵管10与第一主路导管1之间通过泵管接头3相连接,第一主路导管1和第二主路导管2之间通过T型接口5相连接,便于泵管10与第一主路导管1之间的连接,且便于液体的分流,便于液体的分流进入,以便于更好的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第一主路导管1一端连接有第二主路导管2,第二主路导管2端部固定连接有注射头6,注射头6外侧套接有注射头护帽7,第二主路导管2和T型接口5外侧均安装有调节夹4,便于对注射头6进行防护,同时可以第二主路导管2和T型接口5内部的液体进行调节,进而可以更好的进入血液透析,第一主路导管1端部设置有注射接口8,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将补液管路的一端与患者手部的滞留针连接,另一端与血液透析仪相连接,通过血液透析仪的运行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使得患者康复;
[0020]注射头6和注射接口8端部外侧均安装有连接套11,T型接口5与注射接口8固定连接,注射接口8外侧套接有注射接口护帽9,便于对注射接口8进行防护,避免注射接口8暴露在外界,造成注射接口8外侧感染细菌的问题,连接套11内部安装有具有防脱作用的软性防脱板16,连接套11内部安装有用于驱动软性防脱板16的弹簧橡胶杆17。
[0021]连接套11内部两端开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两端均开设有限位槽13,限位槽13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4,两个限位杆14之间通过移动板15相连接,移动板15一端粘接有软性防脱板16,软性防脱板16一端处于连接套11外侧,软性防脱板16一端固定安装有限制杆,软性防脱板16的形状为倾斜型,安装槽12一端的宽度大于安装槽12另一端的宽度,限位槽13的横截面为圆弧型,限位槽13的内径与限位杆14的外径相等,便于人员拿取软性防脱板16,且避免软性防脱板16进入连接套11内部,不便于人员拿取的问题出现,且便于将移动板15收纳进入安装槽12内部,使得限位杆14移动的更加稳定,便于软性防脱板16的移动,进而将连接套11安装于外界连接管道外侧,两个移动板15端部通过软性防脱板16相连接。
[0022]人员在使用补液管路时,人员逐步将补液管路上的注射接口护帽9和注射头护帽7陆续取下,随后将注射接口8连接至血液透析机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使用补液管路,包括泵管(10)、第一主路导管(1)和第二主路导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管(10)两端均连接有第一主路导管(1),所述第一主路导管(1)一端连接有第二主路导管(2),所述第二主路导管(2)端部固定连接有注射头(6),所述第一主路导管(1)端部设置有注射接口(8);所述注射头(6)和注射接口(8)端部外侧均安装有连接套(11),所述连接套(11)内部安装有具有防脱作用的软性防脱板(16),所述连接套(11)内部安装有用于驱动软性防脱板(16)的弹簧橡胶杆(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补液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管(10)与第一主路导管(1)之间通过泵管接头(3)相连接,所述第一主路导管(1)和第二主路导管(2)之间通过T型接口(5)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补液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接口(5)与注射接口(8)固定连接,所述注射接口(8)外侧套接有注射接口护帽(9)。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军赵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瑞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