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抖升降结构及摄影脚架,其中防抖升降结构包括外柱、内柱、齿轮以及伞状防抖件;外柱套设于内柱的外侧,外柱、内柱以及伞状防抖件三者同轴设置,内柱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齿轮能够驱动内柱相对于外柱沿长度方向移动;由弹性材料制成的伞状防抖件设于内柱的底部,多个弹性伞枝沿伞状防抖件的周向间隔布置,弹性伞枝抵接于外柱的内壁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脚架径向和轴向的振动,架设摄像设备时可进行平稳的运镜,防抖效果显著,提升画面清晰度和观看舒适度;操作时令手感更均匀顺畅;同时减少齿轮和齿条啮合处的磨损;设备能够平稳地进行升降,也有益于提高设备本身的使用寿命;并且结构简单,经济适用。经济适用。经济适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抖升降结构及摄影脚架
[0001]本技术涉及摄影器材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抖升降结构,以及具有该防抖升降结构的摄影脚架。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齿轮式摄影脚架通过齿轮驱动齿条中柱移动,进而实现升降。
[0003]其具有以下几点不足:
[0004]1、齿条中柱在升降时,由于长度方向上限位点单一,以及相机及镜头通常形成明显的偏心负载,加之齿轮和齿条之间、齿轮与蜗杆之间(带有蜗杆的结构)由于加工精度、或者长期使用的磨损等多种因素,运行时可能发生齿条中柱在径向方向的摆动、以及轴向的脉冲式振动,齿条中柱的摆动和振动不仅会进一步导致齿轮和齿条之间的磨损,还会导致设备的抖动,影响视频画面的稳定,且抖动时可能不断产生金属碰撞声,破坏摄像中的声音录制。
[0005]2、齿条的长度越长,以上问题越明显,部分生产厂家通过限制齿条的长度来缓解上述问题,但同时也限制了齿条中柱的行程。
[0006]3、调节升降时,缺乏均匀的阻尼感,且上行和下行的感受差异过大——由于齿条中柱上承载有摄影设备,摄影设备的重量作用于齿条中柱,会增加下行的速度。
[0007]4、齿条中柱横置或斜置使用时,齿条中柱上的荷载会产生较大的力臂,该力作用于齿轮和齿条中柱的啮合处,会增加啮合处的磨损程度。
[0008]5、相关技术中的齿轮式摄影脚架有采用气室阻尼的方案,但存在至少三个问题:(a)气室阻尼的功能仅限于在升降时提供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对抑制径向振动并无帮助;(b)气室阻尼上设有用于排气的气孔,气孔的朝向与齿轮式摄影脚架的运动方向平行,气室阻尼所提供的阻尼力大小受气孔孔径和运动速度的影响,而其上的气孔孔径尺寸通常固定,因此当低速下降时,气室阻尼只能增加齿轮式摄影脚架的升降阻力,对径向和长度方向上的振动均无明显帮助;(c)气室阻尼在使用时,气流从气孔内排出,气流与气孔内壁发生摩擦,会产生较大的排气噪音,对摄像的声音录制产生极大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摄影脚架使用时负载直接作用于齿轮和齿条中柱的啮合处,会增加啮合处的磨损;齿条中柱容易产生摆动和振动,加速啮合处的磨损以及影响画面的拍摄效果和声音的录制效果。
[0011](二)技术方案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以抑制不同方向上的抖动的防抖升降结构,包括外柱、内柱、齿轮以及伞状防抖件;所述外柱套设于所述内柱的外侧,且所述外柱与所述内柱同轴设
置,所述内柱与所述伞状防抖件同轴设置,所述内柱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齿轮能够驱动所述内柱相对于外柱沿长度方向移动;所述伞状防抖件设于所述内柱的底部,所述伞状防抖件由弹性材料制成,且具有多个弹性伞枝,多个所述弹性伞枝连接于所述伞状防抖件且沿所述伞状防抖件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弹性伞枝抵接于所述外柱的内壁面。
[0014]优选地,所述弹性伞枝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弹性伞枝的另一端往斜上方延伸;或者,所述弹性伞枝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弹性伞枝的另一端往斜下方延伸;或者,多个所述弹性伞枝呈旋涡状布置。
[0015]优选地,所述防抖升降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所述伞状防抖件与所述内柱。
[0016]优选地,所述防抖升降结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使所述齿轮转动。
[0017]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蜗杆和把手,所述蜗杆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蜗杆,所述把手能够驱使所述蜗杆转动,以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0018]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蜗杆和电机,所述蜗杆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蜗杆。
[0019]优选地,所述伞状防抖件在距离所述驱动装置的最近侧和/或最远侧设置有加强筋。
[0020]优选地,所述防抖升降结构还包括刚性结构件,所述伞状防抖件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刚性结构件内嵌于所述容纳腔内。
[0021]优选地,所述弹性材料为尼龙、或聚丙烯、或聚碳酸酯。
[0022]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摄影脚架,所述摄影脚架包括中间连接部、多根支撑腿以及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种所述的防抖升降结构,所述中间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柱,多根所述支撑腿分别铰接于所述中间连接部,以支撑所述中间连接部。
[0023](三)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0025]1、伞状防抖件的外周侧抵接于外柱的内壁面,伞状防抖件与外柱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该摩擦力可以部分抵消内柱上设备负载的重力,进而减轻作用于齿轮与齿条啮合处的力的大小,减缓啮合处的磨损速度。
[0026]2、伞状防抖件设于内柱的底部,且伞状防抖件的外周侧抵接于外柱的内壁面,外柱和伞状防抖件可以对内柱的移动进行限位,减小内柱的轴向方向上和径向方向上的摆动程度和振动程度,避免内柱产生高频振动,便于内柱上安装的摄影设备进行平稳的运镜,减小摄影设备所拍摄的画面的抖动程度,提升画面清晰度和舒适度。
[0027]3、伞状防抖件增加了升降过程中的阻尼感,在下降设备过程中,伞状防抖件与外柱的接触面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力,降低外柱的下降速度,使得操作手感更平顺,能够平稳地进行升降,且更平稳的升降也有益于提高所承载设备的使用寿命。
[0028]4、伞状防抖件由弹性材料制成,其与外柱内壁面之间是柔性接触,在进行升降操作时,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提升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也不影响摄像时对所处环境声音的录制。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抖升降结构的轴测剖视图。
[00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抖升降结构的剖视图。
[00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伞状防抖件的立体结构图。
[0033]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0034]100、防抖升降结构;
[0035]1、外柱;2、内柱;3、齿轮;4、伞状防抖件;5、紧固件;6、驱动装置;7、刚性结构件;
[0036]21、齿条;41、弹性伞枝;42、加强筋;43、螺纹孔;44、容纳腔;61、蜗杆;6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抖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柱、内柱、齿轮以及伞状防抖件;所述外柱套设于所述内柱的外侧,且所述外柱与所述内柱同轴设置,所述内柱与所述伞状防抖件同轴设置,所述内柱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齿轮能够驱动所述内柱相对于外柱沿长度方向移动;所述伞状防抖件设于所述内柱的底部,所述伞状防抖件由弹性材料制成,具有多个弹性伞枝,多个所述弹性伞枝连接于所述伞状防抖件且沿所述伞状防抖件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弹性伞枝抵接于所述外柱的内壁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伞枝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弹性伞枝的另一端往斜上方延伸;或者,所述弹性伞枝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弹性伞枝的另一端往斜下方延伸;或者,多个所述弹性伞枝呈旋涡状布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升降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可拆卸连接所述伞状防抖件与所述内柱。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升降结构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使所述齿轮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若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萨伏伊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