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67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机,包括:发热盒,其底侧设置有进风孔、顶侧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发热盒内设置有风机;除湿盒,其连接于所述发热盒的顶侧,所述除湿盒的外侧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除湿盒的底侧设置有洞口,所述除湿盒内位于所述洞口的位置连接有通风盒,所述通风盒的外侧向上设置有多个逐渐缩小的环形阶梯,多个所述环形阶梯表面均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除湿盒内壁与所述通风盒外壁之间形成吸湿腔,所述吸湿腔内填充有除湿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通风盒围设的腔体对送入的气流进行缓冲并均匀分散,使得吸湿腔内的除湿珠可更充分地与需要除湿的气流接触,从而提高对空气除湿的效果,缩短空气除湿的时间。短空气除湿的时间。短空气除湿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湿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减湿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除湿机。

技术介绍

[0002]除湿机又称为抽湿机,其由风扇将潮湿空气抽入机内,可通过内部的蒸发器进行冷凝除水又或者是通过除湿珠进行除湿。针对气流经过除湿珠进行除湿的方式,现时的除湿机通常是直接将气体从一侧通入到填充有除湿珠的腔体内,然后从另一侧排出,即可完成对空气的除湿干燥,但此方式气流通常会直接从腔体的中部穿过,使得气流难以充分与腔体内各个位置的除湿珠接触,从而导致空气的除湿效率以及除湿珠的利用率较低,因此,亟需一种可提高除湿效果的除湿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除湿机,包括:发热盒,其底侧设置有进风孔、顶侧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发热盒内设置有风机;除湿盒,其连接于所述发热盒的顶侧,所述除湿盒的外侧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除湿盒的底侧设置有洞口,所述除湿盒内位于所述洞口的位置连接有通风盒,所述通风盒的外侧向上设置有多个逐渐缩小的环形阶梯,多个所述环形阶梯表面均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除湿盒内壁与所述通风盒外壁之间形成吸湿腔,所述吸湿腔内填充有除湿珠。
[0006]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发热盒内的风机工作时,可从进风孔处引入外部的空气,气流从发热盒顶侧的出风孔经过除湿盒底侧的洞口进入至通风盒内,由于通风盒的外侧形成了多个环形阶梯结构,对于每个环形阶梯,其均有环形的水平面以及环形的外周面,在每个环形的水平面以及环形的外周面上均开设有通风孔,进入通风盒内的气流可直接吹送至环形的水平面时,部分气流直接从环形水平面上的通风孔进入至吸湿腔内,部分气流被环形水平面挡流后向四周分散,然后从环形外周面上的通风孔进入至吸湿腔内,如此可对进入通风盒内的气流有效均匀分散至吸湿腔各个位置,由吸湿腔内填充的除湿珠进行干燥除湿,干燥后的气流再从除湿盒外侧的通气孔向外排出,因此,本技术利用通风盒围设的腔体对送入的气流进行缓冲并均匀分散,使得吸湿腔内的除湿珠可更充分地与需要除湿的气流接触,从而提高对空气除湿的效果,缩短空气除湿的时间。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盒的顶侧连接有显示盒,所述显示盒内具有槽口向上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底侧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所述通风盒位于顶侧的所述通风孔相互连通。在显示盒围设形成的收纳槽内可装入外设的变色珠,进入通风盒内的部分气流从通风盒顶侧的通风孔排出后通过收纳槽底侧的透气孔进入至收纳槽内,由变色珠的颜色变化反映出气流的干湿程度,从而可方便地观察出除湿机对所在位置附近空气的除湿效果。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湿盒的顶侧连接有显示窗,所述显示窗围设于所述显示盒的外侧,所述显示窗的内侧与所述显示盒之间具有回流间隙,所述收纳槽通过所述回流间隙与所述吸湿腔相互连通。显示窗盖合于显示盒的顶侧,但其与显示盒之间具有回流间隙,由显示窗可对显示盒内的变色珠进行遮挡,避免气流过大时将变色珠从收纳槽内吹出,而吹入至收纳槽内的气流由显示窗遮挡后向四周分散,通过显示窗内侧与显示盒之间的回流间隙流入到吸湿腔内,如此使得通入至收纳槽内的气流亦可送至吸湿腔进行干燥除湿,有利于收纳槽内的变色珠更准确地反映出气流的湿度情况,减少气流在收纳槽内积聚而难以向外排出的情况。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洞口内连接有防尘格栅,所述防尘格栅上设置有隔网。隔网安装于防尘格栅上,由防尘格栅对隔网提供支撑、固定的作用,使得隔网在高风压的情况下不容易变形,提高隔网安装的稳定性,而利用隔网可对送入至导气腔内的气流进行过滤,以减少对通风盒上的通风孔容易堵塞的情况。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尘格栅与所述发热盒的顶侧之间具有导风间隙。防尘格栅与发热盒顶侧之间不相互贴合,从出风孔吹出的气流先经过导风间隙后再穿过防尘格栅,如此可避免在防尘格栅与发热盒顶侧过于贴近的情况下、由于防尘格栅上的孔位与出风孔相互不正对而出现的气流通过量较少的情况,可降低整体加工精度要求以及除湿盒安装于发热盒上的安装精度要求。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湿盒的侧面形状为向远离所述除湿盒中心方向拱起的弧形。弧形的除湿盒侧面形状更大,从而增加吸湿腔内除湿珠储存量,进一步提高吸湿效果。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盒的内顶面连接有支架,所述风机连接于所述支架的底侧,所述风机与所述发热盒的内底面之间具有进风间隙。风机在发热盒内倒挂安装于支架上,使得风机与发热盒的内底面之间留有可进风的空间,相比于直接将风机安装于发热盒的内底面位置,可增大风机的进风量,从而更高效地对室内空气进行干燥除湿。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内连接有发热器。风机吹出的气流经过发热器后,由发热器对气流进一步加热,然后再送入至通风盒内,如此可对气流加热,实现烘干功能。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湿盒与所述发热盒为可拆卸连接。除湿盒与发热盒之间可相互拆装,当需要对两者进行生产或维护时更加方便。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湿盒包括下除湿球、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下除湿球顶侧的上除湿球,所述洞口开设于所述下除湿球的底侧,所述下除湿球连接于所述发热盒上,所述上除湿球与所述下除湿球上均设置有所述通气孔。上除湿球与下除湿球之间围设形成吸湿腔,当需要打开吸湿腔时,将上除湿球从下除湿球上拆装分离,即可对吸湿腔内的除湿珠进行更换,完成后,将上除湿球重新安装于下除湿球上,提高了整体拆装维护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立体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正视图;
[0019]图3是图2的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100

发热盒、110

进风孔、120

出风孔、130

风机、140

支架、150

进风间隙、200

除湿盒、210

通气孔、220

通风盒、221

环形阶梯、222

通风孔、223

吸湿腔、230

防尘格栅、231

导风间隙、240

下除湿球、2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盒(100),其底侧设置有进风孔(110)、顶侧设置有出风孔(120),所述发热盒(100)内设置有风机(130);除湿盒(200),其连接于所述发热盒(100)的顶侧,所述除湿盒(200)的外侧设置有通气孔(210),所述除湿盒(200)的底侧设置有洞口,所述除湿盒(200)内位于所述洞口的位置连接有通风盒(220),所述通风盒(220)的外侧向上设置有多个逐渐缩小的环形阶梯(221),多个所述环形阶梯(221)表面均设置有通风孔(222),所述除湿盒(200)内壁与所述通风盒(220)外壁之间形成吸湿腔(223),所述吸湿腔(223)内填充有除湿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盒(220)的顶侧连接有显示盒(300),所述显示盒(300)内具有槽口向上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底侧设置有透气孔(310),所述透气孔(310)与所述通风盒(220)位于顶侧的所述通风孔(222)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盒(200)的顶侧连接有显示窗(400),所述显示窗(400)围设于所述显示盒(300)的外侧,所述显示窗(400)的内侧与所述显示盒(300)之间具有回流间隙(410),所述收纳槽通过所述回流间隙(410)与所述吸湿腔(2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文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宇鲸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