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913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根据设置于用户的身份标签,获取用户的第一用户码;获取通道标签阵列的标签阵列信号;将标签阵列信号,送入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以获取用户的体态特征;若用户的体态特征和第一用户码匹配,则确认用户身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的用户身份的二次确认,提高了智能通道门的安全性。提高了智能通道门的安全性。提高了智能通道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门禁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RFID(射频识别)智能通道门是使用了RFID技术的通道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人员进出管理,例如图书馆、会议室或者仓库的人员进出管理。
[0003]在RFID智能通道门中,标签采用散射、直接反馈的方式向阅读器反馈用户码,用户码难以加密(加密需要提高标签的算力,这将极大程度上导致标签成本增加),因此存在不法分子使用窃听设备获取用户码,并写入到非法的标签的情况;此外,亦存在用户的门禁卡(标签)被其他人拾取/盗窃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旨在提升智能通道门的安全性。
[0005]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应用于智能通道门,该智能通道门包括阅读器,设于通道门的一侧;以及设有32*32标签的通道标签阵列,设于所述通道门的另一侧,以在行人通过所述通道门时,行人相对于所述阅读器遮挡所述通道标签阵列的部分标签;所述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包括:根据设置于用户的身份标签,获取用户的第一用户码;获取通道标签阵列的标签阵列信号;将标签阵列信号,送入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以获取用户的体态特征;若用户的体态特征和第一用户码匹配,则确认用户身份。
[0006]在一实施例中,通道标签阵列的每一标签信号包括表征自己的坐标的信号、该信号的信号相位和信号强度;所述步骤:将标签阵列信号,送入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以获取用户的体态特征,包括:
[0007]在信号相位和信号强度的变化大于预设阈值的单位时间内,根据所有标签的坐标以及对应的信号相位,生成信号相位图序列;
[0008]在信号相位和信号强度的变化大于预设阈值的单位时间内,根据所有标签的坐标以及对应的信号强度,生成信号强度图序列;
[0009]将信号相位图序列和信号强度图序列送入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获取用户的体态特征。
[0010]在一实施例中,信号相位图序列包括多帧信号相位图,信号强度图序列包括多帧信号强度图;所述步骤:将信号相位图序列和信号强度图序列送入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获取用户的体态特征,包括:
[0011]将时间对应的信号相位图和信号强度图直接拼接,得到拼接图序列;
[0012]根据拼接图序列,获取光流图序列;
[0013]将时间对应的拼接图和光流图送入特征提取网络,得到空间特征图并存储;重复此步骤,以得到空间特征图序列;
[0014]按照时间顺序,将空间特征图序列送入融合网络,得到时空特征;
[0015]根据时空特征,获取用户的体态特征。
[0016]在一实施例中,将对应的拼接图和光流图送入特征提取网络,得到空间特征图,包括:
[0017]将拼接图进行卷积处理得到第一拼接卷积图;将第一拼接卷积图进行卷积处理得到第二拼接卷积图;
[0018]将第一拼接卷积图像进行下采样,以使得其尺寸与第二拼接卷积图一致,并将两者融合得到第一卷积融合图;
[0019]将第二拼接卷积图像进行上采样,以使得其尺寸与第一拼接卷积一致,并将两者融合得到第二卷积融合图;
[0020]将拼接图和第二卷积融合图进行下采样,第一卷积融合图进行上采样,以使得三者尺寸一致,并将三者融合得到拼接特征图。
[0021]在一实施例中,,将对应的拼接图和光流图送入特征提取网络,得到空间特征图,包括:
[0022]将光流图进行卷积处理得到第一光流卷积图;将第一光流卷积图进行卷积处理得到第二光流卷积图;
[0023]将第一光流卷积图像进行下采样,以使得其尺寸与第二拼接卷积图一致,并将两者融合得到第一卷积融合图;
[0024]将第二光流卷积图像进行上采样,以使得其尺寸与第一拼接卷积一致,并将两者融合得到第二卷积融合图;
[0025]将光流图和第二卷积融合图进行下采样,第一卷积融合图进行上采样,以使得三者尺寸一致,并将三者融合得到光流特征图。
[0026]在一实施例中,将对应的拼接图和光流图送入特征提取网络,得到空间特征图,包括:
[0027]将拼接特征图和光流特征图送入全连接网络进行融合处理,以获取空间特征图。
[0028]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将标签阵列信号,送入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以获取用户的体态特征,之前还包括:
[0029]根据公式θ
j
=θ
i
+2πVη
k,k
‑1调整相位信号,;
[0030]其中,θ
j
是调整后的相位信号,θ
i
是调整前的相位信号;在相邻两个相位信号的相位差绝对值小于2π时,Vη
k,k
‑1取0;在相邻两个相位信号的相位等于2π时,Vη
k,k
‑1取

1;在相邻两个相位信号的相位差等于

2π,且小于

π时,Vη
k,k
‑1取1。
[0031]在一实施例中,步骤:按照时间顺序,将空间特征图序列送入融合网络,得到时空特征,包括:
[0032]空间特征图序列中,仅有一帧空间特征图是实时获取的,剩余的空间特征图为预存储的。
[0033]在一实施例中,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还包括:
[0034]获取标签阵列信号训练集,并标注体态特征点;
[0035]使用训练集训练深度信息模型,得到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
[0036]采集用户体态特征,并将用户体态特征和第一用户码绑定,并存储于智能通道门的阅读器。
[003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通道门包括:
[0038]提示器,与所述阅读器连接,所述阅读器在确认用户的体态特征和第一用户码不匹配,控制提示器工作。
[0039]本申请利用行人通过通道时,会对通道标签阵列产生屏蔽作用,导致通道标签阵列的信号强度和信号相位发生变化,根据变化特征,识别用户身份。只需增加几个标签,以及提升阅读器的算力即可实现智能通道门的安全性提升。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1]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0042]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0043]图3为本专利技术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通道门包括:阅读器,设于通道门的一侧;设有32*32标签的通道标签阵列,设于所述通道门的另一侧,以在行人通过所述通道门时,行人相对于所述阅读器遮挡所述通道标签阵列的部分标签;所述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包括:根据设置于用户的身份标签,获取用户的第一用户码;获取通道标签阵列的标签阵列信号;将标签阵列信号,送入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以获取用户的体态特征;若用户的体态特征和第一用户码匹配,则确认用户身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道标签阵列的每一标签信号包括表征自己的坐标的信号、该信号的信号相位和信号强度;所述步骤:将标签阵列信号,送入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以获取用户的体态特征,包括:在信号相位和信号强度的变化大于预设阈值的单位时间内,根据所有标签的坐标以及对应的信号相位,生成信号相位图序列;在信号相位和信号强度的变化大于预设阈值的单位时间内,根据所有标签的坐标以及对应的信号强度,生成信号强度图序列;将信号相位图序列和信号强度图序列送入预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获取用户的体态特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信号相位图序列包括多帧信号相位图,信号强度图序列包括多帧信号强度图;所述步骤:将信号相位图序列和信号强度图序列送入预训练的神经网络,获取用户的体态特征,包括:将时间对应的信号相位图和信号强度图直接拼接,得到拼接图序列;根据拼接图序列,获取光流图序列;将时间对应的拼接图和光流图送入特征提取网络,得到空间特征图并存储;重复此步骤,以得到空间特征图序列;按照时间顺序,将空间特征图序列送入融合网络,得到时空特征;根据时空特征,获取用户的体态特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对应的拼接图和光流图送入特征提取网络,得到空间特征图,包括:将拼接图进行卷积处理得到第一拼接卷积图;将第一拼接卷积图进行卷积处理得到第二拼接卷积图;将第一拼接卷积图像进行下采样,以使得其尺寸与第二拼接卷积图一致,并将两者融合得到第一卷积融合图;将第二拼接卷积图像进行上采样,以使得其尺寸与第一拼接卷积一致,并将两者融合得到第二卷积融合图;将拼接图和第二卷积融合图进行下采样,第一卷积融合图进行上采样,以使得三者尺寸一致,并将三者融合得到拼接特征图。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神经网络和rfid的智能通道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对应的拼接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勤胡彦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零和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