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司盼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及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9758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及翻身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抬升装置包括主气囊、副气囊和约束带,主气囊的顶面设置的主限位凸部之间形成主容置凹部,主容置凹部具有与躯干部拟形的轮廓且对应四肢和颈部的位置与主气囊的外侧壁相通;副气囊的顶面设置的副限位凸部之间形成副容置凹部,副容置凹部具有与头部拟形的轮廓且对应颈部的位置与副气囊的外侧壁相通;主气囊相对两侧边之间设有至少一组约束带。该抬升装置可配置在俯趴体位患者身下,从而使其躯干头颈抬离床面,解决了患者呈俯趴体位时身体与床面贴实会遮蔽口鼻、压迫胸腹、妨碍呼吸,影响气管切口或引流管路的技术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广阔的应用前景。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及翻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及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下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的患者,尤其是行气管切开术、闭式引流术等呼吸系统手术的急危重患者及体型肥胖或年老体衰的患者,保证其顺畅排痰并维持基础的血氧饱和度至关重要,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让患者调整为俯趴体位对潴留痰液的排出和血氧饱和度的提升有明显促进作用。
[0003]然而,本专利技术人发现:患者呈俯趴体位时,若整个身体与床面贴实,则会遮蔽口鼻、压迫胸腹、妨碍呼吸,甚至影响气管切口或引流管路。另外,前述患者往往自主意识较差,无法自行在俯趴体位和其他体位之间翻身变换,通常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等多人协助,整个过程费时耗力却仍手忙脚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及翻身装置,以解决患者呈俯趴体位时,若整个身体与床面贴实,则会遮蔽口鼻、压迫胸腹、妨碍呼吸,甚至影响气管切口或引流管路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包括主气囊、副气囊和约束带,其中:所述主气囊的顶面设有主限位凸部,所述主限位凸部之间形成主容置凹部,所述主容置凹部具有与俯趴体位患者之躯干部拟形的轮廓,所述主容置凹部对应俯趴体位患者之四肢和颈部的位置与所述主气囊的外侧壁相通;所述副气囊的顶面设有副限位凸部,所述副限位凸部之间形成副容置凹部,所述副容置凹部具有与俯趴体位患者之头部拟形的轮廓,所述副容置凹部对应俯趴体位患者之颈部的位置与所述副气囊的外侧壁相通;所述副气囊设置于所述主气囊端部,且所述副容置凹部对应俯趴体位患者颈部的位置与所述主容置凹部对应俯趴体位患者颈部的位置相对设置;所述主气囊相对两侧边之间设有至少一组约束带,所述约束带配置为使用时跨设在俯趴体位患者之躯干的左右两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副容置凹部具有与俯趴患者之面部拟形的轮廓,所述副容置凹部底面对应俯趴体位患者口鼻部的位置设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副气囊的外侧壁相通的通气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约束带包括短带、长带和卡扣,其中:所述短带的一端与所述主气囊的外侧壁相连,所述短带的另一端设置所述卡扣;所述长带的一端与所述主气囊的外侧壁相连,所述长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卡扣,且所述长带与所述卡扣形成滑动锁止相连。
[0009]进一步的,所述约束带设置为并列的两组,两组所述约束带间隔设置。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充气泵,所述充气泵通过充气管与所述主气囊和/或副气囊相连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主容置凹部在与所述约束带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容纳俯趴体位患者之肩颈部、胸腹部和腰胯部的空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主容置凹部的底面设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让位槽配置为与俯趴体位患者之胯部相对应;和/或,所述主容置凹部的底面设有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二让位槽配置为与俯趴体位患者之胸部相对应。
[0013]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翻身装置,包括翻身板和前述的抬升装置,所述主气囊和所述副气囊设置在所述翻身板的顶面。
[0014]进一步的,所述翻身板与所述约束带垂直的两侧边中的至少一侧设有提拉带。
[0015]进一步的,所述翻身板与所述约束带垂直的两侧边中的至少一侧具有弯弧部。
[001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及翻身装置至少具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00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包括主气囊、副气囊和约束带,主气囊的顶面设有主限位凸部,主限位凸部之间形成主容置凹部,主容置凹部具有与俯趴体位患者之躯干部拟形的轮廓,主容置凹部对应俯趴体位患者之四肢和颈部的位置与主气囊的外侧壁相通;副气囊的顶面设有副限位凸部,副限位凸部之间形成副容置凹部,副容置凹部具有与俯趴体位患者之头部拟形的轮廓,副容置凹部对应俯趴体位患者之颈部的位置与副气囊的外侧壁相通;副气囊设置于主气囊端部,且副容置凹部对应俯趴体位患者颈部的位置与主容置凹部对应俯趴体位患者颈部的位置相对设置;主气囊相对两侧边之间设有至少一组约束带,约束带配置为使用时跨设在俯趴体位患者之躯干的左右两侧。该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可以配置在俯趴体位患者身下,且患者的躯干部位于主容置凹部中而头面部位于副容置凹部中,从而使患者的躯干头颈抬升至不与床面贴实,解决了患者呈俯趴体位时,若整个身体与床面贴实,则会遮蔽口鼻、压迫胸腹、妨碍呼吸,甚至影响气管切口或引流管路的技术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之主气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之主气囊的立体结
构示意图二;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之主气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之主气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002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翻身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翻身装置之翻身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识说明:
[0028]1、主气囊;11、主限位凸部;12、主容置凹部;13、第一让位槽;14、第二让位槽;
[0029]2、副气囊;21、副限位凸部;22、副容置凹部;23、通气槽;24、通气孔;
[0030]3、约束带;31、短带;32、长带;33、卡扣;
[0031]4、充气泵;41、充气管;
[0032]5、翻身板;51、提拉带;52、弯弧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气囊(1)、副气囊(2)和约束带(3),其中:所述主气囊(1)的顶面设有主限位凸部(11),所述主限位凸部(11)之间形成主容置凹部(12),所述主容置凹部(12)具有与俯趴体位患者之躯干部拟形的轮廓,所述主容置凹部(12)对应俯趴体位患者之四肢和颈部的位置与所述主气囊(1)的外侧壁相通;所述副气囊(2)的顶面设有副限位凸部(21),所述副限位凸部(21)之间形成副容置凹部(22),所述副容置凹部(22)具有与俯趴体位患者之头部拟形的轮廓,所述副容置凹部(22)对应俯趴体位患者之颈部的位置与所述副气囊(2)的外侧壁相通;所述副气囊(2)设置于所述主气囊(1)端部,且所述副容置凹部(22)对应俯趴体位患者颈部的位置与所述主容置凹部(12)对应俯趴体位患者颈部的位置相对设置;所述主气囊(1)相对两侧边之间设有至少一组约束带(3),所述约束带(3)配置为使用时跨设在俯趴体位患者之躯干的左右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容置凹部(22)具有与俯趴患者之面部拟形的轮廓,所述副容置凹部(22)底面对应俯趴体位患者口鼻部的位置设有通气槽(23),所述通气槽(23)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副气囊(2)的外侧壁相通的通气孔(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俯趴体位患者的抬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带(3)包括短带(31)、长带(32)和卡扣(33),其中:所述短带(31)的一端与所述主气囊(1)的外侧壁相连,所述短带(31)的另一端设置所述卡扣(33);所述长带(32)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盼刘俊中王圣杰
申请(专利权)人:司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