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技术

技术编号:389107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光伏电池包括:基底以及位于所述基底第一表面的发射极和第一钝化结构,所述发射极位于所述基底与所述第一钝化结构之间;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第一钝化结构并与所述发射极接触;第一共熔体,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一共熔体包含所述第一电极的材料和所述发射极的材料,部分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第一共熔体并与所述发射极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光电转换效率。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1年4月26日,申请号为202110454156.7,专利技术名称为“光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光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3]目前通常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在钝化层表面涂覆导电浆料,然后通过烧结处理使得导电浆料贯穿钝化层并与发射极形成欧姆接触,以形成正面电极。
[0004]实验表明,由于烧结处理过程中导电材料的析出过程的不可控性,正面电极与基底之间存在大量空隙,空隙的存在会减小正面电极与基底表面的接触面积,弱化正面电极收集电流的能力;同时,空隙的存在会增加正面电极的表面缺陷,提高载流子界面复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光伏组件,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电池,包括:基底以及位于所述基底第一表面的发射极和第一钝化结构,所述发射极位于所述基底与所述第一钝化结构之间;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第一钝化结构并与所述发射极接触;第一共熔体,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一共熔体包含所述第一电极的材料和所述发射极的材料,部分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第一共熔体并与所述发射极接触。
[0007]另外,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晶体结构和第二晶体结构,所述第二晶体结构为所述第一晶体结构的衍生结构,所述第一共熔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射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结构之间,所述第二晶体结构贯穿所述第一共熔体并与所述发射极接触。
[0008]另外,部分所述第一晶体结构位于所述发射极内,所述第二晶体结构为位于所述发射极内的部分所述第一晶体结构的衍生结构。
[0009]另外,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玻璃料层,所述玻璃料层位于所述发射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结构之间,部分所述第一晶体结构位于所述玻璃料层内,所述第一共熔体位于所述玻璃料层与所述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二晶体结构依次贯穿所述玻璃料层和所述第一共熔体并与所述发射极接触。
[0010]另外,所述第二晶体结构的形貌结构包括团簇状结构、无分叉单根结构或多分叉结构中至少一者。
[0011]另外,光伏电池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第二表面的第二钝化结构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贯穿所述第二钝化结构并与所述基底形成电连接。
[0012]另外,光伏电池还包括:第二共熔体,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基底之间,所述第二共熔体包含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和所述基底的材料;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三晶体结构和
第四晶体结构,所述第四晶体结构为所述第三晶体结构的衍生结构,所述第二共熔体位于所述第三晶体结构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第四晶体结构贯穿所述第二共熔体并与所述基底接触。
[0013]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电池串,由多个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电池连接而成;封装胶膜,用于覆盖所述电池串的表面;盖板,用于覆盖所述封装胶膜背离所述电池串的表面。
[0014]相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在所述基底第一表面依次设置的发射极和第一钝化结构;形成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第一钝化结构并与所述发射极接触,部分所述第一电极材料与部分所述发射极材料混合并构成第一共熔体,所述第一共熔体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发射极之间,部分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第一共熔体并与所述发射极接触。
[0015]另外,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工艺步骤包括:通过对导电浆料进行烧结处理以形成第一电极的第一晶体结构,所述第一晶体结构贯穿所述第一钝化结构并与所述发射极接触,相接触的部分所述第一电极材料与部分所述发射极材料构成所述第一共熔体,所述第一共熔体位于所述第一晶体结构与所述发射极之间;通过外部电源对所述第一晶体结构施加脉冲电压,以形成衍生于所述第一晶体结构的第二晶体结构,所述第二晶体结构贯穿所述第一共熔体并与所述发射极接触,所述第一晶体结构与所述第二晶体结构构成所述第一电极。
[0016]另外,在形成所述第二晶体结构之前,部分所述第一晶体结构位于所述发射极内,所述第二晶体结构为位于所述发射极内的部分所述第一晶体结构的衍生结构。
[0017]另外,所述脉冲电压包括:三角波脉冲电压、矩形波脉冲电压、锯齿波脉冲电压以及三角函数波脉冲电压中的至少一者。
[0018]另外,光伏电池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形成第二电极和第二钝化结构,所述第二钝化结构位于所述基底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电极贯穿所述第二钝化结构并与所述基底电连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部分第一电极贯穿第一共熔体并与发射极接触,相较于通过第一共熔体与基底形成欧姆接触,第一电极与发射极直接接触,有利于减小第一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连接电阻,提高第一电极收集电流的能力;同时,载流子可不经过第一共熔体而直接到达第一电极,有利于减少第一共熔体表面缺陷和内部缺陷造成的载流子复合,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0021]另外,由于第二晶体结构为位于发射极内的部分第一晶体结构的衍生结构,因此,第二晶体结构除了贯穿第一共熔体的部分以外,其他部分都可与发射极接触,如此,有利于增大第一电极和发射极的接触面,提高第一电极的电流收集能力,以及降低对第二晶体结构的延伸长度和数量的要求,降低结构复杂度。
附图说明
[002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23]图1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至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的制作方法各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26]参考图1,光伏电池包括:基底10以及位于基底10第一表面的发射极11和第一钝化结构12,发射极11位于基底10和第一钝化结构12之间;第一电极13,第一电极13贯穿第一钝化结构12并与发射极11接触;第一共熔体171,位于第一电极13和发射极11之间,第一共熔体171包含第一电极13的材料和发射极11的材料,部分第一电极13贯穿第一共熔体171并与发射极11接触。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包含多个可实施的光伏结构,图1所示光伏电池结构仅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本文以图1所示结构作为示例描述多个并列实施例的共同之处,并通过图2~图6描述多个并列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此外,为了图示的简洁,图1并未绘制基底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所述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钝化结构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贯穿所述第二钝化结构并与所述基底形成电连接;第二共熔体,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基底之间,所述第二共熔体包含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和所述基底的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发射极和第一钝化结构,所述发射极位于所述基底与所述第一钝化结构之间;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第一钝化结构并于所述发射极接触;第一共熔体,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一共熔体包含所述第一电极的材料和所述发射极的材料,部分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第一共熔体并与所述发射极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晶体结构和第二晶体结构,所述第二晶体结构为所述第一晶体结构的衍生结构,所述第一共熔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发射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结构之间,所述第二晶体结构贯穿所述第一共熔体并与所述发射极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晶体结构位于所述发射极内,所述第二晶体结构为位于所述发射极内的部分所述第一晶体结构的衍生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玻璃料层,所述玻璃料层位于所述发射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结构之间,部分所述第一晶体结构位于所述玻璃料层内,所述第一共熔体位于所述玻璃料层与所述发射极之间,所述第二晶体结构依次贯穿所述玻璃料层和所述第一共熔体并与所述发射极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结构包括多个突出部分,相邻凸出部分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空隙,所述第二晶体结构填充相邻突出部分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空隙。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晶体结构的形貌结构包括团簇状结构、无分叉单根结构或多分叉结构中至少一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钝化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界面钝化层、场钝化层和减反射层,所述第二电极贯穿所述减反射层并延伸至所述场钝化层,与所述场钝化层接触并与所述基底电连接;所述第二共熔体位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场钝化层之间,所述第二共熔体包含所述第二电极的材料和所述场钝化层的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三晶体结构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彼克张昕宇金井升
申请(专利权)人: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