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组件、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49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本申请提供一种镜头组件、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镜头组件包括外壳、固定座、第一镜头、第二镜头以及驱动机构。固定座滑动连接外壳,且位于外壳的内侧。第一镜头固定连接固定座,第二镜头固定连接外壳,第二镜头位于第一镜头的像侧。驱动机构用于使外壳与固定座相对滑动,第二镜头在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上,与第一镜头之间的距离增大或者减小。一方面,利用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之间距离的增大和减小,来改变镜头组件的准焦点位置,有利于镜头组件的微距和远焦位置的拍摄,较大程度地提高用户体验性;另一方面,外壳与固定座是通过滑动来实现连接,外壳相对固定座运动的距离可以更长,更有利于实现微距和远焦位置的拍摄。有利于实现微距和远焦位置的拍摄。有利于实现微距和远焦位置的拍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组件、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摄像
,尤其涉及一种镜头组件、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设备特别是手机产品,随着全面屏、指纹识别等关键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多功能设置已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设计将较大程度地压缩摄像模组的排布空间。在这种空间排布紧张的环境下,传统手机一般采用直立式的摄像模组,以减小摄像模组在手机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空间占用。然而,传统的直立式摄像模组一般采用具有簧片的驱动马达。其中可以通过簧片的形变量,来提供摄像模组在调焦过程中的行程。由于簧片本身的结构约束,其形变量较小,因此驱动马达很难实现大行程的调焦,摄像模组的拍照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大行程调焦的镜头组件、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镜头组件。镜头组件包括外壳、固定座、第一镜头、第二镜头以及驱动机构。固定座滑动连接外壳,且位于外壳的内侧。
[0005]第一镜头固定连接固定座,第二镜头固定连接外壳,第二镜头位于第一镜头的像侧。
[0006]驱动机构用于使外壳与固定座相对滑动,第二镜头在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上,与第一镜头之间的距离增大或者减小。下文将以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为Z轴为例进行描述。
[0007]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外壳与固定座相对滑动,从而利用第二镜头在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上,与第一镜头之间的距离增大或者减小,来实现镜头组件的对焦。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利用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之间距离的增大和减小,来改变镜头组件的准焦点位置,从而有利于实现镜头组件的微距和远焦位置的拍摄,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用户体验性;另一方面,相较于通过簧片的形变来实现对焦的方案,本实施方式的外壳与固定座是通过滑动来实现连接,这样,可以避免由于簧片本身的结构约束而限制调焦行程的问题。本实施方式的外壳相对固定座滑动的距离可以更长,更有利于实现微距和远焦位置的拍摄。示例性地,外壳可以相对固定座沿Z轴方向滑动的最大距离可以为5毫米。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外壳在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上滑动。
[0009]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驱动外壳在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上滑动,外壳可以带动第二镜头在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上,远离或靠近第一镜头。由于第二镜头位于第一镜头的像侧,第二镜头不容易与第一镜头的顶部的器件发生碰撞或者干涉。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磁铁和线圈,磁铁和线圈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外壳,另一者固定连接固定座,磁铁与线圈相对设置。换言之,当磁铁固定连接外壳时,线圈固定连接固定座。当线圈固定连接外壳时,磁铁固定连接固定座。
[0011]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采用磁铁和线圈的驱动机构,可以避免驱动机构直接与外壳和固定座连接,从而避免驱动机构连接外壳和固定座的部分在弯折应力对镜头组件的运动精度产生影响。
[0012]可以理解的是,当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外壳在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上滑动,且磁铁固定连接外壳,线圈固定连接固定座时,磁铁为动子,线圈为定子。这样,一方面线圈不会在运动中与其他部件干涉;另一方面避免线圈在弯折应力对镜头组件的运动精度产生影响。
[0013]可以理解的是,当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外壳在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上滑动,且线圈固定连接外壳,磁铁固定连接固定座时,线圈为动子,磁铁为定子。这样,由于线圈的重力较小,驱动机构的驱动力较小。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镜头组件包括导杆,外壳和固定座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导杆,另一者滑动连接导杆。
[001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导杆,并将外壳和固定座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导杆,另一者滑动连接导杆,从而在外壳相对固定座滑动的过程中,导杆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使得外壳更加准确地沿Z轴方向滑动,也即外壳不容易发生偏移。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壳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固定座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凹槽以及第四凹槽。导杆包括第一导杆以及第二导杆,第一导杆滑动连接第一凹槽的槽壁,第一导杆固定连接第三凹槽的槽壁,第二导杆滑动连接第二凹槽的槽壁,第二导杆固定连接第四凹槽的槽壁。
[0017]可以理解是,通过设置第一导杆和第一滑槽(也即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的配合、以及第二导杆和第二滑槽(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的配合,可以在外壳相对固定座滑动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使得外壳更加准确地沿Z轴方向滑动,也即外壳不容易发生偏移。
[0018]另外,通过将第一滑槽分成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设置,从而降低第一导杆与第一滑槽的装配难度。例如,可以先将第一导杆设置于第三凹槽内,再通过粘胶将第一导杆粘接于第三凹槽的槽壁,最后再将第一凹槽与第一导杆装配。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凹槽的槽壁呈“V”型,第二凹槽的槽壁呈弧形、“[”型或者U型,或者第一凹槽的槽壁呈弧形、“[”型或者U型,第二凹槽呈“V”型。
[0020]可以理解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凹槽的槽壁为“V”字型,使得第一凹槽的两个槽壁可以与第一导杆保持接触,第一凹槽的两个槽壁较容易夹紧第一导杆。外壳、第一导杆以及固定座连接更加稳定。此外,通过将外壳的第二凹槽设置为“[”型、圆形或者U型,从而使得第二凹槽的槽壁与第二导杆之间可以预留出一定的误差,以使第二导杆与第二凹槽不会因位置存在误差而不容易装配。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镜头组件包括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固定连接外壳,第二磁吸件固定连接固定座。导杆在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吸力下与外壳和固定座保持接触。
[002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磁吸件固定连接外壳,第二磁吸件固定连接固定座,从而利用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在Y轴方向上产生的吸引力来使得外壳、第一导杆、第二导杆以及固定座紧密地保持接触。这样固定座不容易相对外壳晃动。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壳设有第一固定槽,固定座设有第二固定槽。第一磁
吸件位于第一固定槽内,第二磁吸件位于第二固定槽内。
[0024]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磁吸件设置于第一固定槽内,从而一方面可以增加第一磁吸件与外壳的连接面积,从而提高第一磁吸件与外壳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另一方面有利于镜头组件的小型化和轻型化设计。
[0025]另外,通过将第二磁吸件设置于第二固定槽内,从而一方面可以增加第二磁吸件与外壳的连接面积,从而提高第二磁吸件与外壳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地实现镜头组件的小型化和轻型化设计。
[00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杆包括间隔设置第一导杆以及第二导杆,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位于固定座的同一侧。第二磁吸件位于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之间,或者位于第一导杆的远离第二导杆的一侧,或者位于第二导杆的远离第一导杆的一侧。
[0027]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磁吸件、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的排布更加紧密,这样,外壳与固定座之间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组件(60a),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61)、固定座(62)、第一镜头(71)、第二镜头(72)以及驱动机构(77);所述固定座(62)滑动连接所述外壳(61),且位于所述外壳(61)的内侧;所述第一镜头(7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62),所述第二镜头(72)固定连接所述外壳(61),所述第二镜头(72)位于所述第一镜头(71)的像侧;所述驱动机构(77)用于使所述外壳(61)与所述固定座(62)相对滑动,所述第二镜头(72)在所述镜头组件(60a)的光轴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镜头(71)之间的距离增大或者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60a),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7)用于驱动所述外壳(61)在所述镜头组件(60a)的光轴方向上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头组件(60a),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7)包括磁铁(65)和线圈(64),所述磁铁(65)和所述线圈(64)中的一者固定连接所述外壳(61),另一者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62),所述磁铁(65)与所述线圈(64)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组件(60a),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60a)包括导杆(63),所述外壳(61)和所述固定座(62)中的一者固定连接所述导杆(63),另一者滑动连接所述导杆(6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组件(60a),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1)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6135)和第二凹槽(6136),所述固定座(62)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三凹槽(6272)以及第四凹槽(6273);所述导杆(63)包括第一导杆(63a)以及第二导杆(63b),所述第一导杆(63a)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凹槽(6135)的槽壁,所述第一导杆(63a)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凹槽(6272)的槽壁,所述第二导杆(63b)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凹槽(6136)的槽壁,所述第二导杆(63b)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凹槽(6273)的槽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头组件(60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6135)的槽壁呈“V”型,所述第二凹槽(6136)的槽壁呈弧形、“[”型或者U型,或者所述第一凹槽(6135)的槽壁呈弧形、“[”型或者U型,所述第二凹槽呈“V”型。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组件(60a),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60a)包括第一磁吸件(66)和第二磁吸件(67),所述第一磁吸件(66)固定连接所述外壳(61),所述第二磁吸件(67)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62);所述导杆(63)在所述第一磁吸件(66)与所述第二磁吸件(67)吸力下与所述外壳(61)和所述固定座(62)保持接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组件(60a),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63)包括间隔设置第一导杆(63a)以及第二导杆(63b),所述第一导杆(63a)和所述第二导杆(63b)位于所述固定座(62)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磁吸件(67)位于所述第一导杆(63a)和所述第二导杆(63b)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第一导杆(63a)的远离所述第二导杆(63b)的一侧,或者位于所述第二导杆(63b)的远离所述第一导杆(63a)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组件(60a),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60a)包括隧道磁阻传感器(73)以及磁栅(74),所述隧道磁阻传感器(73)和所述磁栅(74)中的一者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61),另一者固定于所述固定座(62),所述隧道磁阻传感器
(73)用于检测所述磁栅(74)在不同位置的磁场强度。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组件(60a),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60a)包括第一缓冲件(75),所述第一缓冲件(7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62)的底面(622)。11.一种摄像模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模组电路板(10)、感光芯片(20)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镜头组件(60a);所述感光芯片(20)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战立刘洪明李邓峰边心秀代仁军樊显凯蔡斌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