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肢烧伤锻炼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769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肢烧伤锻炼防护装置,底部支撑座的底面设置有平齐支撑面,底部支撑座的顶面设置有四肢放置槽,四肢放置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软质衬垫层,在底部支撑座的上部两侧固定安装有延长座,软质衬垫层的外侧延伸至延长座的外侧,软质衬垫层通过安装在延长座上的衬垫层固定螺栓与延长座的顶面相连接;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使用,保证锻炼时关节部位由近至远的支撑位置选择作业运行时,本产品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底部支撑,同时在实施升降或者起落作业时,保证提升机构能够绕开接触部位。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肢烧伤锻炼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四肢烧伤锻炼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四肢烧伤患者后期的功能锻炼需要实施四个级度的阶段训练,第一个级度以较小的力度小范围的实施活动运动锻炼,需要在关节活动的起始段运行。二级允许中等力度活动,支撑点位于关节和远端之间,在关节活动的范围内实施,大范围且节律性的推动关节。三级锻炼需要每次达到关节的远端,支撑点在关节的远端进行,并大范围的运行。四级锻炼支撑点在关节最远末端支撑,并实施可能范围内的关节活动作业。
[0003]在实施锻炼过程中,目前出现一些设备用于对患者四肢的支撑作业,以便完成锻炼时支撑点的选择,根据锻炼级别的不同,需要在患者四肢不同的部位实施支撑作业,根据锻炼级别的不同,从患者四肢的关节部位近端逐步移动到远端实施锻炼。在此过程中一般需要辅助一些机械设备进行升降以及起落作业,单纯的依靠人工实施升降或者起落作业,完成关节部位从近端到远端的锻炼是较为浪费人力资源的,并且一般锻炼市场在三十分钟中,人力实施费力费时,所以目前多采用升降设备或者起落设备控制实施,将使用者的四肢实施支撑,然后利用设备实现起落升降。但是在传统的升降起落设备使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起落设备的末端与使用者的四肢接触部位一般采用一根带状物实施操作,但是软质的带状结构在实施升降或者起落过程中容易产生形变,会对使用者的皮肤部位产生扭、挤或者压力,造成局部部位的不适和疼痛,根据烧伤回复情况的不同,这种扭、挤或者压力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导致锻炼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法顺利进行。<br/>[0004]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使用方便,防护效果明显,保护措施合理有效,有效防止二次伤害,提高锻炼效果,减少扭、挤或者压力伤害的四肢烧伤锻炼防护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使用方便,防护效果明显,保护措施合理有效,有效防止二次伤害,提高锻炼效果,减少扭、挤或者压力伤害的四肢烧伤锻炼防护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四肢烧伤锻炼防护装置,包括底部支撑座,所述的底部支撑座的底面设置有平齐支撑面,底部支撑座的顶面设置有四肢放置槽,四肢放置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软质衬垫层,在底部支撑座的上部两侧固定安装有延长座,软质衬垫层的外侧延伸至延长座的外侧,软质衬垫层通过安装在延长座上的衬垫层固定螺栓与延长座的顶面相连接。
[0007]所述的底部支撑座是截面为C字形的型材结构,平齐支撑面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层或者防滑纹。
[0008]所述的四肢放置槽为半圆形槽状结构,软质衬垫层的中间底部固定安装在四肢放
置槽的槽壁上。
[0009]所述的软质衬垫层的长度不小于四肢放置槽的弧长加上延长座的两倍长度之和,在软质衬垫层上对应延长座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螺栓穿透孔,螺栓穿透孔的圆周位置设置有加固限位垫圈,在螺栓穿透孔外侧的软质衬垫层上设置有挂环连接孔,挂环连接孔的圆周位置设置有挂环垫圈。
[0010]所述的软质衬垫层的上方安装有顶部支撑座,顶部支撑座的底面设置有与四肢放置槽相配合的四肢配套限位槽,四肢配套限位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与软质衬垫层相配合的软质限位层,在顶部支撑座的下部两侧固定安装有与延长座相配合的连接座,该连接座上开设有纵向螺纹孔,衬垫层固定螺栓通过该纵向螺纹孔与延长座的顶部相连接。
[0011]所述的延长座的内端与底部支撑座的上部侧面为一体结构,加固限位垫圈的上部活动安装有螺栓垫,螺栓垫的内径不大于加固限位垫圈的外径,延长座的顶部设置有与衬垫层固定螺栓相配合的螺纹凹槽,衬垫层固定螺栓穿过螺栓垫以及加固限位垫圈的中部与该螺纹凹槽相连接。
[0012]所述的挂环垫圈内活动套装有提升挂环,两个提升挂环均通过连接提升带与提升连接体固定连接。
[0013]所述的顶部支撑座是截面为C字形的型材结构,所述的四肢配套限位槽为半圆形槽状结构,软质限位层的内壁固定安装在四肢配套限位槽的槽壁上。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产品使用时利用底部支撑座配合四肢放置槽实现对肢体部位的支撑作业,同时设置软质衬垫层实现接触面的柔性设计,在使用时,通过提升挂环与连接提升带以及提升连接体连接,利用衬垫层固定螺栓的安装位置对软质衬垫层的起吊后间距实施限位控制,保证起吊运行时提升挂环与连接提升带以及提升连接体不与四肢位置接触,避免发生扭、挤或者压力伤害,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实用性,本产品设置能够活动安装和自由拆卸的顶部支撑座与底部支撑座配合使用,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使用,保证锻炼时关节部位由近至远的支撑位置选择作业运行时,本产品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底部支撑,同时在实施升降或者起落作业时,保证提升机构能够绕开接触部位,在实现对接触部位底部保护的同时,对接触部位的侧面实施有效的无接触防护。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2、3、4、5、6所示,一种四肢烧伤锻炼防护装置,包括底部支撑座1,所述的底部支撑座1的底面设置有平齐支撑面2,底部支撑座1的顶面设置有四肢放置槽4,四肢放置槽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软质衬垫层5,在底部支撑座1的上部两侧固定安装有延长座3,软质
衬垫层5的外侧延伸至延长座3的外侧,软质衬垫层5通过安装在延长座3上的衬垫层固定螺栓6与延长座3的顶面相连接。所述的底部支撑座1是截面为C字形的型材结构,平齐支撑面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层或者防滑纹。所述的四肢放置槽4为半圆形槽状结构,软质衬垫层5的中间底部固定安装在四肢放置槽4的槽壁上。所述的软质衬垫层5的长度不小于四肢放置槽4的弧长加上延长座3的两倍长度之和,在软质衬垫层5上对应延长座3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螺栓穿透孔8,螺栓穿透孔8的圆周位置设置有加固限位垫圈9,在螺栓穿透孔8外侧的软质衬垫层5上设置有挂环连接孔10,挂环连接孔10的圆周位置设置有挂环垫圈11。
[0022]所述的软质衬垫层5的上方安装有顶部支撑座15,顶部支撑座15的底面设置有与四肢放置槽4相配合的四肢配套限位槽17,四肢配套限位槽17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与软质衬垫层5相配合的软质限位层16,在顶部支撑座15的下部两侧固定安装有与延长座3相配合的连接座,该连接座上开设有纵向螺纹孔,衬垫层固定螺栓6通过该纵向螺纹孔与延长座3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的延长座3的内端与底部支撑座1的上部侧面为一体结构,加固限位垫圈9的上部活动安装有螺栓垫7,螺栓垫7的内径不大于加固限位垫圈9的外径,延长座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肢烧伤锻炼防护装置,包括底部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支撑座(1)的底面设置有平齐支撑面(2),底部支撑座(1)的顶面设置有四肢放置槽(4),四肢放置槽(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软质衬垫层(5),在底部支撑座(1)的上部两侧固定安装有延长座(3),软质衬垫层(5)的外侧延伸至延长座(3)的外侧,软质衬垫层(5)通过安装在延长座(3)上的衬垫层固定螺栓(6)与延长座(3)的顶面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肢烧伤锻炼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支撑座(1)是截面为C字形的型材结构,平齐支撑面(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层或者防滑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肢烧伤锻炼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肢放置槽(4)为半圆形槽状结构,软质衬垫层(5)的中间底部固定安装在四肢放置槽(4)的槽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肢烧伤锻炼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质衬垫层(5)的长度不小于四肢放置槽(4)的弧长加上延长座(3)的两倍长度之和,在软质衬垫层(5)上对应延长座(3)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个螺栓穿透孔(8),螺栓穿透孔(8)的圆周位置设置有加固限位垫圈(9),在螺栓穿透孔(8)外侧的软质衬垫层(5)上设置有挂环连接孔(10),挂环连接孔(10)的圆周位置设置有挂环垫圈(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肢烧伤锻炼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瑞玲连亚帅杨爱玲薛继东姜艳丽闫永芳买莹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