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氢冷器捉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8895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式氢冷器捉漏装置,包括,抽气单元,包括真空泵、设置在真空泵上的真空管,以及与所述真空管连接的密封罩;以及,封堵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罩一侧并与所述密封罩可拆卸连接的封板,以及设置在封板上的封堵件;其中,所述抽气单元通过所述密封罩对管式氢冷器一端的端口进行封闭,所述封堵单元通过封堵件封堵管式氢冷器的另一端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抽气单元和封堵单元,可以对管式氢冷器内部的若干个铜管的两端进行封堵,同时可以利用真空泵抽取铜管内部的气流,根据铜管内部活塞件的移动情况精准查找铜管泄漏情况,同时设置提示单元,可以通过提示单元的显示情况更方便快速的观察铜管泄漏的情况。便快速的观察铜管泄漏的情况。便快速的观察铜管泄漏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式氢冷器捉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式氢冷器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管式氢冷器捉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式氢冷器是常用的水氢氢发电机组氢气冷却设备,其严密性直接影响到发电机组运行的经济性,特别是大型漏点更是机组稳定运行的重大安全隐患。
[0003]传统氢冷器捉漏方案主要有两种。一是将氢冷器彻底解体,吊出氢冷器内冷却铜管,在发电机膛外进行泵压试验。二是对氢冷器进行在线灌水试验。先在发电机膛内充入压缩空气至一定压力,然后关闭氢冷器水侧进出水阀门,并向氢冷器水侧灌满净水,打开氢冷器水侧顶部大盖检查氢冷器上部管板处有无气体冒出;但前期检查过程中,检修与运行人员打开氢冷器水侧放空气门之后,有源源不断的氢气冒出,初步判断此处漏点不小,若采用在线灌水试验,气泡量大,容易造成检修人员对于漏点的误判,同时整体操作不便,且不能精准的判断具体泄漏的铜管,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氢冷器捉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气单元(100),包括真空泵(101)、设置在真空泵(101)上的真空管(102),以及与所述真空管(102)连接的密封罩(103);以及,封堵单元(200),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罩(103)一侧并与所述密封罩(103)可拆卸连接的封板(201),以及设置在封板(201)上的封堵件(202);其中,所述抽气单元(100)通过所述密封罩(103)对管式氢冷器一端的端口进行封闭,所述封堵单元(200)通过封堵件(202)封堵管式氢冷器的另一端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氢冷器捉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202)包括设置在所述封板(201)上的若干个固定套(202a),以及插接在所述固定套(202a)内的密封塞(202b)。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式氢冷器捉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示单元(300),所述提示单元(300)包括设置在所述封板(201)一侧的若干个固定筒(301)、设置在所述固定筒(301)上的第一气口(302)、设置在所述第一气口(302)处的膨胀气囊(303),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筒(301)内部的挤压组件(304)。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式氢冷器捉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304)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筒(301)内部的活塞板(304a)、设置在所述活塞板(304a)上的牵引杆(304b)、滑动套设在所述牵引杆(304b)上的限位板(304c),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板(304c)与所述活塞板(304a)之间的复位弹簧(304d)。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式氢冷器捉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杆(304b)一端贯穿所述封板(201)并与所述封堵件(202)连接,所述牵引杆(304b)移动牵拉所述活塞板(304a)移动并将所述固定筒(301)内部的气体挤入到膨胀气囊(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涵孙臣璐王国豪俞敏周程翔朱丽霞王艳玲严丙磊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