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丽秋专利>正文

一种工业蒸汽热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119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蒸汽热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架、收集机、排出管、进气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煤炭尾气接入到进气管内,同时将热量收集箱与安装板相连接,此时通过进气管来将尾气输入到收集机内,并与集热管相互接触,进而使热管内的乙醚蒸发并将热量同时向上传输,热气流输入后,通过集中块来进行加压并冲击在集热管上,由此来通过扭动块来产生扭动力,进而带动中心块同时产生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外顶架会规律地向外顶出外突块,进而通过变形的上推片来推动外甩片向外甩出随后复原,由此来使粘附层通过摆动和气流的流动而被大面积剥离集热管外层,避免由于粘附层的存在而导致的热气流与集热管接触不良现象,保障余热回收的效果。余热回收的效果。余热回收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蒸汽热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工业蒸汽热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是一种可以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带有大量热量的热空气内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的装置,通过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可以大幅降低工业生产中产生的能源浪费现象,在进行回收的时候,通过将热空气导入到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内,并使空气与大量的热管进行接触,进而通过热管内的液体的蒸发与冷凝来对热量进行内外交换,进而将热量收集并向外传导,此时即可通过热量来对水进行加热进而通过蒸汽来进行发电等工作,但是在对煤炭发电厂内煤炭燃烧发电后产生的尾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的时候,由于燃烧后的尾气内含有大量未充分燃烧的细微煤颗粒和燃烧后随着热气流上升的烟尘,还伴有部分高温蒸发的水蒸气,因此在导入到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后,很容易导致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导热管外层与空气接触时,会有部分的水蒸气混合烟尘和煤颗粒附着在热管外表面,长期工作后,很容易导致热管外层附着一层煤炭附着层,使热管外层的纯铜层无法充分地与热空气进行接触,进而导致热量传导不充分,大大降低对余热的回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在对煤炭发电厂内煤炭燃烧发电后产生的尾气进行余热回收利用的时候,由于燃烧后的尾气内含有大量未充分燃烧的细微煤颗粒和燃烧后随着热气流上升的烟尘,还伴有部分高温蒸发的水蒸气,因此在导入到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后,很容易导致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导热管外层与空气接触时,会有部分的水蒸气混合烟尘和煤颗粒附着在热管外表面,长期工作后,很容易导致热管外层附着一层煤炭附着层,使热管外层的纯铜层无法充分地与热空气进行接触,进而导致热量传导不充分,大大降低对余热的回收效果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业蒸汽热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工业蒸汽热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架、收集机、排出管、进气管,所述支架顶面与收集机底面焊接连接,所述收集机左侧与排出管右侧相互接通并通过嵌固连接,所述进气管顶面与收集机底面相互接通并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收集机包括隔热壳、集中块、安装板、集热管,所述隔热壳底面与进气管顶面相互接通并通过焊接连接,所述集中块左侧焊接于隔热壳内层,所述集热管顶部与安装板内层嵌固连接,所述集热管顶部与隔热壳内层活动卡合,所述排出管为底部设有开口的空心半椭圆块结构。
[0005]更进一步的,所述集热管包括转动块、热管、套设块、导风块,所述热管顶部通过转动块与隔热壳内层活动卡合,所述套设块内层套设于热管外层,所述导风块顶面焊接于热管底面,所述热管为空心的纯铜管结构,且内层设有乙醚液体。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套设块包括上导块、扭动层、扭动块、中心块,所述上导块底面与扭动层顶面嵌固连接,所述上导块顶面与扭动块底面嵌固连接,所述中心块外层与扭动块
内层嵌固连接,所述中心块内层套设于热管外层,所述扭动块外层设有倾斜的粗糙弧形凹槽结构。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块包括外撑环、外突块、套设环、外顶架,所述外撑环外层与外突块两侧嵌固连接,所述外撑环外层与扭动块内层嵌固连接,所述套设环背面与外撑环内层活动卡合,所述外顶架底部与套设环外层嵌固连接,所述外顶架顶部设有一个实心的光滑铁球结构,底部通过两个弹力片结构与套设环连接。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外突块包括连接块、上推片、传导架、外甩片,所述连接块外层两侧嵌入于外撑环外层,所述上推片两侧与连接块内层嵌固连接,所述上推片顶面通过传导架与外甩片底面活动连接,所述外甩片两侧与连接块内层两侧活动卡合,所述外甩片两侧设有两个镜像分布的扭簧轮结构。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传导架包括扭曲柄、扭动圈、内芯、拨头,所述扭曲柄底面与上推片顶面嵌固连接,所述扭动圈外层与扭曲柄顶部活动卡合,所述内芯背面与扭动圈内层活动卡合,所述拨头底部嵌固于内芯外层,所述拨头为底部设有活动头的鳍状片结构,且左侧设有一个弹力片结构与内芯外层连接。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扭动圈包括转动圈、托盘、接触架、支撑片,所述转动圈外层与扭曲柄顶部活动卡合,所述托盘嵌入于转动圈内层,所述接触架左侧与托盘内层活动连接,所述支撑片两端嵌入于接触架左侧内层,所述接触架设有两个,两个接触架镜像分布于转动圈内层。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架包括支撑盘、接触片、扭曲槽、甩锤,所述支撑盘左侧内层与支撑片两端嵌固连接,所述接触片左侧嵌入于支撑盘右侧,所述扭曲槽嵌入于接触片底面,所述甩锤底部与接触片顶面活动卡合,所述接触片为经过抛光处理后的聚丙烯材料制造的薄片结构。
[0012]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煤炭尾气接入到进气管内,同时将热量收集箱与安装板相连接,此时通过进气管来将尾气输入到收集机内,并与集热管相互接触,进而使热管内的乙醚蒸发并将热量同时向上传输,热气流输入后,通过集中块来进行加压并冲击在集热管上,由此来通过扭动块来产生扭动力,进而带动中心块同时产生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外顶架会规律地向外顶出外突块,进而通过变形的上推片来推动外甩片向外甩出随后复原,由此来使粘附的水蒸气混合烟尘和煤颗粒通过摆动和气流的流动而被大面积剥离集热管外层,有效避免由于粘附层的存在而导致的热气流与集热管接触不良现象,保障余热回收的效果。
[0015]2.本专利技术在传导架受到挤压后,首先扭曲柄会受到挤压,并使两个扭曲柄产生相对位移,由于两个扭曲柄不处于同一个水平面,同时相互有一定的角度,进而在同时内压的时候,会导致扭动圈产生扭动,使其快速旋转,此时即可通过转动圈的转动来带动托盘同时转动,进而带动接触架也同时转动,由于扭动十分突然,进而转动圈的转动速度较快,当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即可通过接触架上设有的接触片来接触内芯上的拨头,拨头接触多个接触片,并在接触时产生抖动,同时接触片由于接触而在扭曲槽的作用下而产生变形,并使支撑盘产生变形,并通过支撑片提供弹力在拨头经过后复原,拨头经过后,即可通过扭曲槽来令接触片复原,并通过惯性来使甩锤产生甩动,并锤击接触片上表面,产生二次震动,由此
在上推的过程中同时产生密集并且多次的震动,使粘附层更难以牢固粘附,进而获得更好的剥离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工业蒸汽热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收集机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集热管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套设块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心块俯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外突块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传导架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扭动圈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专利技术接触架正视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蒸汽热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架(Q)、收集机(W)、排出管(E)、进气管(R),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Q)顶面与收集机(W)底面焊接连接,所述收集机(W)左侧与排出管(E)右侧相互接通并通过嵌固连接,所述进气管(R)顶面与收集机(W)底面相互接通并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收集机(W)包括隔热壳(W1)、集中块(W2)、安装板(W3)、集热管(W4),所述隔热壳(W1)底面与进气管(R)顶面相互接通并通过焊接连接,所述集中块(W2)左侧焊接于隔热壳(W1)内层,所述集热管(W4)顶部与安装板(W3)内层嵌固连接,所述集热管(W4)顶部与隔热壳(W1)内层活动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蒸汽热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管(W4)包括转动块(WW1)、热管(WW2)、套设块(WW3)、导风块(WW4),所述热管(WW2)顶部通过转动块(WW1)与隔热壳(WW1)内层活动卡合,所述套设块(WW3)内层套设于热管(WW2)外层,所述导风块(WW4)顶面焊接于热管(WW2)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蒸汽热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设块(WW3)包括上导块(S 1)、扭动层(S2)、扭动块(S3)、中心块(S4),所述上导块(S 1)底面与扭动层(S2)顶面嵌固连接,所述上导块(S 1)顶面与扭动块(S3)底面嵌固连接,所述中心块(S4)外层与扭动块(S3)内层嵌固连接,所述中心块(S4)内层套设于热管(WW2)外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蒸汽热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块(S4)包括外撑环(V1)、外突块(V2)、套设环(V3)、外顶架(V4),所述外撑环(V1)外层与外突块(V2)两侧嵌固连接,所述外撑环(V1)外层与扭动块(S3)内层嵌固连接,所述套设环(V3)背面与外撑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丽秋
申请(专利权)人:许丽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