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视防控光学镜片及近视抑制治疗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0303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光学镜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近视防控光学镜片,镜片包括中央光学区及周边近视离焦区,周边近视离焦区的屈光度大于中央光学区的屈光度,周边近视离焦区上设置有环绕于中央光学区的若干级离焦微透镜环,相邻两级离焦微透镜环之间形成有间隔区;离焦微透镜环包括若干个呈环形阵列设置的微透镜。多级离焦微透镜环和间隔区的交替设置,降低了中央光学区和周边近视离焦区之间的离焦差,形成视力校正的缓冲区,帮助用户快速适应佩戴后的光焦度变化,从而能分别适配从近处至远处的不同视觉需求,从而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从而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从而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视防控光学镜片及近视抑制治疗仪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镜片
,尤其涉及一种近视防控光学镜片及近视抑制治疗仪器。

技术介绍

[0002]所谓离焦,指本应该在视网膜上聚焦的图像,没有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前或视网膜后。聚焦在视网膜后叫远视性离焦,聚焦在视网膜前叫近视性离焦。远视性离焦易诱发眼轴代偿性增长,由此导致近视增长。离焦镜片便是通过将普通光学镜片周边,将周边视觉会出现的远视性离焦,即落在视网膜后方的周边视觉焦点,改变为近视性离焦,即将周边视觉的焦点落在视网膜前方,从而抑制眼轴增长,有效减缓和/或控制近视加深。
[0003]现有技术中的周边离焦眼镜,在基础镜片的离焦区域内设置离焦环,但是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为,离焦元素和中心光学区域之间的光焦度差别大的情况下,影响用户佩戴的舒适度。
[0004]鉴于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离焦眼镜加以改进,以解决其佩戴时舒适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视防控光学镜片及近视抑制治疗仪器,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近视防控光学镜片,所述镜片包括中央光学区及周边近视离焦区,所述周边近视离焦区的屈光度大于所述中央光学区的屈光度,所述周边近视离焦区上设置有环绕于所述中央光学区的若干级环形排列的离焦微透镜环,相邻两级所述离焦微透镜环之间形成有间隔区;所述离焦微透镜环包括若干个呈环形阵列设置的微透镜。
[0007]可选的,沿所述中央光学区向外的径向方向,若干个所述微透镜的直径D均以第一差值呈线性递增设置,所述第一差值>0;其中,若干级所述离焦微透镜环的微透镜的离焦量均相等。
[0008]可选的,沿所述中央光学区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周边近视离焦区的离焦量在1D~1.5D之间呈线性递增设置,以形成一次近视离焦区;若干级环形排列的所述离焦微透镜环以形成二次近视离焦区。
[0009]可选的,沿所述中央光学区向外的径向方向,任一所述间隔区的宽度为一常数k。
[0010]可选的,沿所述中央光学区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间隔区的宽度以第二差值呈线性递增设置第二差值。
[0011]可选的,所述镜片具有相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所述一次近视离焦区与所述二次近视离焦区同时设置于所述前表面;或者,所述一次近视离焦区设置于所述后表面上,所述二次近视离焦区设置于所
述前表面上。
[0012]可选的,所述周边近视离焦区上还设置有增强离焦微透镜环,所述增强离焦微透镜环包括若干个成环形阵列设置的增强离焦微透镜,若干个所述增强离焦微透镜的离焦量均相等,且大于所述微透镜的离焦量;其中,所述增强离焦微透镜环为所述周边近视离焦区由内向外的第三级至第六级之间的任意两级离焦微透镜环。
[0013]可选的,任一所述离焦微透镜环上的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微透镜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4]可选的,所述周边近视离焦区内的所述微透镜的数量在相邻两个所述微透镜相连并相交于一点时具有最大值;所述周边近视离焦区内的所述微透镜的数量范围为所述最大值的80%~100%。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近视抑制治疗仪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近视防控光学镜片。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镜片的中心位置是中央光学区,用于常规的视力校正,也就是使远距离的入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焦点;其外围的周边近视离焦区和离焦微透镜环交替设置,降低了中央光学区和周边近视离焦区之间的离焦差,形成视力校正的缓冲区,帮助用户快速适应佩戴后的光焦度变化,从而能分别适配从近处至远处的不同视觉需求,从而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9]图1为本实施例一中近视防控光学镜片的布局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实施例一中近视防控光学镜片的布局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实施例一中近视防控光学镜片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布局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一中近视防控光学镜片的布局示意图之三;图5为本实施例一中近视防控光学镜片的布局示意图之四;图6为本实施例一中近视防控光学镜片的中央光学区和周边近视离焦区的离焦量变化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一中近视防控光学镜片的截面布局示意图。
[0020]图8为本实施例二中近视防控光学镜片由内向外方向上的离焦微透镜环的离焦量变化表格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002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4]实施例一:结合图1和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近视防控光学镜片1,镜片1包括中央光学区11及周边近视离焦区12,周边近视离焦区12的屈光度大于中央光学区11的屈光度,周边近视离焦区12上设置有环绕于中央光学区11的若干个环形排列的离焦微透镜环2,相邻两个离焦微透镜环2之间形成有间隔区13;离焦微透镜环2包括若干个呈环形阵列设置的微透镜21。
[0025]离焦微透镜环2的布置方式如图1中,若干个不同直径的离焦环沿着同一轴心排布;近视防控光学镜片1的布置方式为,通过预设的排布规则设置在周边近视离焦区12,例如环形阵列的排布规则;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镜片1的中心位置是中央光学区11,用于常规的视力校正,也就是使入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焦点;其外围的周边近视离焦区12设有若干级离焦微透镜环2,离焦微透镜环2包括若干个呈环形阵列设置的微透镜21,使得微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视防控光学镜片,所述镜片包括中央光学区及周边近视离焦区,所述周边近视离焦区的屈光度大于所述中央光学区的屈光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近视离焦区上设置有环绕于所述中央光学区的若干级环形排列的离焦微透镜环,相邻两级所述离焦微透镜环之间形成有间隔区;所述离焦微透镜环包括若干个呈环形阵列设置的微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中央光学区向外的径向方向,若干个所述微透镜的直径D均以第一差值呈线性递增设置,所述第一差值>0;其中,若干级所述离焦微透镜环的微透镜的离焦量均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中央光学区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周边近视离焦区的离焦量在1D~1.5D之间呈线性递增设置,以形成一次近视离焦区;若干级环形排列的所述离焦微透镜环以形成二次近视离焦区。4.根据权利要求3任一所述的近视防控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中央光学区向外的径向方向,任一所述间隔区的宽度为一常数k。5.根据权利要求3任一所述的近视防控光学镜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中央光学区向外的径向方向,所述间隔区的宽度以第二差值呈线性递增设置。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朗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