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碳压裂用分段注入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二氧化碳压裂
,尤其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压裂用分段注入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油田二氧化碳压裂技术中,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和支撑剂混合以一定高的压力下分段注入地层,由于地层的温度较高,液态二氧化碳在输入压裂地层的油管时,在地层温度的影响下存在提前气化的风险,现有的分层裂压喷砂器多为滑套式,通过投球憋压打滑套结构,实现喷嘴的封闭与打开,然而,因深井需要压裂层级增多,导致滑套从上到下直径逐渐减小,投球直径减小,需要分批次进行多层压裂,导致油井压裂作业量较大,使得压裂作业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目前二氧化碳输入地层压裂时温度升高提前气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二氧化碳压裂用分段注入工具。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氧化碳压裂用分段注入工具,包括冷却管柱和压裂管柱,冷却管柱上部连接井口组件,冷却管柱从井口组件串联到各个压裂地层时连接压裂管柱,最下部的压裂管柱底部连接底帽;冷却管柱上下均加工有油管母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压裂用分段注入工具,包括冷却管柱(1)和压裂管柱(36),其特征在于:冷却管柱(1)上部连接井口组件(39),冷却管柱(1)从井口组件(39)串联到各个压裂地层时连接压裂管柱(36),最下部的压裂管柱(36)底部连接底帽(4);冷却管柱(1)上下均加工有油管母螺纹,冷却管柱(1)中心开有注入孔(6),冷却管柱(1)在注入孔(6)两侧开有两个冷却孔(5);压裂管柱(36)上下均加工有油管母螺纹,压裂管柱(36)中心开有注入孔(6),压裂管柱(36)在注入孔(6)的两侧分别开有冷却孔(5),底帽(4)上加工有油管母螺纹;井口组件(39)中心开有注入孔(6),井口组件(39)在注入孔(6)两侧开有两个冷却孔(5),井口组件(39)下部加工有油管母螺纹;冷却管柱(1)、井口组件(39)、压裂管柱(36)和底帽(4)之间均通过双头短丝(2)和转接筒(3)连接;双头短丝(2)上下两侧均加工有油管公螺纹,双头短丝(2)上下两侧的油管公螺纹螺旋方向相反,双头短丝(2)上下两侧的油管公螺纹分别螺纹密封连接冷却管柱(1)、井口组件(39)、压裂管柱(36)和底帽(4)上的油管母螺纹;双头短丝(2)的内孔安装有转接筒(3),转接筒(3)在中心上开有转接孔B(33),转接筒(3)在转接孔B(33)两侧开有两个转接孔A(32),转接筒(3)在转接孔B(33)位置向上下各延伸一段接引管B(8),转接筒(3)在转接孔A(32)位置向上下各延伸一段接引管A(7);转接筒(3)的接引管A(7)插入冷却管柱(1)、井口组件(39)和压裂管柱(36)的冷却孔(5),接引管A(7)和冷却孔(5)之间通过密封圈间隙配合连接,转接筒(3)的接引管B(8)插入冷却管柱(1)、井口组件(39)和压裂管柱(36)的注入孔(6),接引管B(8)和注入孔(6)之间通过密封圈间隙配合连接;底帽(4)内安装有转接帽(34),转接帽(34)的上端面中心开有沉孔B(29),转接帽(34)在沉孔B(29)两侧开有两个沉孔A(28),转接帽(34)在沉孔A(28)下部开有横向通孔(26),横向通孔(26)与两个沉孔A(28)连通,横向通孔(26)两侧端部塞焊密封,转接筒(3)的接引管A(7)插入转接帽(34)的沉孔A(28),沉孔A(28)与接引管A(7)通过密封圈间隙配合连接,转接筒(3)的接引管B(8)插入转接帽(34)的沉孔B(29),沉孔B(29)与接引管B(8)通过密封圈间隙配合连接;压裂管柱(36)上设有配注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巍,马雪良,肖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信辰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