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表面改性二维迈科烯及其生产方法
[0001]本公开内容要求于2020年11月17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
2020
‑
0154061号的权益,其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0002]本公开内容是在韩国政府的支持下根据“基于光响应碳纳米材料的传输融合材料的开发”(具有教育部国家研究基金的项目标识编号1345315501和项目编号2018R1A6A1A03023788的科学和工程领域的以大学为焦点的研究机构支持项目)作出的。
[0003]本公开内容涉及表面改性二维迈科烯(MXene)及其制造方法,并且特别地,涉及这样的表面改性二维迈科烯:其具有经包含羟基的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改性的表面,从而防止迈科烯的氧化并改善分散性。
技术介绍
[0004]作为具有类似于石墨的结构的三维材料之一,MAX相(在本文中,M为过渡金属,包括Sc、Ti、V、Cr、Zr、Nb、Mo、Hf和Ta,A为第13或14族元素,包括Al、Si、P、S、Ga、Ge、As、Cd、In、Sn、Tl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表面改性二维迈科烯,具有经选自包含至少一个羟基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及其组合中的一者改性的二维迈科烯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改性二维迈科烯,其中所述二维迈科烯包括其中复数个具有经验式M
n+1
X
n
的晶胞形成二维阵列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层,每个X位于由复数个M形成的八面体阵列中;M为选自IIIB族金属、IVB族金属、VB族金属和VIB族金属的至少一种金属;每个X为选自C、N及其组合中的一者;以及n为1、2或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改性二维迈科烯,其中所述二维迈科烯包括其中复数个具有经验式M'2M”n
X
n+1
的晶胞形成二维阵列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层,每个X位于由复数个M'和M”形成的八面体阵列中;M'和M”为彼此不同的金属,并且选自IIIB族金属、IVB族金属、VB族金属和VIB族金属;每个X为C、N或其组合;以及n为1或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改性二维迈科烯,其中所述包含羟基的化合物为选自基于二醇的化合物、基于硼酸的化合物、基于羧酸的化合物、基于磺酸的化合物、基于亚磺酸的化合物、下式1的化合物及其组合中的一者:[式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改性二维迈科烯,其中所述基于二醇的化合物为下式2:[式2]R1、R2、R3和R4各自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线性或支化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具有3至7个碳原子的
杂环烯基、和由以下式2a和式2b表示的取代基,[式2a][式2b]“*”意指连接点;Y1为O或S;Y2和Y3各自为
‑
F、
‑
Cl、
‑
Br、
‑
I、
‑
OH、
‑
SH和
‑
NR6R7R8;以及R6、R7和R8各自为氢、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线性或支化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和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具有3至7个碳原子的杂环烯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改性二维迈科烯,其中式2为以下式2
‑
1至2
‑
5中的任一者:[式2
‑
1][式2
‑
2][式2
‑
3]
[式2
‑
4][式2
‑
5]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改性二维迈科烯,其中所述基于硼酸的化合物为下式3:[式3]R9为羟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线性或支化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具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线性或支化烯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具有3至15个碳原子的环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蒽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芘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吡啶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噻吩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呋喃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吡唑基和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吡咯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面改性二维迈科烯,其中式3选自以下式3
‑
1至3
‑
42及其组合:[式3
‑
1]
[式3
‑
2][式3
‑
3][式3
‑
4][式3
‑
5][式3
‑
6]
[式3
‑
7][式3
‑
8][式3
‑
9][式3
‑
10][式3
‑
11]
[式3
‑
12][式3
‑
13][式3
‑
14][式3
‑
15][式3
‑
16]
[式3
‑
17][式3
‑
18][式3
‑
19][式3
‑
20]
[式3
‑
21][式3
‑
22][式3
‑
23][式3
‑
24]
[式3
‑
25][式3
‑
26][式3
‑
27]
[式3
‑
28][式3
‑
29][式3
‑
30][式3
‑
31]
[式3
‑
32][式3
‑
33][式3
‑
34][式3
‑
35][式3
‑
36]
[式3
‑
37][式3
‑
38][式3
‑
39][式3
‑
40]
[式3
‑
41][式3
‑
42]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改性二维迈科烯,其中所述基于羧酸的化合物为选自下式4、以下式4
‑
1至4
‑
3及其组合中的一者:[式4][式4
‑
1][式4
‑
2]
[式4
‑
3]R
10
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线性或支化烷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具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线性或支化烯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具有2至10个碳原子的线性或支化二烯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仁植,李志勋,金昭延,朴圣珉,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交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金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