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41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管插管,包括管体,由内、外套管构成,内、外套管之间具有一夹层腔室,内套管内侧具有一通气通道;支撑部,由间隔设置于管体外壁的上、下支撑气囊构成,且在管体上具有充气管;吸液孔,为均布于管体外壁上的多个,且在管体末端具有吸引管;第一辅助通道,为至少一条,设置于管体上;第二辅助通道,设置于管体上;辅助吸液管,为一一对应的穿设于第一、第二辅助通道内的多条,每一辅助吸液管的下部管壁上均布有辅助吸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有效封堵上呼吸道,并保持通气通道始终畅通,尽可能的避免喉部的血液流入下呼吸道;同时还能有效抽吸手术时的出血,防止下呼吸道梗阻,降低患者术中窒息和死亡的风险。降低患者术中窒息和死亡的风险。降低患者术中窒息和死亡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插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喉管切除手术的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0002]气管插管是在患者全身麻醉、昏迷或者上呼吸道堵塞时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一个导管,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保证手术安全以及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
[0003]气管插管主体为一中空的管道,头端有气囊,插入到呼吸道合适位置后充气撑开气囊,然后经中间的中空管腔进行机械通气。现有的气管插管在应用于喉部手术病人时存在较大风险,因为患者在喉部切除或者部分切除时会流出大量的血液,血液可能顺着气管插管流入下呼吸道,进入肺内后导致下呼吸道梗阻,进而导致患者术中窒息和死亡风险增加。因此,目前对于喉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多是配合吸引器来及时吸走周围的出血,但是吸引器的吸引效果较差,并且在患者喉部置入气管插管后,吸引器的吸引管又难以经气管插管的外侧壁伸入;若不用气管插管直接由一名医护人员来辅助操作吸引器的话,又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并且还会对行气管切除手术的医生造成一定影响,二人在手术的配合度上要求甚高,导致患者术中窒息和死亡风险仍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插管,该气管插管主要用于喉管切除手术,能够有效抽吸喉部切除或者部分切除时流出的大量血液,降低患者术中窒息和死亡的风险增加。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所述的气管插管,包括:
>[0007]管体,由间隙套装的内套管和外套管构成,所述内、外套管之间具有一密闭的夹层腔室,所述内套管内侧具有一贯通的通气通道;
[0008]支撑部,由间隔设置于所述管体外壁靠近前端处的上支撑气囊和下支撑气囊构成,且,在所述管体上具有用于为所述上、下支撑气囊充气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进气端自所述管体末端伸出;
[0009]吸液孔,为多个,均布于所述上支撑气囊上方的所述管体外壁上、形成吸液段,且,在所述管体末端具有与所述吸液段相连通的吸引管;
[0010]第一辅助通道,为至少一条,设置于所述管体上,且,所述第一辅助通道的进口端位于管体末端,其出口端位于靠近所述吸液段上方的管体外壁上;
[0011]第二辅助通道,设置于所述管体上,且,所述第二辅助通道的进口端位于管体末端,其出口端位于管体前端;及
[0012]辅助吸液管,为多条,一一对应的穿设于所述第一辅助通道和所述第二辅助通道
内,每一所述辅助吸液管的下部管壁上均布有辅助吸液孔。
[0013]本技术优点在于通过在管体上设置由上支撑气囊和下支撑气囊构成的支撑部,从而增加封堵效果,有效封堵上呼吸道,并保持管体内侧的通气通道始终畅通、为患者供氧,尽可能的避免喉部的血液经管体外侧流入下呼吸道;同时,位于上支撑气囊上方管体外壁上的吸液孔,配合穿过第一辅助通道伸入喉部气管外侧的辅助吸液管还能有效抽吸手术时的出血,进一步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有效防止下呼吸道梗阻,降低患者术中窒息和死亡的风险;另外,设置于管体上的第二辅助通道还能作为一条预留通道,在喉部出血量过大导致血液进入到下呼吸道内时,及时插入辅助吸液管对其进行吸引,进一步增加安全系数。
[0014]优选的,在所述外套管的管壁外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标识,能够实时观测管体伸入患者喉部的深度。
[0015]优选的,所述充气管为密封穿设于所述夹层腔室内的双通道管体,充气管的其中一条通道与所述上支撑气囊相连通,其另一条通道与所述下支撑气囊相连通,位于所述管体末端外侧的充气管进气端具有与两条通道一一对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通过双通道结构的充气管配合其进气端的第一、第二进气口,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上、下支撑气囊充气或放气。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辅助通道密封穿设于所述夹层腔室内,其出口端设置于靠近所述吸液段上方的所述外套管管壁上,能够配合辅助吸液管在喉部手术放置到气管外侧,对外侧的血液进行吸引,避免外侧血液导流进入气管内;所述第二辅助通道沿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固连于所述内套管内壁上,第二辅助通道可作为一预留通道,能够在喉部出血量过大进入到下呼吸道内时,插入辅助吸液管对其进行吸引,进一步增加安全系数;另外,所述第一辅助通道的内径、所述第二辅助通道的内径及所述辅助吸液管的外径相等,以便于采用同样型号的辅助吸液管来适配第一辅助通道和第二辅助通道,降低加工难度,减少加工成本。
[0017]优选的,所述辅助吸液管的下端为圆弧形结构的封堵头,能够有效避免辅助吸液管在伸入患者体内时刺伤内部组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

A向剖视放大图。
[0020]图3是图1中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3]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
ꢀ“
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24]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气管插管,包括管体1,该管体1由间隙套装的内套管1.1和外套管1.2构成,内套管1.1和外套管1.2之间形成一夹层腔室2,位于管体1前后两端处的夹层腔室2通过与内套管1.1和外套管1.2固连为一体的环形堵板进行封堵,从而使夹层腔室2形成一密闭的腔室;内套管1.1内侧具有一前后贯通的通气通道3,该通气通道3用于保持行喉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气道畅通。另外,为便于实时观测管体1伸入患者气道内的深度,还可在外套管1.2的管壁外侧沿长度方向设置刻度标识4。
[0025]在管体1上设置有支撑部5,该支撑部5由间隔设置于管体1外壁靠近前端处的上支撑气囊5.1和下支撑气囊5.2构成,上支撑气囊5.1和下支撑气囊5.2均为柔性气囊,固套在外套管1.2的外壁上。另外,在管体1上还应具有为上支撑气囊5.1和下支撑气囊5.2充气的充气管6,充气管6的进气端自管体1末端伸出;为便于对上支撑气囊5.1和下支撑气囊5.2分别进行充、放气,该充气管6应为密封穿设于夹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由间隙套装的内套管和外套管构成,所述内、外套管之间具有一密闭的夹层腔室,所述内套管内侧具有一贯通的通气通道;支撑部,由间隔设置于所述管体外壁靠近前端处的上支撑气囊和下支撑气囊构成,且,在所述管体上具有用于为所述上、下支撑气囊充气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进气端自所述管体末端伸出;吸液孔,为多个,均布于所述上支撑气囊上方的所述管体外壁上、形成吸液段,且,在所述管体末端具有与所述吸液段相连通的吸引管;第一辅助通道,为至少一条,设置于所述管体上,且,所述第一辅助通道的进口端位于管体末端,其出口端位于靠近所述吸液段上方的管体外壁上;第二辅助通道,设置于所述管体上,且,所述第二辅助通道的进口端位于管体末端,其出口端位于管体前端;及辅助吸液管,为多条,一一对应的穿设于所述第一辅助通道和所述第二辅助通道内,每一所述辅助吸液管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杰张心灵杨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