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789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4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包括迎风侧面,迎风侧面上设有容置凹槽;第二导风板,设置于容置凹槽,包括相对布置的自由端和连接端,连接端与第一导风板枢转连接;电磁切换机构包括对应布置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第一磁体转动嵌设于第一导风板,第二磁体固定设置于自由端,其中第一磁体至少能够受控地在排斥状态和吸引状态之间切换;排斥状态下,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互相排斥,自由端绕连接端旋转并伸出容置凹槽,以对流经迎风侧面的气流方向进行调节;吸引状态下,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互相吸引,自由端绕连接端旋转并隐藏至容置凹槽。该装置能保证出风量并实现柔风出风。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调室内机及空调器。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风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0001]本申请涉及空调器
,例如涉及一种导风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器作为常用的家用电器,可以在夏季和冬季频繁使用,从而改善用户的家居环境的舒适度。但是,由于空调器的冷风或热风直接由出风口吹出,吹到室内的用户的身上,会使用户造成过冷或过热的感觉,用户感觉不舒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且长时间人体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运动的气流吹到人身体上时,会引起人体的不适感,尤其是对身体素质较差的老人、小孩,容易患上“空调病”。
[0003]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壳体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设有微孔,所述微孔贯穿所述导风板,且多个所述微孔中至少一部分的轴线相互倾斜或相互平行。
[0004]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相关技术中利用微孔降低经微孔流出气流的风速,以柔化出风,但是这样会严重减少空调的出风量,影响对室内环境的调节效率。
[000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风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以在保证出风量的同时实现柔风出风,避免出风气流直吹人体,提高室内环境的调节效率,提升出风气流的舒适度。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包括迎风侧面,所述迎风侧面上设有容置凹槽;第二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包括相对布置的自由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板枢转连接;电磁切换机构,包括对应布置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转动嵌设于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磁体固定设置于所述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磁体至少能够受控地在排斥状态和吸引状态之间转动切换;所述排斥状态下,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互相排斥,所述自由端绕所述连接端旋转并伸出所述容置凹槽,以对流经所述迎风侧面的气流方向进行调节;所述吸引状态下,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互相吸引,所述自由端绕所述连接端旋转并隐藏至所述容置凹槽。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切换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磁体驱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第一磁体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第一磁体在所述排斥状态和所述吸引状态之间切换。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包括相对布置的磁性相反的第一磁极端和第二磁极端;所述第二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风板朝向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一侧面,包括相对布置的磁性相反的第三磁极端和第四磁极端,所述第三磁极端嵌设于所述第二导风板内,所述第四磁极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平齐布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和所述第三磁极端磁性相同,所述第二磁极端和所述第四磁极端磁性相同。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极端被构造为平面端,所述第二磁极端设置为被构造为弧面端;所述排斥状态下,所述弧面端凸出于所述迎风侧面;所述吸引状态下,所述平面端平齐于所述迎风侧面。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导向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磁体设置于所述导向槽内,在所述吸引状态下,所述弧面端朝向所述导向槽并贴附于所述导向槽的底部。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被构造为弧形导向槽,且所述弧形导向槽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输出轴,所述第二磁极端能够沿所述弧形导向槽限定的方向运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凹槽包括朝向所述自由端布置的第一槽壁,所述导向槽靠近所述第一槽壁布置于所述迎风侧面上;所述第二导风板包括:搭接部,弯折成形于所述自由端,所述第二磁体设置于所述搭接部,以在所述吸引状态下,使所述搭接部能够与所述迎风侧面对合。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多个限位筋,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或者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沿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和,多个如前所述的导风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多个第一导风板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导风板沿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布置。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如前述的空调室内机。
[001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风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9]导风组件设置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电磁切换机构,第一导风板包括迎风侧面,第二导风板设置在迎风侧面上设置的容置凹槽内。其中,电磁切换机构的第一磁体设置于转动嵌设于第一导风板,第二磁体对应第一磁体固定设置于自由端。
[0020]这样,通过第一磁体的转动切换,可以实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相互排斥或者相互吸引,实现导风组件的不同的导风效果。第一磁体切换至排斥状态下,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互相排斥,二者之间产生的排斥力能够使第二导风板的自由端向远离第一导风板的方向运动,从而使自由端绕连接端旋转并伸出容置凹槽,此时,第二导风板相对于第一导风板上扬。这样,气流流经迎风侧面时,经过第二导风板的作用,气流的方向发生改变,从而能够在保证出风量的同时实现柔风出风,避免气流直吹人体,提高室内环境的调节效率。第一磁体切换至吸引状态下,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互相吸引,二者之间产生的吸引力能够使第二导风板的自由端向靠近第一导风板的方向运动,从而使自由端绕连接端旋转并隐藏至容置凹槽,此时,不需要对流经迎风侧面的气流进行扰动,可以实现常规的送风效果。
[0021]此外,可以使第一磁体在排斥状态和吸引状态下进行周期性地交替切换。这样,第二导风板能够在远离第一导风板的运动和靠近第一导风板的运动之间来回切换,从而使流经迎风侧面的气流形成波浪形出风,使得出风更容易朝向室内扩散,空气流动更加均匀,有效避免风直吹到用户的身上,进一步地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0022]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23]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24]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组件的第一磁体处于排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组件的第一磁体处于排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图1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风板,包括迎风侧面,所述迎风侧面上设有容置凹槽;第二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包括相对布置的自由端和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导风板枢转连接;电磁切换机构,包括对应布置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转动嵌设于所述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二磁体固定设置于所述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磁体至少能够受控地在排斥状态和吸引状态之间转动切换;所述排斥状态下,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互相排斥,所述自由端绕所述连接端旋转并伸出所述容置凹槽,以对流经所述迎风侧面的气流方向进行调节;所述吸引状态下,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互相吸引,所述自由端绕所述连接端旋转并隐藏至所述容置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切换机构还包括:驱动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磁体驱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第一磁体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旋转,以使所述第一磁体在所述排斥状态和所述吸引状态之间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包括相对布置的磁性相反的第一磁极端和第二磁极端;所述第二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风板朝向所述容置凹槽的第一侧面,包括相对布置的磁性相反的第三磁极端和第四磁极端,所述第三磁极端嵌设于所述第二导风板内,所述第四磁极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平齐布置;其中,所述第一磁极端和所述第三磁极端磁性相同,所述第二磁极端和所述第四磁极端磁性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极端被构造为平面端,所述第二磁极端设置为被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泽瑶荆涛马振豪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