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通风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808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风排气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通风排水装置,安装在绿色建筑上的收集池以及存放池,所述收集池连通于存放池的上方,而存放池的侧面还连通有一通风管道,而通风管道的另一端则连通至绿色建筑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当存放池外的气流流动时,会顺着通风口流入存放池内,并通过另一个通风口流入通风管道,最终通过通风管道流入绿色建筑内,并且由于叶片棍错开连通口设置,并不会让叶片棍因水滴落撞击而出现转动方向不同的情况,并且可利用通风管道来控制流入绿色建筑内的气流流量以及湿度,从而达到控制室内干湿度的效果,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排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排水装置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绿色建筑通风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绿色建筑是一种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它旨在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并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质量,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实施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资源利用、节能减排、水资源管理、室内环境质量、健康福祉绿色建筑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还能为建筑物的使用者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它可以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成本,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健康状况。
[0003]而现有技术中绿色建筑的通风排水系统一般采用资源回收的方式进行设计,而该种设计的建筑体内往往因与收集水的水槽相连通,造成室内容易返潮且湿度过高,导致墙体长出青苔,并且通风系统会加重空气中水分子的分布,当冷热气流对流时,容易出现如南方的“回南天”情况,无法有效的控制室内空气中的干湿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建筑通风排水装置,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描述的不足。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绿色建筑通风排水装置,安装在绿色建筑上的收集池以及存放池,所述收集池连通于存放池的上方,而存放池的侧面还连通有一通风管道,而通风管道的另一端则连通至绿色建筑内;所述存放池内端两侧分别开设有一通风口,而存放池则通过通风口与通风管道相连通,并且存放池内还设有一叶片棍,所述叶片棍与通风口为同一高度,所述存放池通过连通口与收集池相连通,所述叶片棍错开连通口设置,但叶片棍的叶片延伸至连通口的下方;所述叶片棍的两端贯穿出存放池的外侧,并且叶片棍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副辊。
[0006]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存放池的下端面呈倾斜设置,较低的一端连通着一滤管,而滤管连接在一水泵的输入端处,而水泵的输出端连通至存放池的上方;所述存放池内侧面设有一用于检测水位的水位检测仪,当水位蔓延至水位检测仪处时,水位检测仪会朝水泵发射电信号并控制水泵向上抽动水流。
[0007]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存放池内端靠近通风口处通过一溢流口向外连通,并且存放池靠近溢流口处设置有倾斜向上的挡板。
[0008]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通风管道内设有多个调解组,每个调解组内均包括第一导风块、第二导风块、闭合件,闭合件位于第一导风块与第二导风块之间,第一导风块与第二导风块均具有一弧状表面,而两者的弧状表面错开设置;所述通风管道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上设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通过各个贯穿至通风管道内的转轴与每个闭合件转动相连,以通过气缸控制每个闭合件前
后移动。
[0009]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闭合件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导风块与第二导风块表面,并且闭合件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向内凹陷的形变抵接块,所述第一导风块与第二导风块抵设至形变抵接块的表面;所述闭合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滑槽,而每个第一滑槽内均滑设有一滑轴,而通风管道的内侧具有相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滑轴延伸至第二滑槽内。
[0010]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槽朝闭合件的长度方向延伸,而第二滑槽的中部至末端呈向下弯折状;所述第二滑槽的下端与转轴的下端为同一水平高度,使得滑轴移动至第二滑槽的向下倾斜的末端时,闭合件摆动至与水平面相平行。
[0011]一较佳技术方案:所述收集池表面具有用于接收雨水的凹槽,而凹槽内安装有支架、过滤板以及过滤层,所述过滤板盖设于支架的上端,所述支架内端两侧至中部呈台阶沿状隆起,而过滤层设于支架与收集池之间,并且也具有相对应的表面,所述过滤板的外侧边缘延伸过凹槽的内侧边缘。
[0012]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中当存放池外的气流流动时,会顺着通风口流入存放池内,并通过另一个通风口流入通风管道,最终通过通风管道流入绿色建筑内,并且由于叶片棍错开连通口设置,并不会让叶片棍因水滴落撞击而出现转动方向不同的情况,并且可利用通风管道来控制流入绿色建筑内的气流流量以及湿度,从而达到控制室内干湿度的效果,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0013]本专利技术中在向后推动闭合件时,让闭合件在推动的过程中逐渐摆动至于水平面相平行,如此设置能够相比于闭合件不摆动时,提高气体经过的流量。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存放池2至通风管道3的俯视剖视图。
[0017]图3为通风管道3的正视剖视图。
[0018]图4为闭合件33闭合时的示意图。
[0019]图5为闭合件33展开时的示意图。
[0020]图6为闭合件33与第二滑槽35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收集池1的正视示意图。
[0022]图中:收集池1、支架11、过滤板12、过滤层13、存放池2、通风口21、叶片棍22、副辊221、滤管23、水泵24、水位检测仪25、溢流口26、挡板27、连通口28、通风管道3、第一导风块31、第二导风块32、闭合件33、形变抵接块331、转轴332、第一滑槽333、滑轴334、气缸34、连接杆341、第二滑槽35。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

7所示,一种绿色建筑通风排水装置,安装在绿色建筑上的收集池1以及存
放池2,所述收集池1连通于存放池2的上方,而存放池2的侧面还连通有一通风管道3,而通风管道3的另一端则连通至绿色建筑内,本专利技术应用至绿色建筑内,主旨是为了让绿色建筑具有储水、定量排水、通风以及控制绿色建筑内湿度的功能,本专利技术中主要通过收集池1来收集雨滴,并让雨滴汇流至存放池2内进行储存。
[0024]而为了扩大绿色建筑外的气流流量, 本专利技术中的存放池2内端两侧分别开设有一通风口21,而存放池2则通过通风口21与通风管道3相连通,并且存放池2内还设有一叶片棍22,所述叶片棍22与通风口21为同一高度,所述存放池2通过连通口28与收集池1相连通,所述叶片棍22错开连通口28设置,但叶片棍22的叶片延伸至连通口28的下方;通过如此设置,当存放池2外的气流流动时,会顺着通风口21流入存放池2内,并通过另一个通风口21流入通风管道3,最终通过通风管道3流入绿色建筑内,而顺着收集池1向下掉落的水也会撞击叶片棍22表面的叶片,让叶片棍22转动,并带动气流流动,并且由于叶片棍22错开连通口28设置,并不会让叶片棍22因水滴落撞击而出现转动方向不同的情况;并且所述叶片棍22的两端贯穿出存放池2的外侧,并且叶片棍2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副辊221,而设置副辊221便是为了能够让存放池2外的气流流动时一同带动副辊221转动,并让叶片棍22转动带动气流朝向通风管道3流动,从而涌入绿色建筑内,保持通风效果。
[0025]而如图所示的,所述存放池2的下端面呈倾斜设置,较低的一端连通着一滤管23,而滤管23连接在一水泵24的输入端处,而水泵24的输出端连通至存放池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建筑通风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在绿色建筑上的收集池(1)以及存放池(2),所述收集池(1)连通于存放池(2)的上方,而存放池(2)的侧面还连通有一通风管道(3),而通风管道(3)的另一端则连通至绿色建筑内;所述存放池(2)内端两侧分别开设有一通风口(21),而存放池(2)则通过通风口(21)与通风管道(3)相连通,并且存放池(2)内还设有一叶片棍(22),所述叶片棍(22)与通风口(21)为同一高度,所述存放池(2)通过连通口(28)与收集池(1)相连通,所述叶片棍(22)错开连通口(28)设置,但叶片棍(22)的叶片延伸至连通口(28)的下方;所述叶片棍(22)的两端贯穿出存放池(2)的外侧,并且叶片棍(2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副辊(2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池(2)的下端面呈倾斜设置,较低的一端连通着一滤管(23),而滤管(23)连接在一水泵(24)的输入端处,而水泵(24)的输出端连通至存放池(2)的上方;所述存放池(2)内侧面设有一用于检测水位的水位检测仪(25),当水位蔓延至水位检测仪(25)处时,水位检测仪(25)会朝水泵(24)发射电信号并控制水泵(24)向上抽动水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放池(2)内端靠近通风口(21)处通过一溢流口(26)向外连通,并且存放池(2)靠近溢流口(26)处设置有倾斜向上的挡板(27)。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风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3)内设有多个调解组,每个调解组内均包括第一导风块(31)、第二导风块(32)、闭合件(33),闭合件(33)位于第一导风块(31)与第二导风块(32)之间,第一导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绍敏郑美琴
申请(专利权)人:永春县恒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