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MgCl2+MgI2为钙钛矿层埋底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7701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MgCl2+MgI2为钙钛矿层埋底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FTO导电玻璃进行预处理;步骤b,在致密层薄膜上面形成介孔薄膜层;步骤d,将MgCl2和MgI2溶解于异丙醇中配制成溶液,将溶解好的溶液旋涂在钙钛矿薄膜上,进行退火处理,在介孔薄膜层上面形成埋底界面层;步骤e,在埋底界面层上面形成钙钛矿薄膜层;步骤f,在钙钛矿薄膜层上,静态旋涂空穴传输层,并用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以MgCl2+MgI2为钙钛矿层埋底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MgCl2+MgI2为钙钛矿层埋底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优化


技术介绍

[0002]用溶液法制备的钙钛矿薄膜在ETL(电子传输层)/PVK(钙钛矿吸收层)界面处存在大量缺陷,且欠配位的Pb
2+
和I

空位等浅层缺陷容易影响钙钛矿薄膜的稳定性,而Pb反位缺陷等深层缺陷会作为非辐射的重组中心,导致器件电压损失和PCE降低。第一,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可以与ETL表面的陷阱态相互作用,并与钙钛矿层结合,因此对ETL/PVK进行界面修饰是界面缺陷的有效策略。第二,钙钛矿材料可以通过对A、B、X位离子的调控来完成对带隙和光谱吸收范围的调节,同时又拥有激子结合能低、载流子扩散长等优异的光电特性,但是钙钛矿材料的缺陷也非常明显,这种材料的形成能量低,湿、热稳定性较差,空气中的水汽对钙钛矿层有着强烈的破坏作用。钙钛矿与水反应,导致晶体结构崩溃并形成水合相或不可逆地分解成前驱体成分。所以在钙钛矿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添加新界面,可以更好地阻挡电子反向移动,减弱钙钛矿层的破坏作用。
[0003]界面在薄膜太阳能电池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界面缺陷使钙钛矿具有活性并易于分解,从而形成非辐射复合,进而影响器件性能和稳定性。氯化钾(KCl)用于埋底界面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KCl有利于器件的高效稳定。随后的研究还加入了含K
+
的无机盐,利用硫氰酸钾(KSCN)钝化钙钛矿层,引入K
+
离子可以降低陷阱密度。KSCN中间层能促进能级的排列、缺陷的减少和电荷的提取。另一种利用K
+
进行埋底界面钝化的无机盐是氢氧化钾(KOH),KOH取得了优异的埋底钝化效果。结果表明,K
+
和OH

都能与未配位的Ti和O实现配位。此外,K
+
能与钙钛矿层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导致K
+
向钙钛矿层迁移,使TiO2层与钙钛矿层紧密连接。目前,虽然钾离子埋底可以连接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层,促进电子传输能力,能够提高短路电流,但是对钙钛矿层本体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如并未明显提升电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以MgCl2+MgI2为钙钛矿层埋底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在提高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能力的同时,提高对钙钛矿层本体的作用效果,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a,将FTO导电玻璃进行预处理,去除其表面有机物后待用;
[0008]步骤b,将二异丙氧基双乙酰丙酮钛加入到无水正丁醇中,摇匀溶解后动态旋涂到预处理后的FTO导电玻璃上,进行干燥处理,在FTO导电玻璃上面形成致密层薄膜;
[0009]步骤c,将二氧化钛浆料加入到无水乙醇中配制成溶液,再将配制好的溶液静态旋
涂到致密层薄膜上,进行退火处理,在致密层薄膜上面形成介孔薄膜层;
[0010]步骤d,将MgCl2和MgI2溶解于异丙醇中配制成溶液,将溶解好的溶液旋涂在钙钛矿薄膜上,进行退火处理,在介孔薄膜层上面形成埋底界面层;
[0011]步骤e,将碘甲脒、碘化铅和氯甲胺溶解于二甲基亚砜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中,进行搅拌,得到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将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旋涂到埋底界面层上,滴加乙醚反溶剂并退火处理,在埋底界面层上面形成钙钛矿薄膜层;
[0012]步骤f,在钙钛矿薄膜层上,静态旋涂空穴传输层,并用γ

丁内酯刮蹭出FTO电极;
[0013]步骤g,利用真空蒸镀装置将Au沉积于空穴传输层基底上,在空穴传输层上面形成金电极层。
[0014]步骤a中,将FTO导电玻璃进行预处理包括:将FTO导电玻璃依次用去离子水、玻璃清洗剂、异丙醇、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20~30min,然后在110~130℃的烘箱中干燥去除表面的水分,将干燥后的FTO导电玻璃用紫外

臭氧装置处理20~30min。
[0015]步骤b中,二异丙氧基双乙酰丙酮钛和无水正丁醇的体积比为1:15~1:17,动态旋涂速度为1800~2200rpm。
[0016]步骤c中,二氧化钛浆料与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1:7~1:9。
[0017]步骤d中,MgCl2和MgI2溶解于异丙醇形成溶液的浓度为10~20mmol/L,MgCl2和MgI2的摩尔比为0.8:1到1:0.8,旋涂速度为2800~3200rpm,退火处理温度为120~140℃,退火时间为8~12min。
[0018]步骤e中,搅拌时间为3~12h,旋涂速度为800~1200rpm,旋涂时间为16~20s在旋涂停止前18~22s滴加乙醚反溶剂,退火温度为130~150℃,退火时间为3~10min。
[0019]步骤f中,静态旋涂速度为2800~3200rpm,旋涂时间为25~35s。
[0020]步骤g中,Au沉积厚度为75~85nm。
[0021]一种太阳能电池,由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MgCl2+MgI2为钙钛矿层埋底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将MgCl2和MgI2溶解于异丙醇中配制成溶液,将溶解好的溶液旋涂在钙钛矿薄膜上,进行退火处理,在介孔薄膜层上面形成埋底界面层,其中MgCl2+MgI2由于其与钙钛矿层中PbI2的强相互作用,能够诱导钙钛矿的晶体生长,这将会明显提高太阳能电池性能;MgCl2+MgI2通过配位有效钝化Ti和O空位的陷阱态,有利于提高电子传输层薄膜的导电性,加速电子提取;镁离子与TiO2产生较强的静电吸引力,影响其在埋藏界面周围的局部电子密度,从而增强电子传输能力。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瞬态光致发光光谱;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态光致发光光谱;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
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8]具体实施例1
[0029]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步骤一,将FTO导电玻璃进行预处理,具体为将FTO导电玻璃依次用去离子水、玻璃清洗剂、异丙醇、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20min,然后在130℃的烘箱中干燥去除表面的水分,将干燥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FTO导电玻璃进行预处理,去除其表面有机物后待用;步骤b,将二异丙氧基双乙酰丙酮钛加入到无水正丁醇中,摇匀溶解后动态旋涂到预处理后的FTO导电玻璃上,进行干燥处理,在FTO导电玻璃上面形成致密层薄膜;步骤c,将二氧化钛浆料加入到无水乙醇中配制成溶液,再将配制好的溶液静态旋涂到致密层薄膜上,进行退火处理,在致密层薄膜上面形成介孔薄膜层;步骤d,将MgCl2和MgI2溶解于异丙醇中配制成溶液,将溶解好的溶液旋涂在钙钛矿薄膜上,进行退火处理,在介孔薄膜层上面形成埋底界面层;步骤e,将碘甲脒、碘化铅和氯甲胺溶解于二甲基亚砜和N,N

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中,进行搅拌,得到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将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旋涂到埋底界面层上,滴加乙醚反溶剂并退火处理,在埋底界面层上面形成钙钛矿薄膜层;步骤f,在钙钛矿薄膜层上,静态旋涂空穴传输层,并用γ

丁内酯刮蹭出FTO电极;步骤g,利用真空蒸镀装置将Au沉积于空穴传输层基底上,在空穴传输层上面形成金电极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将FTO导电玻璃进行预处理包括:将FTO导电玻璃依次用去离子水、玻璃清洗剂、异丙醇、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20~30min,然后在110~130℃的烘箱中干燥去除表面的水分,将干燥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晖张飞黄俞榕刘路杰徐晨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