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及输液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46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包括内盖,内盖包括穿刺腔,穿刺腔内布设有内塞,内盖还包括布设于穿刺腔的底部的用于密封穿刺腔的底部的阻隔筒,阻隔筒的底部和内塞的待穿刺部位之间留有用于侧孔穿刺针穿刺阻隔筒的底部的待穿刺部位时侧孔穿刺针的侧孔部位完全脱离内塞的净空距离,穿刺腔的顶部设有弯折成型的用于通过热压弯折成型以抵紧固定内塞的外压边,外压边的上端面上还附着有用于密封穿刺腔的顶部的易撕膜,穿刺腔有两个并分别用于输液和配药,穿刺腔、内塞、阻隔筒和外压边一一对应布设。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的输液容器。盖的输液容器。盖的输液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及输液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药包装
,特别地,涉及一种输液容器用无内盖式覆膜盖。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输液容器用无内盖式覆膜盖的输液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输液容器盖一般为组合式结构,其主要包括外盖、内塞和内盖,外盖容纳内塞,内盖布设于外盖内以起到固定内塞的作用,使得针管穿刺内塞输液时整体结构不会发生松脱,同时还防止内塞与药液接触,内塞主要避免内盖被针管穿刺后药液渗出输液容器外,外盖上通常具有拉环来拉开外盖以露出内塞。
[0003]然而,由于输液产品的特殊性,外盖在使用前不能被损害,拉环在使用时不能被拉断,但必须将外盖中心部分拉破以露出内塞,要满足上述要求使得外盖的材料要求高,导致内盖的材料成本较为昂贵,提高了输液容器盖的整体制造成本。
[0004]同时,随着产品设计、注塑制造、药品生产工艺摩擦、临床使用穿刺针切割等方法的不同,以及传统产品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经反复试验、验证,证明其产生的微粒污染程度也不同;其次,内塞多采用橡内塞,橡内塞主要成分为合成橡胶,还包含有硫、氧化锌、碳墨、滑石粉等,这些杂质易脱落,形成不溶性微粒;再次,带有侧孔的侧孔穿刺针和斜口穿刺针在穿刺过程中会依次贯穿内塞和内盖,侧孔针或斜口针会顺势携带内塞和内盖产生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输液溶液,而导致输液溶液的不溶性微粒增多。且传统产品临床使用表现为侧孔针穿刺时基本全部产生内塞屑,斜口针基本全部为内盖塑料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及输液容器,以解决现有的输液容器盖由于外盖的材料成本昂贵,导致输液容器盖的制造成本高,同时穿刺针容易将内塞和内盖产生的不溶性微粒代入药液内的技术问题。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包括内盖,内盖包括穿刺腔,穿刺腔内布设有内塞,内盖还包括布设于穿刺腔的底部的用于密封穿刺腔的底部的阻隔筒,阻隔筒的底部和内塞的待穿刺部位之间留有用于侧孔穿刺针穿刺阻隔筒的底部的待穿刺部位时侧孔穿刺针的侧孔部位完全脱离内塞的净空距离,穿刺腔的顶部设有弯折成型的用于通过热压弯折成型以抵紧固定内塞的外压边,外压边的上端面上还附着有用于密封穿刺腔的顶部的易撕膜,穿刺腔有两个并分别用于输液和配药,穿刺腔、内塞、阻隔筒和外压边一一对应布设。
[0007]进一步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8]进一步地,阻隔筒的底部的待穿刺部位的厚度范围为0.30

0.50mm。
[0009]进一步地,外压边的上端面向上凸设有焊接凸起,易撕膜的下端面凹设有用于与焊接凸起焊接连接的焊接凹槽。
[0010]进一步地,易撕膜的边缘设有向下弯折形成的易撕边。
[0011]进一步地,净空距离≥4.5mm。
[0012]进一步地,内塞的顶部设有向下凹设并居中布设的第一内球面,外压边设有用于通过热压形成并抵紧第一内球面的抵紧凸台。
[0013]进一步地,内塞的上端面与第一内球面之间的转角处向上凸设有与抵紧凸台的外环面抵接的第一安装凸起。
[0014]进一步地,内塞的底部设有向上凹设并居中布设的第二内球面。
[0015]进一步地,阻隔筒的上端面与内塞的下端面抵紧,内塞的下端面与第二内球面之间的转角处向下凸设有与阻隔筒的内壁面抵接的第二安装凸起。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输液容器,其包括上述的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
[0017]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首先通过注塑工艺获得具有两个穿刺腔的内盖,然后将配药的内塞和输液的内塞分别塞入两个彼此隔离独立成腔的穿刺腔中,使配药及输液方便、安全,避免药液受到污染,穿刺腔的底部通过阻隔筒密封,阻隔筒在无外盖式覆膜盖内腔中呈下沉式结构设计,避免输液容器内的药液与内塞接触而污染,且通过净空距离使得侧孔穿刺针穿刺阻隔筒的底部的待穿刺部位时侧孔穿刺针的侧孔部位完全脱离内塞,以有效避开侧孔穿刺针穿刺阻隔筒时由小到最大到最小的穿刺切削力,进而杜绝侧孔针穿刺产生的内塞落屑或者最大限度减少内塞产生落屑的几率,外压边和内盖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且注塑时内盖轴向延伸形成未弯折的外压边,然后通过热压工艺使外压边朝向内塞方向折弯,且外压边在热压折弯过程中基体密实度增加,基体强度、表面光滑度增加,弯折成型的外压边完全贴紧和包覆于内塞表面,最后通过焊接工艺将易撕膜焊接覆盖在外压边的上端面上,以密封穿刺腔的顶部,避免内塞与外界环境接触而污染,本方案通过内盖、外压边和易撕膜相互协同配合,以实现对内塞的固定和密封,且阻隔筒和两个穿刺腔的设置,侧孔穿刺针不易产生穿刺落屑,且配药和输液可分别进行,以杜绝或者最大程度的消除内塞被外界环境污染和药液被污染的几率,同时相对于现有技术,在实现固定密封内塞的基础上,通过外压边和易撕膜共同作用以取代材料要求高、价格较为昂贵的外盖,大大降低输液容器盖的制造成本,且易撕膜相对于外盖打开难度低,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应用。
[0019]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内盖;11、穿刺腔;12、阻隔筒;13、穿刺部;2、内塞;21、第一内球面;22、第一安装
凸起;23、第二内球面;24、第二安装凸起;3、外压边;31、焊接凸起;32、抵紧凸台;4、易撕膜;41、易撕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26]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的剖面示意图。
[0027]如图1

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包括内盖1,内盖1包括穿刺腔11,穿刺腔11内布设有内塞2,内盖1还包括布设于穿刺腔11的底部的用于密封穿刺腔11的底部的阻隔筒12,阻隔筒12的底部和内塞2的待穿刺部位之间留有用于侧孔穿刺针穿刺阻隔筒12的底部的待穿刺部位时侧孔穿刺针的侧孔部位完全脱离内塞2的净空距离,穿刺腔11的顶部设有弯折成型的用于通过热压弯折成型以抵紧固定内塞2的外压边3,外压边3的上端面上还附着有用于密封穿刺腔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包括内盖(1),内盖(1)包括穿刺腔(11),穿刺腔(11)内布设有内塞(2),其特征在于,内盖(1)还包括布设于穿刺腔(11)的底部的用于密封穿刺腔(11)的底部的阻隔筒(12),阻隔筒(12)的底部和内塞(2)的待穿刺部位之间留有用于侧孔穿刺针穿刺阻隔筒(12)的底部的待穿刺部位时侧孔穿刺针的侧孔部位完全脱离内塞(2)的净空距离,穿刺腔(11)的顶部设有弯折成型的用于通过热压弯折成型以抵紧固定内塞(2)的外压边(3),外压边(3)的上端面上还附着有用于密封穿刺腔(11)的顶部的易撕膜(4),穿刺腔(11)有两个并分别用于输液和配药,穿刺腔(11)、内塞(2)、阻隔筒(12)和外压边(3)一一对应布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其特征在于,阻隔筒(12)的底部的待穿刺部位的厚度范围为0.30

0.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其特征在于,外压边(3)的上端面向上凸设有焊接凸起(31),易撕膜(4)的下端面凹设有用于与焊接凸起(31)焊接连接的焊接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容器用无外盖式覆膜盖,其特征在于,易撕膜(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祥华谭益民刘师宏夏岳韬郑湘明陈一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