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内孔、深孔专用的电镀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110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深孔电镀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内孔、深孔专用的电镀方法,通过专用的电镀设备实现管件的竖向装夹,并向管件内灌注流动的电镀溶液,采用移动的阳极配合流动的电镀溶液在管件内孔中形成厚度均匀且力学性能优异的镀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解决现有的深孔镀铬方式主要适用于内孔不深的工件,以及有外表面电镀需求的内孔不深的工件,而对于只有内孔内壁电镀需求的深孔工件,则无法仅在深孔内壁形成厚度均匀且力学性能优异镀层的问题。匀且力学性能优异镀层的问题。匀且力学性能优异镀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内孔、深孔专用的电镀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深孔电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内孔、深孔专用的电镀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电镀过程中,电流、溶液的流速、流量、温度、溶液成分和阳极都是影响电镀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对于工件的内孔、深孔进行内壁电镀,这些关键因素造成的质量影响尤为重要。现有深孔镀铬技术主要采用全浸内孔镀铬和流动内孔镀铬,目前这几种方法进行内孔镀铬的特点如下。
[0003]1.全浸内孔镀铬:此种方式是将阳极安装在工件中心,然后将工件全浸至槽内,将整流器连通阴阳极,开始电镀。电镀过程中阳极固定不动,溶液不流动(或者流动不可控制流速)。
[0004]此种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0005]①
由于工件的特性是细长深孔,阳极供电是在一头导入,电流会损耗,所以会导致电流一端较大,另一端较小,电镀出来产品镀层一端厚另一端薄。
[0006]②
在电镀过程中阴极会产生大量的氢气,由于深孔工件细又长,气体不容易溢出来,在内孔溶液中产生气泡,由于气体电阻与液体电阻不一致,所以会出现深孔内镀层厚薄不一致,随着电流的加大,反应产生的气体增多,厚薄的差距也会加大。
[0007]③
由于工件完全浸没在电镀液中,工件外表面也会形成镀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0008]④
由于槽体溶液是敞开式的,而铬酐溶液易挥发,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与环境造成危害。
[0009]⑤
由于在电镀的过程中阳极是固定不动的,当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镀层由于内应力集中,当使用过程受到高速冲击时镀层容易脱落。
[0010]2.流镀内孔镀铬:此种方式是将阳极安装在工件内孔中心,然后让溶液从下往上流过工件内孔,将整流器连通阴阳极,开始电镀。电镀过程中阳极固定不动,溶液流动(可控制流速)。
[0011]此种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0012]①
由于工件的特性是细长深孔,阳极供电是在两头导入,电流会沿内孔长度方向损耗,对于内孔长、精度高的工件,会导致电流在两端较大、中间较小,电镀出来产品镀层两端厚,中间薄。
[0013]②
由于在电镀的过程中阳极是固定不动的,当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铬层由于内应力集中,当受到高速冲击时镀层容易脱落。
[0014]综上可知,现有的深孔镀铬方式主要适用于内孔不深的工件,以及有外表面电镀需求的内孔不深的工件,而对于只有内孔内壁电镀需求的深孔工件,则无法仅在深孔内壁形成厚度均匀且力学性能优异的镀层。尤其对于军用产品,如枪管、炮管等管件,其内孔深度长,使用条件苛刻,对内部镀层的稳定性、均匀性要求极高,稍有镀层不均匀或不稳定的情况,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存在影响炮弹顺利发射的风险,甚至炮弹炸膛的风险,如何解决这
类工件的深孔高质量电镀是现目前相关生产厂家急需突破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内孔、深孔专用的电镀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深孔镀铬方式主要适用于内孔不深的工件,以及有外表面电镀需求的内孔不深的工件,而对于只有内孔内壁电镀需求的深孔工件,则无法仅在深孔内壁形成厚度均匀且力学性能优异镀层的问题。
[001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内孔、深孔专用的电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A、将待电镀内孔的管件竖向插装固定在下模组件上;在下模组件上方依次设置可竖向升降移动的上模组件和移动阳极组件,用上模组件对管件的顶端进行竖向压紧定位;
[0018]B、通过下模组件将供液系统提供的镀液从下向上灌注到管件内,通过上模组件将管件顶端排出的镀液导流回供液系统;
[0019]C、将经过整流后的电源阴极连接到管件上,将电源阳极连接到移动阳极组件上,给移动阳极组件的阳极杆通电;
[0020]D、驱动移动阳极组件竖向反复升降,使阳极杆穿过上模组件在管件内孔中反复升降移动,过程中保持镀液在管件内持续从下向上流动,移动的阳极杆配合流动的镀液在管件内孔中形成厚度均匀的镀层;
[0021]E、控制供液系统提高向管件内输送的镀液流量及压力,对管件内孔进行冲洗;
[0022]F、向上移动上模组件使之脱离管件顶端,取下管件更换下一管件重复步骤A

E进行内孔电镀。
[002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A中上模组件和移动阳极组件共用一个竖向移动导向结构,但分别采用独立的动力源进行竖向移动。
[002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A中下模组件设置可拆卸连接的下延长管对管件底端定位连接,上模组件设置可拆卸连接的上延长管对管件顶端定位连接。
[002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B中在镀液源于下模组件之间的管路上设置循环泵和流量控制器,用于对进入管件内的镀液进行流量和压力控制。
[002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C中电源阴极连接到管件中部,移动阳极组件的阳极杆顶端连接阳极拉杆,阳极拉杆为表面设有绝缘层的导体,电源阳极连接到阳极拉杆上。
[002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D中阳极杆的上端连接有上扶正套、下端连接有下扶正套,通过上扶正套和下扶正套维持阳极杆在管件内孔中移动的稳定性。
[002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D中上模组件顶端供阳极杆穿过的通道中设有阀门,电镀完成后移动阳极组件上升使阳极杆脱离上模组件,然后关闭阀门后再进行步骤E。
[002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F中下模组件设有回收槽,通过回收槽将管件取下过程中洒漏的镀液集中并回收到供液系统中。
[003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步骤F中上延长管、下延长管、阳极拉杆、阳极杆、上扶正套、下扶正套均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针对不同尺寸管件可进行快速更换。
[003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包括:
[0032]1)相较于全浸内孔镀铬,本专利技术的移动流动镀铬通过阳极的移动解决了电流分布
不均匀导致的厚薄不一致问题。通过溶液的流速控制,解决了因阴极产生气体排出不顺畅的问题和温度不均匀的问题。由于溶液是在内孔内流动,基本是在密闭空间内所以溶液的挥发会大大减少,并且不会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0033]2)相较于流动内孔镀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移动流动镀铬通过阳极的移动解决了电流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厚薄不一致问题。
[0034]3)由于阳极是往返运动的,镀层是一层一层镀上去的,故镀铬层应力不会集中在一处,所以结合力会比现有技术的结合力更好。
[0035]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移动流动镀铬具有适用范围更广、内孔精度更高、合格率更高、结合力更好、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下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003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5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内孔、深孔专用的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待电镀内孔的管件竖向插装固定在下模组件上;在下模组件上方依次设置可竖向升降移动的上模组件和移动阳极组件,用上模组件对管件的顶端进行竖向压紧定位;B、通过下模组件将供液系统提供的镀液从下向上灌注到管件内,通过上模组件将管件顶端排出的镀液导流回供液系统;C、将经过整流后的电源阴极连接到管件上,将电源阳极连接到移动阳极组件上,给移动阳极组件的阳极杆通电;D、驱动移动阳极组件竖向反复升降,使阳极杆穿过上模组件在管件内孔中反复升降移动,过程中保持镀液在管件内持续从下向上流动,移动的阳极杆配合流动的镀液在管件内孔中形成厚度均匀的镀层;E、控制供液系统提高向管件内输送的镀液流量及压力,对管件内孔进行冲洗;F、向上移动上模组件使之脱离管件顶端,取下管件更换下一管件重复步骤A

E进行内孔电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内孔、深孔专用的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上模组件和移动阳极组件共用一个竖向移动导向结构,但分别采用独立的动力源进行竖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内孔、深孔专用的电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下模组件设置可拆卸连接的下延长管对管件底端定位连接,上模组件设置可拆卸连接的上延长管对管件顶端定位连接。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佰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