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术切口保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743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手术切口保持装置,本申请包括伤口缝合保持器、扫描检测仪和服务器,伤口缝合保持器包括柔性底板和敷料贴;柔性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通过若干固定条与第二底板进行力度可调式粘贴,敷料贴的一端与第一底板连接,敷料贴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板连接,敷料贴包括智能检测层,智能检测层与扫描检测仪连接,扫描检测仪与服务器连接。本申请能够辅助医护人员判断伤口愈合情况并及尽早发现感染、尽早精准干预;同时准确控制保持伤口局部缝合力度统一,不仅辅助伤口愈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还能够根据实时检测的数据变化值进行伤口感染预测,更为快速的实现伤口的内环境变化的识别。快速的实现伤口的内环境变化的识别。快速的实现伤口的内环境变化的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手术切口保持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手术切口保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外科手术后的切口一般采用医用缝线缝合,切口愈合后需要拆线。临床中常用类似订书机的装置将伤口两侧皮肤订合在一起,这种方法较缝线使用更方便,节省手术时间,但对伤口的愈合质量,尤其是残留疤痕与传统缝线无显著差异,依然需要拆除金属缝合钉。现有常见的伤口缝合器一般使用可以单向锁紧的棘条和锁扣构成的锁紧装置作为伤口缝合力的调节装置,该锁紧装置对伤口的缝合力的调节只能单向阶梯递增不能减小,对于临时性地伤口闭合,需要再次开启伤口的情况无法满足,且一旦收紧过度,缝合器不可再次调节,同时无法实现对伤口缝合力的连续微调以满足临床对最佳缝合力的个体需求。另外,目前临床上对于伤口细菌感染的识别主要通过伤口拭子培养的方法,但此方法不能及时通过提供的测试结果对伤口变化及时提供精准干预,从而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
[0003]因此,现有的智能手术切口保持装置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说明书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智能手术切口保持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术切口保持装置,包括伤口缝合保持器、扫描检测仪和服务器,伤口缝合保持器包括柔性底板和敷料贴;柔性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通过若干固定条与第二底板进行力度可调式粘贴,敷料贴的一端与第一底板连接,敷料贴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板连接,敷料贴包括智能检测层,智能检测层与扫描检测仪连接,扫描检测仪与服务器连接。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检测层包括若干检测层,若干检测层包括蓝牙芯片传输层、集成传感器层以及点位传感层,点位传感层包括电路接口以及若干传感器检测点,若干个传感器检测点处分别设有用于检测伤口参数数据的传感器,点位传感层与集成传感器层连接;集成传感器层包括贴合加压组件,贴合加压组件为抗菌供电集成器件,抗菌供电集成器件包括抗菌工作电极;集成传感器层与蓝牙芯片传输层连接,蓝牙芯片传输层与扫描检测仪连接。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板上设有固定板,若干固定条的一端与固定板连接,若干固定条之间相互平行且相隔预设距离,若干固定条的另一端设有若干刺毛端魔术贴块,第二底板设有若干圆毛端魔术贴块,刺毛端魔术贴块与圆毛端魔术贴块相互贴合;圆毛端魔术贴块设有若干个大小一致的力度格,力度格用于调整伤口缝合力度,并且当刺毛端魔术贴块与圆毛端魔术贴块贴合时通过保持格数统一以示拉力一致。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均设有圆毛端魔术贴条,敷料贴的一端设有第一刺毛端魔术贴条,敷料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刺毛端魔术贴条,敷料贴的一端通过第一刺毛端魔术贴条与第一底板的圆毛端魔术贴条贴合,敷料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刺毛端魔术贴条与第二底板的圆毛端魔术贴条贴合。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敷料贴还包括纱布层和无纺布层,纱布层为敷料贴中靠近伤口的一侧,无纺布层为敷料贴中远离伤口的一侧,智能检测层位于纱布层和无纺布层之间。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设有温度感应条.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感应条包括液晶显示器,温度感应条用于显示伤口近切缘处皮肤温度,温度感应条的表面为可视化液晶感温变色。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干固定条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扫描检测仪设有若干个按钮,若干个按钮包括启动传感器按钮、检测敷料数据按钮和获取传感器数据按钮。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底板由高分子柔性材料制成,且柔性底板贴近伤口侧有柔性底板胶贴;温度感应条由高柔韧度材料PET制成,固定板由高分子柔性材料制成,固定条由透气亲肤透明TPU材料制成,纱布层由医用纱布制成,无纺布层由透气亲肤无纺布制成。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伤口缝合保持器,伤口缝合保持器包括柔性底板和敷料贴;柔性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底板通过若干固定条与第二底板进行力度可调式粘贴,其中敷料贴的一端与第一底板连接,敷料贴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板连接,敷料贴包括智能检测层,智能检测层与扫描检测仪连接,智能检测层能够根据扫描检测仪发送的检测指令检测伤口参数数据,并将伤口参数数据发送至扫描检测仪,扫描检测仪能够对智能检测层发送检测指令,并将接收到的伤口参数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能够对伤口参数数据进行记录,并根据伤口参数数据得到伤口愈合状况。本专利技术能精确调节保持器上的缝合力度达到个体化伤口缝合治疗;同时,及时检测伤口微环境,帮助患者伤口尽早愈合。
[001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能够辅助医护人员判断伤口愈合情况并及尽早发现感染、尽早精准干预;同时准确控制保持伤口局部缝合力度统一,辅助伤口愈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另外,本专利技术采用高分子柔性材料制成的柔性底板胶贴,底面具有自粘性,柔性底板与皮肤粘贴稳定可靠,且粘贴舒适性好;敷料的使用使得伤口不受病原体感染并加速伤口愈合,而且在敷料始终处于使用状态下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实时检测的数据变化值进行伤口感染预测,更为快速的实现伤口的内环境变化的识别。
[00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术切口保持装置逻辑框图;
[002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伤口缝合保持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伤口缝合保持器无敷料贴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伤口缝合保持器无敷料贴使用示意图;
[002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敷料贴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扫描检测仪整体示意图;
[002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检测层整体示意图;
[002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1、伤口缝合保持器,2、扫描检测仪,3、服务器,4、柔性底板,41、第一底板,42、第二底板,5、敷料贴,6、固定条,7、刺毛端魔术贴条,8、温度感应条,9、刺毛端魔术贴块,10、圆毛端魔术贴块,11、固定板,12、圆毛端魔术贴条,13、纱布层,14、智能检测层,15、无纺布层,16、启动传感器按钮,17、检测敷料数据按钮,18、获取传感器数据按钮,19、封边,20、蓝牙芯片传输层,21、集成传感器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手术切口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伤口缝合保持器、扫描检测仪和服务器,所述伤口缝合保持器包括柔性底板和敷料贴;所述柔性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通过若干固定条与所述第二底板进行力度可调式粘贴,所述敷料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所述敷料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所述敷料贴包括智能检测层,所述智能检测层与所述扫描检测仪连接,所述扫描检测仪与所述服务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术切口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检测层包括若干检测层,所述若干检测层包括蓝牙芯片传输层、集成传感器层以及点位传感层,所述点位传感层包括电路接口以及若干传感器检测点,所述若干个传感器检测点处分别设有用于检测伤口参数数据的传感器,所述点位传感层与所述集成传感器层连接;所述集成传感器层包括贴合加压组件,所述贴合加压组件为抗菌供电集成器件,所述抗菌供电集成器件包括抗菌工作电极;所述集成传感器层与所述蓝牙芯片传输层连接,所述蓝牙芯片传输层与所述扫描检测仪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手术切口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固定板,所述若干固定条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若干固定条之间相互平行且相隔预设距离,所述若干固定条的另一端设有若干刺毛端魔术贴块,所述第二底板设有若干圆毛端魔术贴块,所述刺毛端魔术贴块与所述圆毛端魔术贴块相互贴合;所述圆毛端魔术贴块设有若干个大小一致的力度格,所述力度格用于调整伤口缝合力度,并且当所述刺毛端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