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能源物联数据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840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慧能源物联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对物联数据进行采集,再对采集的的物联数据进行传输和管理应用;物联数据进行采集包括感知层,感知层由各类感知装置组成,作为物联网的信息感知末梢,对物理实体进行感知识别,并采集各种状态信息;管理应用包括管理层和应用层,管理层用于对物联数据进行管理,响应业务变化,实现敏捷迭代;实现基础业务数据的整合、清洗、汇总、建模、计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分布式智能计算建立分布式控制模型,根据台区、馈线、配电网等不同层级的不同运行目标,采用分层控制的方式设计,实现一种“就地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能源物联数据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物联数据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智慧能源物联数据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与燃气、热力系统耦合日渐紧密,未来将形成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智慧能源系统,从而实现能源更有效的互联、互通与互济。
[0003]目前针对智慧能源系统的大电网协同控制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角度和应用场景:一是功率平衡支撑,二是新能源消纳,三是综合需求响应;
[0004]第一,在基于智慧能源服务的大电网功率平衡支撑技术研究方面,主要考虑多时间尺度的多能系统源网荷储经济调度模型,包括日前调度、日内调度和实时调度;第二,在基于智慧能源服务的新能源消纳技术研究方面目前有这几方面的研究:将现有研究分为“以电

热耦合为主的区域多能源系统”和“以电

气耦合为主的跨区多能源系统”两个典型研究对象,综述了面向新能源消纳的多能源系统的关键研究点,并总结了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多能源系统关键科学问题;第三,在基于智慧能源服务的综合需求响应技术研究方面,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户层面和系统层面,在用户层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多能源市场条件下能源市场价格对各市场主体行为的影响分析,引入了碳交易市场,进一步分析碳排放约束对用户综合用能行为以及用户用能效益的影响;立足能源市场管制放松的背景,考虑能源负荷价格参与调控,计及负荷需求的价格弹性,开展了区域能源中心的建模与日前优化调度方法研究;在系统层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需求响应资源对系统整体运行成本或者智慧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多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对能源网络的运行控制策略进行建模分析。
[0005]光伏发电、风电、地源热泵等分布式能源参与的智慧能源服务系统是现代化冷、热、电等技术的高度集成,可以最大限度接纳清洁能源、实现低碳绿色生活、提高分布式能源消纳能力;多源优化运行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传感采集通信。
[0006]申请号为202211005932.6的智慧能源物联数据分析方法,该专利公开了包括对物联数据进行采集,再对采集的的物联数据进行解析分类;所述对物联网信息采集包括:先通过物联网平台中的COAP服务器获取需要查询的设备的业务标识元数据,再使用该业务标识进行查询,以获取业务数据;所述通过物联网平台中的COAP服务器获取需要查询的设备的业务标识元数据包括:步骤S1:COAP客户端通过COAP服务器获取希望查询的业务设备的助记符;步骤S2:COAP客户端调用COAP服务器接口,使用业务设备助记符获取业务数据;步骤S3:COAP服务器将查询的结果进行处理和封装,形成一个完整数据包,并返回给COAP客户端;采用了物联网终端采集数据高效获取技术,设计了基于物联网通信协议分类,再按照运营商个体化管理策略对流量进行整形操作,实现差异化运营服务。
[0007]现有的智慧能源物联数据分析较为单一,配电网中分布式能源的调控能力受限于实际运行状态,需求侧可响应负荷的调控能力受制于自身特性,仅凭借电源、负荷的独立控制将无法实现理想的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能源物联数据分析方法,提高分析的效果,实现多级控制。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能源物联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对物联数据进行采集,再对采集的的物联数据进行传输和管理应用;
[0010]物联数据进行采集包括感知层,感知层由各类感知装置组成,作为物联网的信息感知末梢,对物理实体进行感知识别,并采集各种状态信息;
[0011]管理应用包括管理层和应用层,管理层用于对物联数据进行管理,响应业务变化,实现敏捷迭代;实现基础业务数据的整合、清洗、汇总、建模、计算,形成管理高级业务应用、交互应用所需的数据和服务,对外提供统一数据共享和服务访问;应用层是物联网的“大脑”,负责收集、存储及处理来自感知层的数据信息,并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业务;
[0012]采集的的物联数据进行传输采用网络层,主要是为感知层和管理层、应用层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通信链路;
[0013]所述分析方法如下:
[0014]感知层对物理实体进行感知识别,并采集各种状态信息,上传至物联管理平台;
[0015]物联管理平台经正反向物理隔离装置上报至智慧能源控制SCADA;
[0016]智慧能源控制SCADA处理后同步至业务管理应用。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网络层包括公共无线通信网络、卫星通信、专用网络、远程通信以及互联网通信。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远程通信采用多种无线、有线数据传输网络,专用或公共无线、有线通信网络以及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物联网所依赖的技术包括:前端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终端技术。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理层包括能效管理、项目管理、智能运维、需求响应等管理。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构建综合评价体系,采用SPSS软件中的Pearson相关分析对指标进行约简,根据软件得出的相关性分析矩阵;针对能效评价体系,采用递阶综合评价方法对区域多能源能效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三个层次:一级指标的主观评估、二级指标的客观评估以及最后综合赋权。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约简后的指标包括多能源置换效益、用户节能增效、耗能成本、高峰负荷削减率、分布式电源渗透率、新能源发电减排量、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系统覆盖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平均故障恢复时间、配电自动化终端年可用率、智能楼宇覆盖率、智能电表覆盖率、电动汽车车联网率、客户自助服务率。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对采集的物联数据进行放大,具体如下:对基于间隔一个采集周期的前后两个采集周期的采集数据的输入值求差,根据求差结果与预设的第一差阈值进行比较,当大于或等于第一差阈值时调整放大率;当小于第一差阈值时,对与基于间隔一个采集周期的前后两个采集周期的采集数据对应的输出值求差,根据求差结果与预设的第二差阈值进行比较,当大于或等于第二差阈值时调整放大率;当
小于第二差阈值时,求得输入值的求差结果和输出值的求差结果的比值,将比值与预设的阈比值进行比较,当小于阈比值时调整放大率,当大于或等于阈比值时,感知层重新采集数据。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通过分布式智能计算建立分布式控制模型,根据台区、馈线、配电网等不同层级的不同运行目标,采用分层控制的方式设计,实现一种“就地控制

分层控制

全局控制”的多级控制模式;提高分析的效果,实现多级控制;
[0026]对基于间隔一个采集周期的前后两个采集周期的采集数据的输入值求差,根据求差结果与预设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能源物联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物联数据进行采集,再对采集的的物联数据进行传输和管理应用;物联数据进行采集包括感知层,感知层由各类感知装置组成,作为物联网的信息感知末梢,对物理实体进行感知识别,并采集各种状态信息;管理应用包括管理层和应用层,管理层用于对物联数据进行管理,响应业务变化,实现敏捷迭代;实现基础业务数据的整合、清洗、汇总、建模、计算,形成管理高级业务应用、交互应用所需的数据和服务,对外提供统一数据共享和服务访问;应用层是物联网的“大脑”,负责收集、存储及处理来自感知层的数据信息,并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业务;采集的的物联数据进行传输采用网络层,主要是为感知层和管理层、应用层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通信链路;所述分析方法如下:感知层对物理实体进行感知识别,并采集各种状态信息,上传至物联管理平台;物联管理平台经正反向物理隔离装置上报至智慧能源控制SCADA;智慧能源控制SCADA处理后同步至业务管理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能源物联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层包括公共无线通信网络、卫星通信、专用网络、远程通信以及互联网通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慧能源物联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通信采用多种无线、有线数据传输网络,专用或公共无线、有线通信网络以及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能源物联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所依赖的技术包括:前端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终端技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能源物联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颖华侯俊严恺李涛杨健陈耀茹魏童童耿丽霞陈天渊阮文骏任禹丞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