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0344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感装置,包含:第一电感线圈区段;间隔层,为非磁性材料的片体,该间隔层将第一电感线圈的外表面予以覆盖;以及第二电感线圈区段,自该第一电感线圈区段的一端延伸,该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为绕卷覆盖间隔层外表面,以使该间隔层为设置于该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以及该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之间,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以及该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该间隔层的厚度。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感装置能降低寄生电容的大小,而将能提高自谐振频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感器,具体是指一种电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感器中,寄生电容与理想电感谐振的频率为自谐振频率(SRF)。如图6所示,在此频率下,电感器具有极高的阻抗。而在高于自谐振频率的情况下,此时电感器的阻抗反而会下降。其中,自谐振频率与寄生电容的关系为其中C为寄生电容的大小。如能降低寄生电容的大小,将能提高电感器的自谐振频率,而具有较大的可运作频率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电感装置,具有较大的可运作频率范围。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电感装置,包含:第一电感线圈区段,该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为以线圈绕卷而成;间隔层,为非磁性材料的片体,该间隔层具有间隔层内表面及间隔层外表面,该间隔层内表面将构成该第一电感线圈区段的外表面予以覆盖;以及第二电感线圈区段,自该第一电感线圈区段的一端延伸,该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为以线圈绕卷而成,该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为绕卷覆盖该间隔层外表面,因此以使该间隔层为设置于该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以及该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之间,该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以及该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该间隔层的厚度。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为提供一种电感装置,还包括受绕体,该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为缠绕该受绕体。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为提供一种电感装置,该受绕体为铁磁性材料。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为提供一种电感装置,该受绕体为圆形框体。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为提供一种电感装置,该受绕体为棒状。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为提供一种电感装置,还包括内侧间隔层,为非磁性材料,覆盖该受绕体并受该第一电感线圈区段缠绕而设置于该受绕体以及该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之间,而使该受绕体以及该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之间的内侧间隔距离至少大于该内侧间隔层的厚度。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为提供一种电感装置,该第一电感线圈区段的起绕端至该第一电感线圈区段的结束端为第一缠绕方向,该第二电感线圈区段的起绕端至该第二电感线圈区段的结束端为第二缠绕方向,该第一缠绕方向与该第二缠绕方向为相反。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为提供一种电感装置,还包括第三电感线圈区段,另一间隔层覆盖该第二电感线圈区段并受该第三电感线圈区段缠绕而设置于该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以及该第三电感线圈区段之间。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为提供一种电感装置,该间隔层为胶带。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为提供一种电感装置,该间隔层为塑料材料。
[0014]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电感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在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与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之间设有间隔层,因此使得以使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与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间隔层的厚度。由于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与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现有技术中没有设置间隔层的电感器,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电感装置具有较小的寄生电容,而提高电感器的自谐振频率,进而具有较大的可运作频率范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感装置的剖面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电感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电感装置的剖面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电感装置的剖面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电感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0020]图6为显示电感器的阻抗与频率的关系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00电感装置
[0023]100a电感装置
[0024]100b电感装置
[0025]100c电感装置
[0026]100d电感装置
[0027]1第一电感线圈区段
[0028]2间隔层
[0029]3第二电感线圈区段
[0030]4受绕体
[0031]41磁芯
[0032]42线架
[0033]5内侧间隔层
[0034]6第三电感线圈区段
[0035]d1第一缠绕方向
[0036]d2第二缠绕方向
[0037]d3第三缠绕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根据图1至图5,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该说明并非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
[0039]如图1所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感装置100,包含:第一电感线圈区段1、间隔层2、第二电感线圈区段3以及受绕体4。其中,电感装置100可以是共模扼流圈(common

modechoke,CMC)、功率因子校正(powerfactorcorrection,PMC)电感等的扼流圈、SMD型电感器或其他种类的电感器。
[0040]第一电感线圈区段1为以线圈绕卷而成,而缠绕于受绕体4外围。
[0041]间隔层2为非磁性材料(non magnetic material)的片体。间隔层2为软质材料,可为例如塑料、Nomex等高分子材料。
[0042]间隔层2可以是例如挡墙胶带(margin tape)、透明胶带等等的胶带、黏着胶层、塑料片。
[0043]间隔层2具有间隔层内表面21及间隔层外表面22。间隔层内表面21将构成第一电感线圈区段1的外表面予以覆盖。
[0044]第二电感线圈区段3自第一电感线圈区段1的一端延伸。第二电感线圈区段3为以线圈绕卷而成。第二电感线圈区段3为绕卷覆盖间隔层外表面22,因此以使间隔层2为设置于第一电感线圈区段1以及第二电感线圈区段3之间。通过间隔层2的设置,第一电感线圈区段1以及第二电感线圈区段3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间隔层2的厚度。间隔层2的厚度可因受到第一电感线圈区段1以及第二电感线圈区段3的挤压而改变。
[0045]第一电感线圈区段1及第二电感线圈区段3可以是圆线、扁线、多股线、丝包线或其他现有技术中电感器常用的导线。
[0046]第一电感线圈区段1的起绕端至第一电感线圈区段的结束端为第一缠绕方向d1,第二电感线圈区段3的起绕端至第二电感线圈区段的结束端为第二缠绕方向d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缠绕方向d1与第二缠绕方向d2为相反。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随着绕法的变化,第一缠绕方向d1与第二缠绕方向d2也可不为相反。
[0047]在间隔层2的厚度越大的情况下,电感装置100的寄生电容越小,而使得自谐振频率越高。间隔层2的厚度为考虑自谐振频率的需求、空间的使占用以及电感大小所决定出。
[0048]如图1所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感装置100,受绕体4受第一电感线圈区段所缠绕。其中,受绕体4可为铁磁性材料的磁芯41,使得电感装置100成为铁磁芯电感。受绕体4也可为非磁性材料,使得电感装置成为一种空芯电感(air

core inductor)。又或者不设置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电感线圈区段,所述的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为以线圈绕卷而成;间隔层,为非磁性材料的片体,所述的间隔层具有间隔层内表面及间隔层外表面,所述的间隔层内表面将构成所述的第一电感线圈区段的外表面予以覆盖;以及第二电感线圈区段,自所述的第一电感线圈区段的一端延伸,所述的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为以线圈绕卷而成,所述的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为绕卷覆盖所述的间隔层外表面,以使所述的间隔层为设置于所述的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以及所述的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之间,所述的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以及所述的第二电感线圈区段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所述的间隔层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受绕体,所述的第一电感线圈区段为缠绕所述的受绕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绕体为铁磁性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绕体为圆形框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绕体为棒状。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冠廷黄家平陈胜有刘兴钦
申请(专利权)人:德特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