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40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包括植物池、进水池、集水池、填充基质、菌种释放器,其技术要点是:植物池底部设有加热水腔Ⅰ,植物池底面为波浪形导热板,加热水腔Ⅰ中设有多个垫块,植物池的前、后侧壁中设有与加热水腔Ⅰ连通的加热水腔Ⅱ和加热水腔Ⅲ,植物池后侧壁顶面设有与加热水腔Ⅲ连通的注水口,注水口通过管线与热泵机组的热水出口连接,植物池前侧壁顶面设有与加热水腔Ⅱ连通的出水口,出水口与通向热泵机组取水源的回水管线连接;填充基质中部布置有加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人工湿地受制于低温环境在北方推广差的问题,提升湿地中微生物菌剂在低温环境对污染物的分解转化能力,显著提高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率。的污水处理效率。的污水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施,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适用于低温环境。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湿地由人工设计与建造,通常是由饱和基质、水生植被、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人工湿地的一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水生植物池和集水排水三大部分,如:原污水

格栅

污水集水池

植物池A

植物池B

集水池

回用或排放水体,其中起主要净化作用的是水生植物池。根据污染物组分的不同和主要污染物的含量,来构建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选择适宜的填充基质、水生植物、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负荷度等,来提高不同人工湿地净化污染水的效果。而为了加强污水处理能力,目前有效手段是向湿地基质中投放适宜的微生物菌剂,利用微生物分解转化水体中的污染物,有利于提高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率。
[0003]目前,人工湿地在我国北方地区应用较少,主要是受制于低温环境,微生物菌剂在低温环境下对于污染物的分解转化能力明显下降,为了改变此现状,通常做法是在基质中布置加热器,但是仍会造成湿地中存在温度较低的盲区,不利于提升人工湿地的整体去污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可靠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解决现有人工湿地受制于低温环境在北方推广差的问题,提升湿地中微生物菌剂在低温环境对污染物的分解转化能力,显著提高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率。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包括植物池、设于植物池左侧的进水池、设于植物池右侧的集水池、设于植物池内部的填充基质、分散布于填充基质内的多个菌种释放器,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植物池的底部设有投影面积大于植物池底面面积的加热水腔Ⅰ,所述植物池底面为波浪形导热板,所述加热水腔Ⅰ中设有支撑浪形导热板的多个垫块,所述植物池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中设有与加热水腔Ⅰ连通的加热水腔Ⅱ和加热水腔Ⅲ,所述植物池的后侧壁顶面设有与加热水腔Ⅲ连通的注水口,所述注水口通过管线与热泵机组的热水出口连接,所述植物池的前侧壁顶面设有与加热水腔Ⅱ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通向热泵机组取水源的回水管线连接;所述填充基质在其垂直方向的中部布置有以蛇形盘绕的加热管。
[0007]上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所述加热水腔Ⅱ、加热水腔Ⅲ的长度与加热水腔Ⅰ的长度相等,所述加热水腔Ⅱ、加热水腔Ⅲ的高度大于填充基质的高度。
[0008]上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所述植物池的下部设有与进水池连通的多个进水孔,所述进水池上部设有进水管。
[0009]上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所述植物池设有与集水池连通的多个溢流口,溢流口高于填充基质上表面,所述集水池远离植物池的侧壁顶面设有减低溢流槽。
[0010]上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各个所述菌种释放器在填充基质中均匀分布,所述菌种释放器的下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支撑浪形导热板的波谷位置上方。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植物池新增加热水腔Ⅰ、加热水腔Ⅱ和加热水腔Ⅲ,形成对植物池的温水包裹结构,在北方冬季或其他低温环境下,与加热管相互配合以保证填充基质一直处于设定工作温度以上,从而提升填充基质中微生物菌剂在外界低温时对污染物的分解转化能力,解决了现有人工湿地受制于低温环境在北方推广差的问题,显著提高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率。
[0013]2、由于植物池的底面为波浪形导热板,波浪形导热板凸向填充基质中的部分增加了导热面积,从而提高了导热效率。
[0014]3、加热水腔Ⅰ、加热水腔Ⅱ和加热水腔Ⅲ形成的温水包裹结构,注水口与热泵机组的热水出口连接,出水口与通向热泵机组取水源的回水管线连接,本技术利用热泵机组将低温热源转化为高温热源,并用于植物池的增温保温,解决人工湿地受制于低温环境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植物池、进水池与集水池的俯视图。
[0017]图中:1.进水管、2.进水池、3.植物池、4.菌种释放器、5.植被、6.填充基质、7.注水口、8.溢流口、9.集水池、10.减低溢流槽、11.垫块、12.波浪形导热板、13.加热水腔Ⅰ、14.加热管、15.进水孔、16.热泵机组、17.出水口、18.回水管线、19.加热水腔Ⅲ、20.加热水腔Ⅱ。
实施方式
[0018]根据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19]如图1、图2所示,该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包括植物池3、设于植物池3左侧的进水池2、设于植物池3右侧的集水池9、设于植物池3内部的填充基质6、分散布于填充基质6内的多个菌种释放器4。
[0020]其中,所述植物池3的底部设有投影面积大于植物池底面面积的加热水腔Ⅰ13,所述植物池3底面为波浪形导热板12,所述加热水腔Ⅰ13中设有支撑浪形导热板12的多个垫块11。所述植物池3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中设有与加热水腔Ⅰ13连通的加热水腔Ⅱ20和加热水腔Ⅲ19。所述植物池3的后侧壁顶面设有与加热水腔Ⅲ19连通的注水口7,所述注水口7通过管线与热泵机组16的热水出口连接。所述植物池3的前侧壁顶面设有与加热水腔Ⅱ20连通的出水口17,所述出水口17与通向热泵机组取水源的回水管线18连接。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水腔Ⅱ20、加热水腔Ⅲ19的长度与加热水腔Ⅰ13的长度相等,所述加热水腔Ⅱ20、加热水腔Ⅲ19的高度大于填充基质6的高度。所述植物池3的下部设有与进水池2连通的多个进水孔15,所述进水池2上部设有进水管1。所述植物池3设有与集水池9连通的多个溢流口8,溢流口8高于填充基质6上表面,所述集水池9远离植物池3的侧
壁顶面设有减低溢流槽10。
[0022]所述填充基质6在其垂直方向的中部布置有以蛇形盘绕的加热管14,加热管14两端引出填充基质6表面与电源线连接。各个所述菌种释放器4在填充基质6中均匀分布,所述菌种释放器4的下端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支撑浪形导热板12的波谷位置上方,菌种释放器4上端露于填充基质6表面。填充基质6表面根据处理污水种类种植植被5。填充基质6为砾石、砂粒、土壤、矿渣、煤渣和活性炭的混合物,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表面。
[0023]工作原理:
[0024]使用时,通过热泵机组16抽取深井中的低热温水,输出高温水体并注入植物池3的加热水腔Ⅰ13、加热水腔Ⅱ20和加热水腔Ⅲ19中,形成对填充基质6的热水包裹结构,主要是对植物池3的底部以及外围部分增温保温,而以蛇形盘绕的加热管14用于对填充基质6内部进行增温保温。两者相互配合后,实现对填充基质6的整体增温保温,以实现对微生物菌剂应用环境的温度提升,保障微生物菌剂对污染物的分解转化能力。
[0025]污水经各个进水孔15由进水池2进入到植物池3中,污水中的污染物被填充基质6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包括植物池、设于植物池左侧的进水池、设于植物池右侧的集水池、设于植物池内部的填充基质、分散布于填充基质内的多个菌种释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池的底部设有投影面积大于植物池底面面积的加热水腔Ⅰ,所述植物池底面为波浪形导热板,所述加热水腔Ⅰ中设有支撑浪形导热板的多个垫块,所述植物池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中设有与加热水腔Ⅰ连通的加热水腔Ⅱ和加热水腔Ⅲ,所述植物池的后侧壁顶面设有与加热水腔Ⅲ连通的注水口,所述注水口通过管线与热泵机组的热水出口连接,所述植物池的前侧壁顶面设有与加热水腔Ⅱ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通向热泵机组取水源的回水管线连接;所述填充基质在其垂直方向的中部布置有以蛇形盘绕的加热管。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蕊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赛思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