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9101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黑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步骤一、母本的诱变选育,步骤二、父本的诱变选育,步骤三、整地拉网处理,步骤四、杂交自交种植,步骤五、诱变回交培育,步骤六、自交增强培育;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普通小麦母本和黑麦父本进行诱变处理后杂交,随后进行自交培育并进行二次诱变增强性状稳定性,最后将性状稳定的黑麦自交增强,得到同时具备高产、抗病虫害及抗寒抗旱的矮杆黑麦新品种采用室外防护网种植的方法,保证了小麦在正常光照等环境中生长的同时,避免了蜜蜂等飞虫误入导致将外部花粉带入育种地对育种产生影响。育种地对育种产生影响。育种地对育种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黑麦育种
,尤其涉及一种黑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禾本科黑麦属一年或越年生草本作物,茎秆直立,被茸毛;茎中空富有弹性;须根外常具砂套;杆丛生,于花序下部密生柔毛;叶线状披针形;分蘖能力强,穗状花序着生于茎顶端;粒形狭长,胚端较尖,色泽较暗,多呈褐色或青灰色;花期、果期5

6月;黑麦外形和果实长得像麦子,果实色泽较暗,故而得名“黑麦”。
[0003]目前对于黑麦种植多采用传统的杂交、自交和回交的育种方法进行新品育种,其仅仅是多种性状表型的叠加,当性状表型叠加过多会出现某个或者多个表型不明显或不体现的现象,性状稳定性差,影响育种效果,而目前普通小麦经长期的育种发展,其表型稳定性可以得到保障,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黑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黑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该黑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使用普通小麦母本和黑麦父本进行诱变处理后杂交,随后进行自交培育并进行二次诱变增强性状稳定性,最后将性状稳定的黑麦自交增强,得到同时具备高产、抗病虫害及抗寒抗旱的矮杆黑麦新品种,且在育种时采用室外防护网种植的方法,保证了小麦在正常光照等环境中生长的同时,避免了蜜蜂等飞虫误入导致将外部花粉带入育种地,从而保证了育种的准确性,降低了外来因素的影响。
[0005]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黑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母本的诱变选育,选取具有高产和抗病虫害表型的普通小麦种子倒入清水中清洗,随后清水覆盖浸泡2

3天,然后使用叠氮化钠对其进行诱变处理后培育,得到性状稳定的诱变母本;
[0007]步骤二、父本的诱变选育,选取具有高产、耐寒和耐旱表型的黑麦品种,根据步骤一中的处理方式进行诱变处理后培育,得到矮杆诱变父本;
[0008]步骤三、整地拉网处理,选取采光好且平整的地块,进行松土、施肥和开沟处理,然后在地块四周及顶端拉设细孔透明防护网形成封闭透风透光的种植仓,并在一侧设置仓门;
[0009]步骤四、杂交自交种植,将诱变父本和诱变母本间隔种植在种植仓内的地块上进行杂交种植得到F1代,然后将得到的F1进行培育种植,并选取性状表型好的进行套袋自交处理,从收获的自交种子中挑选出表型为黑麦的种子作为F2代;
[0010]步骤五、诱变回交培育,将F2代黑麦种子作为母本,将其与诱变父本使用秋水仙碱再次进行诱变处理,并将诱变后的母本和父本在种植仓内进行回交培育,得到F3代种子;
[0011]步骤六、自交增强培育,将F3代种子再次使用秋水仙碱进行诱变处理,并将种子进行种子自交,收获后即得到黑麦新品。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的诱变处理具体为:
[0013]S1、先将叠氮化钠晶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溶解稀释,并使用酸性溶液将叠氮化钠水溶液pH值调至3,得到诱变剂;
[0014]S2、将清水覆盖浸泡后的小麦种子捞出,随后置于诱变剂中继续浸泡3

5小时后捞出;
[0015]S3、使用叠氮化钠水溶液浸湿纱布,将捞出的小麦种子使用浸湿的纱布包裹保湿,将其置于γ射线下照射处理,得到诱变种子;
[0016]S4、将得到的诱变种子进行种植培育,从收获的种子中筛选出诱变母本及矮杆诱变父本种子。
[001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S1中稀释后的叠氮化钠水溶液浓度为2.0mmol/L,使用的酸性溶液为硝酸;S3中使用的γ射线剂量为2万

3万伦琴,照射处理5

10min。
[001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开沟处理时造垄数量为双数,且两侧靠近防护网的地垄及地垄两端与防护网保持1m的间距;使用的细孔透明防护网的孔径为2mm。
[001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四中进行杂交种植时诱变母本和诱变父本间隔种植,得到的F1代种子选取时结合父本和母本生长状态的表型形状以及收获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选取,挑选出具备抗病虫害、耐寒、耐旱和高产的F1代种子。
[002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四和步骤六中的自交处理具体为用镊子将麦穗基部和顶部发育不良的花朵去除,保留中段发育一致的花朵,随后用手保护住麦穗使用纸袋进行套袋处理,等待授粉后10天后去除纸袋进入正常培养,完成自交处理。
[002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五中使用秋水仙碱诱变处理时先将秋水仙碱晶体倒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溶解稀释,稀释浓度为4mmol/L,随后将F2代黑麦母本种子和诱变父本使用清水清洗后覆盖浸泡2

3天捞出,再次置于稀释秋水仙碱溶液中浸泡1.5

2.5小时捞出,使用清水冲洗后得到处理后回交的F2代黑麦母本种子和诱变父本。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使用普通小麦母本和黑麦父本进行诱变处理后杂交,随后进行自交培育并进行二次诱变增强性状稳定性,最后将性状稳定的黑麦自交增强,得到同时具备高产、抗病虫害及抗寒抗旱的矮杆黑麦新品种,且在育种时采用室外防护网种植的方法,保证了小麦在正常光照等环境中生长的同时,避免了蜜蜂等飞虫误入导致将外部花粉带入育种地,从而保证了育种的准确性,降低了外来因素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选育方法流程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诱变处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6]实施例1
[0027]根据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黑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步骤一、母本的诱变选育,选取具有高产和抗病虫害表型的普通小麦种子倒入清水中清洗,随后清水覆盖浸泡3天,然后使用叠氮化钠对其进行诱变处理后培育,得到性状稳定的诱变母本;
[0029]步骤二、父本的诱变选育,选取具有高产、耐寒和耐旱表型的黑麦品种,根据步骤一中的处理方式进行诱变处理后培育,得到矮杆诱变父本;
[0030]步骤一和步骤二中诱变处理具体为:
[0031]S1、先将叠氮化钠晶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溶解稀释,稀释后的叠氮化钠水溶液浓度为2.0mmol/L,并使用硝酸溶液将叠氮化钠水溶液pH值调至3,得到诱变剂;
[0032]S2、将清水覆盖浸泡后的小麦种子捞出,随后置于诱变剂中继续浸泡3

5小时后捞出;
[0033]S3、使用叠氮化钠水溶液浸湿纱布,将捞出的小麦种子使用浸湿的纱布包裹保湿,将其置于γ射线下照射处理,γ射线剂量为2万伦琴,照射处理8min,得到诱变种子;
[0034]S4、将得到的诱变种子进行种植培育,从收获的种子中筛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母本的诱变选育,选取具有高产和抗病虫害表型的普通小麦种子倒入清水中清洗,随后清水覆盖浸泡2

3天,然后使用叠氮化钠对其进行诱变处理后培育,得到性状稳定的诱变母本;步骤二、父本的诱变选育,选取具有高产、耐寒和耐旱表型的黑麦品种,根据步骤一中的处理方式进行诱变处理后培育,得到矮杆诱变父本;步骤三、整地拉网处理,选取采光好且平整的地块,进行松土、施肥和开沟处理,然后在地块四周及顶端拉设细孔透明防护网形成封闭透风透光的种植仓,并在一侧设置仓门;步骤四、杂交自交种植,将诱变父本和诱变母本间隔种植在种植仓内的地块上进行杂交种植得到F1代,然后将得到的F1进行培育种植,并选取性状表型好的进行套袋自交处理,从收获的自交种子中挑选出表型为黑麦的种子作为F2代;步骤五、诱变回交培育,将F2代黑麦种子作为母本,将其与诱变父本使用秋水仙碱再次进行诱变处理,并将诱变后的母本和父本在种植仓内进行回交培育,得到F3代种子;步骤六、自交增强培育,将F3代种子再次使用秋水仙碱进行诱变处理,并将种子进行种子自交,收获后即得到黑麦新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黑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的诱变处理具体为:S1、先将叠氮化钠晶体加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溶解稀释,并使用酸性溶液将叠氮化钠水溶液pH值调至3,得到诱变剂;S2、将清水覆盖浸泡后的小麦种子捞出,随后置于诱变剂中继续浸泡3

5小时后捞出;S3、使用叠氮化钠水溶液浸湿纱布,将捞出的小麦种子使用浸湿的纱布包裹保湿,将其置于γ射线下照射处理,得到诱变种子;S4、将得到的诱变种子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贺埕王山聪胡心如杨寒星王丽娟王昊天邵瑞鑫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