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940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7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组件,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其包括公插和母插,所述公插包括插板,所述插板上开设有插口,所述插口内穿设有电源触片和控制触片,所述电源触片和控制触片均通过导线与充电桩连接,所述母插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穿设有电源导电片和控制导电片,所述电源导电片通过导线与电动汽车的电池连接,所述控制导电片通过导线与反馈电池充电情况的检测模块连接,将所述电源导电片和控制导电片伸入公插的插口内,即可实现汽车的充电和检测模块反馈电池充电情况。本申请可以实现只有当汽车电池进行充电时,反馈电池充电情况的检测模块才会被接通进行工作的效果,防止检测模块在汽车电池没有充电时仍处于通电状态。处于通电状态。处于通电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它是由可充电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可充电电池为电动汽车的驱动电动机提供电能,电动机将电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汽车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0003]在相关技术中,电动汽车充电插头组件包括公插和母插,公插通过导线与充电桩连接,母插通过导线与电动汽车的电池连接,将公插插入母插内即可进行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在充电的同时,与控制电路连接的检测模块将会反馈电池充电情况,如反馈电池温度、电池剩余电量等情况。
[0004]但是,在充电桩未给电动汽车电池充电时,反馈电池充电情况的检测模块一直处于通电状态,加长了检测模块非必要的工作时间,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在充电桩未给汽车电池充电时,反馈电池充电情况的检测模块仍处于通电工作状态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组件。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组件,包括公插和母插,所述公插包括插板,所述插板上开设有插口,所述插口内穿设有电源触片,所述电源触片包括电源插入端和电源接线端,所述母插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穿设有电源导电片,所述插口内穿设有控制触片,所述控制触片包括控制插入端和控制接线端,所述固定板上穿设有用于连通至检测模块的控制导电片,所述插口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电源插入端和控制插入端的一侧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接槽卡接的卡接耳,所述卡接耳离电源插入端一侧侧壁的距离沿电源接线端到电源插入端逐渐变大,所述卡接耳离控制插入端一侧侧壁的距离沿控制接线端到控制插入端逐渐变大。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组件中,公插通过导线与充电桩相连,母插设置在电动汽车上,公插包括插板,插板上开设有插口,插口内穿设有电源触片和控制触片,将电源插头端和控制插头端插入插口,随着电源触片和控制触片插入插口内,设置在电源插入端和控制插入端一侧侧壁上的具有弹性的卡接耳,会被插口边缘挤压,使得卡接耳离电源插入端和控制插入端一侧侧壁的距离逐渐变小,当电源触片和控制触片完全插入插口内时,卡接耳正好进入卡接槽内并与卡接槽卡接,当电源触片和控制触片往插口方向挤压时,会因为卡接耳与卡接槽的卡接而无法从插口内脱离,与检测模块通过导线连接的供电源被去除,检测模块通过导线与控制触片的一端连接,母插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穿设有电源导电片和用于连通至检测模块的控制导电片,电源导电片通过导线与电动汽车的电池连接,控制导电片通过导线与反馈电池充电情况的检测模块连接,使得充电桩可给电动汽车电池和检测模块供电,当电动汽车的电池需要进行充电时,将公插插入
母插内,电源触片与电源导电片抵触,使得连接电动汽车电池的电流回路接通,即可进行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同时,控制触片与控制导电片抵触,使得连接反馈电池充电情况的检测模块的控制电路接通,从而使得检测模块可与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同步工作,即只有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检测模块才会被接通进行工作,以反馈电池充电情况,当公插从母插内拔出,停止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时,反馈电池充电情况的检测模块的控制电路同时被断开,使得检测模块停止工作,以减少反馈电池充电情况的检测模块非必要的工作时间,延长反馈电池充电情况的检测模块的使用寿命。
[0008]可选的,所述插板远离插口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供电源接线端和控制接线端伸出的通槽。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板远离插口的一侧设有的挡板,挡板上开设有供电源接线端和控制接线端伸出的通槽的设置,使得电源接线端和控制接线端可从通槽内伸出与导线相连接的同时,电源接线端和控制接线端还会被挡板阻挡,使得电源触片和控制触片无法从插口内脱离。
[0010]可选的,所述插口内未开设有卡接槽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电源插入端和控制插入端远离卡接耳的一侧滑动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口内未开设有卡接槽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的设置,当电源触片和控制触片插入插口内时,电源插入端和控制插入端可通过与导向槽的滑动连接,滑移进插口内并安装,导向槽可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电源触片和控制触片的安装更为便捷,同时可起到防呆作用,防止使用者将电源触片和控制触片装反。
[0012]可选的,所述电源导电片包括电源连线端和电源插头端,所述控制导电片包括控制连线端和控制插头端,所述电源插入端和控制插入端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向靠近第二弹片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二弹片向靠近第一弹片的一侧弯折。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片向靠近第二弹片的一侧弯折,第二弹片向靠近第一弹片的一侧弯折的设置,使得具有弹性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之间的距离沿插口到挡板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固定板上的电源插头端和控制插头端插入插口内与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抵触时,阻力更小,使得电源插头端和控制插头端的插入更加便捷。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弹片靠近电源接线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弹片靠近电源接线端的一侧抵触。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片靠近电源接线端的一侧与第二弹片靠近电源接线端的一侧抵触的设置,可确保电源插头端和控制插头端插入插口内时可与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抵触,避免因为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之间的距离过大,而导致电源插头端和控制插头端插入插口内时未与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同时抵触,使得电池充电回路和控制电路无法正常接通,而影响使用者的正常使用。
[0016]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供电源导电片和控制导电片穿设的固定块。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的设置,可起到定位电源导电片和控制导电片的作用,同时可增加固定板穿设有电源导电片和控制导电片处的厚度,使得电源导电片和控制导电片在固定板上的连接更加稳定。
[0018]可选的,所述插板远离插口的两侧侧壁上设有把手。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使得使用者可通过把手将公插插入母插内或将公插从母插内拔出,避免使用者的手误触电源导电片和控制导电片等导电体,而发生触电现象,提高公插和母插使用的安全性。
[0020]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的边缘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插板远离把手的一侧侧壁上设有弯板。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的设置,可起到防呆作用,避免使用者将母插安装在电动汽车上时装反,因电源触片和控制触片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弯板的设置,可起到防呆作用,避免使用者将公插插入母插内时,将公插插反,即避免使用者将电源触片与控制导电片抵触,控制触片与电源导电片抵触,造成使用危险和损坏。
[0022]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供螺栓穿过的连接孔。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孔的设置,使得固定板可通过螺栓与电动汽车可拆卸连接,使得固定板的拆卸和安装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组件,包括公插(1)和母插(2),所述公插(1)包括插板(11),所述插板(11)上开设有插口(111),所述插口(111)内穿设有电源触片(12),所述电源触片(12)包括电源插入端(121)和电源接线端(122),所述母插(2)包括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上穿设有电源导电片(2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111)内穿设有控制触片(13),所述控制触片(13)包括控制插入端(131)和控制接线端(132),所述固定板(21)上穿设有用于连通至检测模块的控制导电片(23),所述插口(111)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卡接槽(115),所述电源插入端(121)和控制插入端(131)的一侧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接槽(115)卡接的卡接耳(16),所述卡接耳(16)离电源插入端(121)一侧侧壁的距离沿电源接线端(122)到电源插入端(121)逐渐变大,所述卡接耳(16)离控制插入端(131)一侧侧壁的距离沿控制接线端(132)到控制插入端(131)逐渐变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11)远离插口(111)的一侧设有挡板(112),所述挡板(112)上开设有供电源接线端(122)和控制接线端(132)伸出的通槽(1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111)内未开设有卡接槽(115)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114),所述导向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奇锋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中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