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861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装置,包括马甲部、前肩带部和后肩带部,所述马甲部上侧分别设置有前肩带部与后肩带部,所述前肩带部内固定安装有空心框架,所述空心框架下表面滑动设置有压迫机构;所述空心框架中间上表面通过支杆转动连接镜面板,所述空心框架四周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架,四个所述连接架另一端均与固定套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套中套装固定压力柱筒,压力柱筒内螺纹连接转筒,所述转筒顶面贯穿压力柱筒固定安装有旋转推杆,转筒底面固定压板,所压板底面设置有压迫机构,压迫机构中安装透明气囊;医护人员及患者可以透过透明气囊直接观察穿刺局部是否出血。可以透过透明气囊直接观察穿刺局部是否出血。可以透过透明气囊直接观察穿刺局部是否出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术后压迫止血
,具体涉及一种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疗电子仪器,它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心脏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机能障碍;目前,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后,常采用弹性胶布加压包扎,进行沙袋压迫止血,以防穿刺局部出现出血等并发症;但是,经临床发现患者在起搏器术后是需要平卧在床,且需要平卧12个小时,用盐袋进行压迫12小时,盐袋完全覆盖伤口,而护士平均一个小时轮班检测一次,患者由于平卧在床无法自行观察到穿刺局部是否出血,使得伤口容易出现渗血的情况,并且盐袋进行压迫对穿刺局部位置不能均匀压迫,患者舒适感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现有的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4]因此,本实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无法自行观察到穿刺局部是否出血,使得伤口容易出现渗血的情况,并且盐袋进行压迫对穿刺局部位置不能均匀压迫,患者舒适感也较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装置,包括马甲部、前肩带部和后肩带部,所述马甲部上侧分别设置有前肩带部与后肩带部,所述前肩带部内固定安装有空心框架,所述空心框架下表面滑动设置有压迫机构;所述空心框架中间上表面通过支杆转动连接镜面板,所述空心框架四周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架,四个所述连接架另一端均与固定套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套中套装固定压力柱筒,压力柱筒内螺纹连接转筒,所述转筒顶面贯穿压力柱筒固定安装有旋转推杆,转筒底面固定压板,所压板底面设置有压迫机构,压迫机构中安装透明气囊。
[0007]优选的,所述压迫机构包括连接柱、压柱、滑柱、护框、筛网固定架、弹簧,所述连接柱转动安装在压板底面,所述连接柱底面通过压柱与筛网固定架连接,所述护框四周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柱,四个所述滑柱固定在空心框架底面,所述护框内侧面固定安装有筛网固定架,所述筛网固定架的网眼空隙间固定设置有透明气囊。
[0008]优选的,所述滑柱外侧套装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连接在空心框架与护框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透明气囊为半椭圆型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压板外表面涂装为红色,所述转筒外侧面设置有压力线,所述压力线中设置有超压线。
[0011]优选的,所述马甲部中间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固定连接有滑动带,所述前肩带部、后肩带部的底端均滑动套装在滑动带外侧,所述前肩带部、后肩带部的顶端面均设
置有粘带。
[0012]优选的,所述马甲部的右侧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带,两条所述固定带内开设有多个穿孔,所述马甲部的左侧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卡扣,所述卡块配合穿孔使用。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马甲部穿戴在患者身上,使压迫机构对准穿刺局部,旋转旋转推杆,旋转推杆带动转筒旋转且向下移带动压迫机构对穿刺局部进行压迫,由于此装置为框架结构,医护人员可以透过透明气囊直接观察穿刺局部是否出血,并且患者自己也可以通过旋转镜面板观察穿刺局部,通过旋转旋转推杆来调节穿刺局部压力,防止医护人员不在时伤口出现渗血的情况发生。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压迫机构中的护框内固定筛网固定架,筛网固定架内设置透明气囊,透明气囊为半椭圆型结构;当透明气囊压迫穿刺局部时,透明气囊根据患者表面皮肤产生形变,使穿刺局部顶端及周围均能被透明气囊所均匀压迫;并且透明气囊固定在筛网固定架的网眼空隙间,使透明气囊之间存在缝隙,缝隙间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提高患者佩戴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的压迫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的筛网固定架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患者佩戴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马甲部;2、前肩带部;3、后肩带部;4、空心框架;5、连接架:6、固定套;7、旋转推杆;8、转筒;9、压板:10、连接柱;11、压柱;12、压力柱筒;13、压力线;14、超压线;15、支杆;16、镜面板;17、滑柱;18、护框;19、筛网固定架;20、透明气囊;21、滑动带;22、粘带:23、固定带;24、穿孔;25、卡扣;2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装置。
[0025]参照图1

4,一种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装置,包括马甲部1、前肩带部2和后肩带部3,马甲部1上侧分别设置有前肩带部2与后肩带部3,前肩带部2内固定安装有空心框架4,空心框架4下表面滑动设置有压迫机构;空心框架4中间上表面通过支杆15转动连接镜面板16,空心框架4四周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架5,四个连接架5另一端均与固定套6连接固定,固定套6中套装固定压力柱筒12,压力柱筒12内螺纹连接转筒8,转筒8顶面贯穿压力柱筒12固定安装有旋转推杆7,转筒8底面固定压板9,所压板9底面设置有压迫机构,压迫机构
中安装透明气囊20,使用时,通过旋转旋转推杆7带动转筒8在压力柱筒12内旋转下移,转筒8通过连接柱10带动压柱11下移,使压柱11带动压迫机构下移压破穿刺部位,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压迫机构中的透明气囊20对患者穿刺部位进行观察,患者在医护人员不在的情况下,自己旋转镜面板16对穿刺局部进行观察调节穿刺局部的压力,防止伤口出现渗血的情况发生。
[0026]参照图2,压迫机构包括连接柱10、压柱11、滑柱17、护框18、筛网固定架19、弹簧26,连接柱10转动安装在压板9底面,连接柱10底面通过压柱11与筛网固定架19连接,护框18四周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柱17,使护框18能在滑柱17外侧稳定的移动,四个滑柱17固定在空心框架4底面,护框18内侧面固定安装有筛网固定架19,筛网固定架19的网眼空隙间固定设置有透明气囊20,使透明气囊20之间存在缝隙,缝隙间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提高患者佩戴的舒适性。
[0027]参照图2,滑柱17外侧套装弹簧26,弹簧26固定连接在空心框架4与护框18之间,压迫穿刺部位时,弹簧26在护框18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弹力,从而作用在转筒8与压力柱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装置,包括马甲部(1)、前肩带部(2)和后肩带部(3),所述马甲部(1)上侧分别设置有前肩带部(2)与后肩带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肩带部(2)内固定安装有空心框架(4),所述空心框架(4)下表面滑动设置有压迫机构;所述空心框架(4)中间上表面通过支杆(15)转动连接镜面板(16),所述空心框架(4)四周上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架(5),四个所述连接架(5)另一端均与固定套(6)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套(6)中套装固定压力柱筒(12),压力柱筒(12)内螺纹连接转筒(8),所述转筒(8)顶面贯穿压力柱筒(12)固定安装有旋转推杆(7),转筒(8)底面固定压板(9),所述压板(9)底面设置有压迫机构,所述压迫机构中安装透明气囊(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搏器术后伤口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机构包括连接柱(10)、压柱(11)、滑柱(17)、护框(18)、筛网固定架(19)、弹簧(26),所述连接柱(10)转动安装在压板(9)底面,所述连接柱(10)底面通过压柱(11)与筛网固定架(19)连接,所述护框(18)四周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柱(17),四个所述滑柱(17)固定在空心框架(4)底面,所述护框(18)内侧面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萍鄂丽丽王岳松王丹解娟曹培霞舒慧韦吉许世玲卞菊亚吴凡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