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旅游景区灾害预警方法与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889615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灾害预警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山地旅游景区灾害预警方法与设备,包括以下步骤:S1:勘测山地旅游景区,对山体各个坡体进行滑坡的可能性分析;S2:对于发生滑坡概率大的坡体铺设预警设备,将预警设备的触发机构设置在该坡体的多个坡面内;S3:多个触发机构全部触发后预警设备通过中央控制单元给远程终端发出预警,单个触发机构触发后自动恢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预警设备的触发机构来减少无触发的可能性,同时多个预警设备的触发机构在单一触发的时候,能自动复原,避免出现长时间内逐次无触发的累计导致预警设备失效,整个预警设备需要的电子元件较少,延长了预警设备在雨水等极端天气的使用寿命。备在雨水等极端天气的使用寿命。备在雨水等极端天气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旅游景区灾害预警方法与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灾害预警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山地旅游景区灾害预警方法与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拔地而起,不少开发商会将旅游景区设置在山地中,比如,我国的四川西部山区的旅游景区;对于山地的旅游景区而言,其面临着多种山区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季节性洪水等等,其中滑坡是发生频率较高的山区旅游景区地质灾害,时刻威胁着游客的生命安全,对此,开发商会对容易滑坡的山地进行主动防护的加固,或者设置一些预警设备,最常见的为:测斜仪,其原理为测斜管轴线和铅垂线之间的夹角变化来检测山地边坡的滑动,但是由于滑坡的起因较多,如果只采用一个数据就来判断山体是否滑坡,存在着预警因素单一而导致的预警结果不准确。
[0003]针对上述缺陷,也有设置了多个触发机构来解决预警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如公开号为:CN 113112756 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高精度的滑坡应急预警装置,有且只有将多组隔断片都从腔体内拉出才能触发预警开关,通过设置多组隔断片能有效降低误触发的概率,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的问题在于,阻隔片的使用次数有且只有一次,而滑坡的间隔是不确定的,有的几年甚至十几年才会滑坡一次,在这个长周期中,影响阻隔片单个触发的因素很多,如:石头的滚落带动的局部坡面滑动,伐树带动局部坡面扰动等等,那么阻隔片被多次的误触发拔出后,依旧存在预警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旅游景区灾害预警方法与设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山地旅游景区灾害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勘测山地旅游景区,对山体各个坡体进行滑坡的可能性分析;S2:对于发生滑坡概率大的坡体铺设预警设备,将预警设备的触发机构设置在该坡体的多个坡面内;S3:多个触发机构全部触发后预警设备通过中央控制单元给远程终端发出预警,单个触发机构触发后自动恢复。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S21:触发机构单个触发时,中央控制单元会记载触发次数和触发频率按设定时间段汇总发送给远程终端。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以下步骤:S22:触发机构单个触发时,中央控制单元会给远程终端发出警告。
[0008]一种山地旅游景区灾害预警设备,包括:竖直设置的壳体,壳体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一个顶部腔室、多个中部腔室和一个底部腔室;顶部腔室的内部从上到下设有第一顶部腔室和第二顶部腔室;顶部腔室的内部设有第一触发机构,第一触发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轴,其上部设置在第一顶部腔室内,其下部设置在第二顶部腔室内;第一旋转轴的上部设
有第一旋转盘,第一旋转盘上设有第一豁口,第一顶部腔室的内部设有第一顶部弹簧和若干第一顶部备用板,若干第一顶部备用板通过柔性线连接且其宽度小于第一豁口的宽度;第一顶部弹簧推动第一顶部备用板;第二顶部腔室的内部设有第二顶部弹簧、第一顶部触发板、第一顶部接触板和第二顶部接触板,第一顶部触发板和第一顶部备用板通过柔性线连接;第一顶部接触板、第二顶部接触板和第一顶部触发板依次分布,第二顶部弹簧位于第一顶部触发板和第一顶部接触板之间;每个中部腔室从上到下设有第一中部腔室和第二中部腔室;中部腔室的内部设有第二触发机构,第二触发机构包括:第二旋转轴,其上部设置在第一中部腔室内,其下部设置在第二中部腔室内;第二旋转轴的上部设有第二旋转盘,第二旋转盘上设有第二豁口,第一中部腔室的内部设有第一中部弹簧和若干第一中部备用板,若干第一中部备用板通过柔性线连接且其宽度小于第二豁口的宽度;第一中部弹簧推动第一中部备用板;第二中部腔室的内部设有第二中部弹簧、第一中部触发板、第一中部接触板和第二中部接触板,第一中部触发板和第一中部备用板通过柔性线连接;第一中部接触板、第二中部接触板和第一中部触发板依次分布,第二中部弹簧位于第一中部触发板和第一中部接触板之间;第一中部接触板和第二顶部接触板一体化设置;底部腔室从上到下设有第一底部腔室和第二底部腔室;底部腔室的内部设有第三触发机构,第三触发机构包括:第三旋转轴,其上部设置在第一底部腔室内,其下部设置在第二底部腔室内;第二底部腔室的内部设有第二底部弹簧、第一底部触发板、第一底部接触板和第二底部接触板;第一底部接触板、第二底部接触板和第一底部触发板依次分布,第二底部弹簧位于第一底部触发板和第一底部接触板之间;第二底部接触板和第二中部接触板一体化设置;第一顶部触发板连接有第一触发线,第一触发线缠绕在第一旋转轴上;第一中部腔室内还设有第一复位组件,其包括:第一复位齿轮、其旋转轴上设有第一复位线,第一复位线贯穿第二顶部弹簧设置且固定连接在其一端;第一复位齿轮的旋转轴的端部还设有第一涡卷弹簧,其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部,第一中部腔室的顶部设有第一滑槽,第二中部腔室的底部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旋转轴的顶部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第二旋转轴的底部在第二滑槽内滑动,第一中部触发板连接有第二触发线,第二触发线缠绕在第二旋转轴上,第一中部腔室内还滑动设有第一直齿条,第一直齿条的远离第一复位齿轮的一端设有弹簧,第二旋转轴的上部设有第一啮合齿轮,第一啮合齿轮啮合第一直齿条设置,第一啮合齿轮随着第二旋转轴在第一滑槽内滑动后啮合第一复位齿轮;第一底部腔室内还设有第二复位组件,其包括:第二复位齿轮、其旋转轴上设有第二复位线,第二复位线贯穿第二中部弹簧设置且固定连接在其一端;第二复位齿轮的旋转轴的端部还设有第二涡卷弹簧,其一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部,第一底部腔室的顶部设有第三滑槽,第二底部腔室的底部设有第四滑槽,第三旋转轴的顶部在第三滑槽内滑动,第三旋转轴的底部在第三滑槽内滑动,第一底部触发板连接有第三触发线,第三触发线缠绕在第三旋转轴上,第一底部腔室内还滑动设有第二直齿条,第二直齿条的远离第二复位齿轮的一端设有弹簧,第三旋转轴的上部设有第二啮合齿轮,第二啮合齿轮啮合第二直齿条设置,第二啮合齿轮随着第三旋转轴在第三滑槽内滑动后啮合第二复位齿轮;第一顶部接触板连接有电源正极,第一底部触发板连接有电源负极,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之间连接有报警装置;第一顶部备用板和第一顶部触发板之间设有第一通孔,第一中部备用板和第一中部触发板之间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顶部备用板逐一穿过第一通孔,第一中部备用板逐一穿过第二通孔。
[0009]进一步的,第一顶部触发板、第一中部触发板、第一底部触发板都设有夹层,第一顶部触发板的夹层用以放置连接第一顶部触发板的柔性线,第一中部触发板的夹层用以放置连接第一中部触发板的柔性线,第一底部触发板的夹层用以放置连接第一底部触发板的柔性线。
[0010]进一步的,第一直齿条为不完全齿条,第二直齿条为不完全齿条。
[0011]进一步的,第一直齿条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滑槽的滑动方向平行,且第一复位齿轮的旋转轴位于第一滑槽的滑动方向上。
[0012]进一步的,第二直齿条的滑动方向与第三滑槽的滑动方向平行,且第二复位齿轮的旋转轴位于第三滑槽的滑动方向上。
[0013]进一步的,还设有中央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旅游景区灾害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勘测山地旅游景区,对山体各个坡体进行滑坡的可能性分析;S2:对于发生滑坡概率大的坡体铺设预警设备,将预警设备的触发机构设置在该坡体的多个坡面内;S3:多个触发机构全部触发后预警设备通过中央控制单元给远程终端发出预警,单个触发机构触发后自动恢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旅游景区灾害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S21:触发机构单个触发时,中央控制单元会记载触发次数和触发频率按设定时间段汇总发送给远程终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旅游景区灾害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S22:触发机构单个触发时,中央控制单元会给远程终端发出警告。4.一种山地旅游景区灾害预警设备,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旅游景区灾害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一个顶部腔室、多个中部腔室和一个底部腔室;所述顶部腔室的内部从上到下设有第一顶部腔室(2)和第二顶部腔室(3);所述顶部腔室的内部设有第一触发机构,所述第一触发机构包括:第一旋转轴(4),其上部设置在第一顶部腔室(2)内,其下部设置在第二顶部腔室(3)内;所述第一旋转轴(4)的上部设有第一旋转盘(5),所述第一旋转盘(5)上设有第一豁口(6),所述第一顶部腔室(2)的内部设有第一顶部弹簧(7)和若干第一顶部备用板(8),若干第一顶部备用板(8)通过柔性线连接且其宽度小于第一豁口(6)的宽度;所述第一顶部弹簧(7)推动所述第一顶部备用板(8);所述第二顶部腔室(3)的内部设有第二顶部弹簧(9)、第一顶部触发板(10)、第一顶部接触板(11)和第二顶部接触板(12),所述第一顶部触发板(10)和所述第一顶部备用板(8)通过柔性线连接;所述第一顶部接触板(11)、第二顶部接触板(12)和第一顶部触发板(10)依次分布,所述第二顶部弹簧(9)位于所述第一顶部触发板(10)和第一顶部接触板(11)之间;每个所述中部腔室从上到下设有第一中部腔室(44)和第二中部腔室(45);所述中部腔室的内部设有第二触发机构,所述第二触发机构包括:第二旋转轴(13),其上部设置在第一中部腔室(44)内,其下部设置在第二中部腔室(45)内;所述第二旋转轴(13)的上部设有第二旋转盘(14),所述第二旋转盘(14)上设有第二豁口(15),所述第一中部腔室(44)的内部设有第一中部弹簧(16)和若干第一中部备用板(17),若干第一中部备用板(17)通过柔性线连接且其宽度小于第二豁口(15)的宽度;所述第一中部弹簧(16)推动所述第一中部备用板(17);所述第二中部腔室(45)的内部设有第二中部弹簧(18)、第一中部触发板(19)、第一中部接触板(20)和第二中部接触板(21),所述第一中部触发板(19)和所述第一中部备用板(17)通过柔性线连接;所述第一中部接触板(20)、第二中部接触板(21)和第一中部触发板
(19)依次分布,所述第二中部弹簧(18)位于所述第一中部触发板(19)和第一中部接触板(20)之间;所述第一中部接触板(20)和第二顶部接触板(12)一体化设置;所述底部腔室从上到下设有第一底部腔室(46)和第二底部腔室(47);所述底部腔室的内部设有第三触发机构,所述第三触发机构包括:第三旋转轴(22),其上部设置在第一底部腔室(46)内,其下部设置在第二底部腔室(47)内;所述第二底部腔室(47)的内部设有第二底部弹簧(23)、第一底部触发板(24)、第一底部接触板(25)和第二底部接触板(26);所述第一底部接触板(25)、第二底部接触板(26)和第一底部触发板(24)依次分布,所述第二底部弹簧(23)位于所述第一底部触发板(24)和第一底部接触板(25)之间;所述第二底部接触板(26)和第二中部接触板(21)一体化设置;所述第一顶部触发板(10)连接有第一触发线(27),所述第一触发线(27)缠绕在所述第一旋转轴(4)上;所述第一中部腔室(44)内还设有第一复位组件,其包括:第一复位齿轮(28)、其旋转轴上设有第一复位线(2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江孙永兴何锋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财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