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校正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电子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041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功率因数校正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电子装备,功率因数校正器,与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容和负载耦接,包括:第一交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功率因数校正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电子装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转换
,具体涉及一种功率因数校正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电子装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大功率应用需要有功率因数的要求,比如2016年8月10日起,根据IEC61000
‑3‑
2等标准的要求,功率大于75W的电源应用需要增加功率因数校正(PFC),低于75W则无此要求。常用的电源电路实现功率因数校正功能以及获得恒定的输出电信号,比如电源电路采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相对稳定的直流电压后;后级电源电路采用直流

直流电源电路实现恒定无频闪的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
[0003]现有技术中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中,与交流电压源耦接的二极管整流桥的功耗也是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第一方面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功率因数校正器,与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容和负载耦接,包括:第一交流

直流变换器,输入端接收所述交流电压源的第一端作为输入电压正极,交流电压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因数校正器,与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容和负载耦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交流

直流变换器,输入端接收所述交流电压源的第一端作为输入电压正极,交流电压源的第二端作为输入电压负极,输出端与输出电容和负载耦接;第二交流

直流变换器,输入端接收所述交流电压源的第二端作为输入电压正极,交流电压源的第一端作为输入电压负极,输出端与输出电容和负载耦接;第一交流

直流变换器和第二交流

直流变换器共用第一功率开关;第一交流

直流变换器在交流电压源的第一半周期内工作,第二半周期内不工作;第二交流

直流变换器在交流电压源的第二半周期内工作,第一半周期内不工作;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通过第一交流

直流变换器和第二交流

直流变换器的交替工作,实现交流电压源的电压和电流的同相位变化,进而实现功率因数校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因数校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流

直流变换器,包括第一储能元件,第一整流模块,第一功率开关和第二功率开关;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一端与交流电压源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功率开关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整流模块后与输出电容耦接,输出电容上产生输出电压,第二功率开关耦接在第一功率开关的第二端与交流电压源的第二端之间;或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一端与交流电压源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功率开关的第一端耦接,第一储能元件的第三端通过第一整流模块后与输出电容的正极板耦接,第一储能元件的第四端与输出电容的负极板耦接,输出电容上产生输出电压,第二功率开关耦接在第一功率开关的第二端与交流电压源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交流

直流变换器,包括第二储能元件,第二整流模块,第一功率开关和第三功率开关;第二储能元件的第一端与交流电压源的第二端耦接,第二储能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功率开关的第一端耦接,第二储能元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整流模块后与输出电容耦接,输出电容上产生输出电压,第三功率开关耦接在第一功率开关的第二端与交流电压源的第一端之间;或第二储能元件的第一端与交流电压源的第二端耦接,第二储能元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功率开关的第一端耦接,第二储能元件的第三端通过第二整流模块后与输出电容的正极板耦接,第二储能元件的第四端与输出电容的负极板耦接,输出电容上产生输出电压,第三功率开关耦接在第一功率开关的第二端与交流电压源的第一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因数校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和第二整流模块为二极管,或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和第二整流模块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所述功率因数校正器还包括控制模块和检测电阻,所述检测电阻位于第一功率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二功率开关的第二端、第三功率开关的第二端之间,用于检测流过第一功率开关的电流,并产生检测信号,所述控制模块耦接所述检测信号,并依据所述检测信号控制第一功率开关的导通和截止。4.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恩赛半导体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