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输送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738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货物输送平台,包括支撑轨道和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输送组件,每个输送组件均包括由外向内依序设置的第一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和第三输送单元,两个第一输送单元、两个第二输送单元以及两个第三输送单元均连接在支撑轨道上,两个第一输送单元、两个第二输送单元以及两个第三输送单元连接形成货物运输线;每个第三输送单元左右两端的底部均竖向固定有支撑架,每个支撑架的下端均连接在支撑轨道上,每个第三输送单元与支撑轨道以及对应位置上的两个支撑架均围成用于供车辆通过的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部的货物运输线在对货物进行运输时,能够同时供车辆在货物运输线的下方进行通行,从而能够给用户带来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货物输送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货物输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货物输送平台。

技术介绍

[0002]为了给两个仓库之间的货物的运输带来方便,目前,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2722671A公开了一种行走式液压组合平台,该行走式液压组合平台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以及运输连接部,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之间存在间距,运输连接部由若干个均能上下升降的运输平台组成,运输连接部的两端为自由端,上升后的运输连接部两自由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拼接组成一条货物运输线;然而该行走式液压组合平台在对货物进行运输时,行走式液压组合平台会阻碍位于货物运输线下方的车辆的通行,即货物运输和车辆通行无法同时进行,从而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货物输送平台,其内部的货物运输线在对货物进行运输时,能够同时供车辆在货物运输线的下方进行通行,从而能够给用户带来方便。
[0004]本技术的货物输送平台,包括支撑轨道和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输送组件,每个输送组件均包括由外向内依序设置的第一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和第三输送单元,两个第一输送单元、两个第二输送单元以及两个第三输送单元均连接在支撑轨道上,两个第一输送单元、两个第二输送单元以及两个第三输送单元连接形成货物运输线;每个第三输送单元左右两端的底部均竖向固定有支撑架,每个支撑架的下端均连接在支撑轨道上,每个第三输送单元与支撑轨道以及对应位置上的两个支撑架均围成用于供车辆通过的通道。
[0005]本技术通过在每个第三输送单元左右两端的底部均竖向固定支撑架后,每个第三输送单元与支撑轨道以及对应位置上的两个支撑架均能够围成用于供车辆通过的通道,即本技术内部的货物运输线在对货物进行运输时,能够同时供车辆在货物运输线的下方进行通行,从而能够给用户带来方便。
[0006]本技术的货物输送平台,其中,支撑轨道左右两端的顶部均固定有支撑平台,两个第一输送单元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升降机构连接在对应侧的支撑平台上;位于每个第二输送单元下方的支撑轨道上均设置有一个移动机构,每个移动机构均可相对支撑轨道左右移动,每个第二输送单元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升降机构连接在对应侧的移动机构上;当第二升降机构驱动第二输送单元下降后,移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二升降机构和第二输送单元朝外侧移动以使移动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第二输送单元移动到位于对应侧的支撑平台底部的空腔中;通过第一升降机构的设置,当第一升降机构驱动第一输送单元下降后,能够减小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一输送单元所占用的高度空间;通过移动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的设置,当第二升降机构驱动第二输送单元下降后,移动机构能够带动第二升降机构和第二输送单元
朝外侧移动以使移动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第二输送单元移动到位于对应侧的支撑平台底部的空腔中,从而在第二输送单元未使用时,能够避免移动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第二输送单元占用支撑轨道长度方向上的空间。
[0007]本技术的货物输送平台,其中,每个第一升降机构均包括至少一个剪刀叉式的第一升降架,每个第一升降架上均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升降架进行升降动作的第一油缸组,每个第一升降架的下端均连接在对应侧的支撑平台上,每个第一升降架的上端均与对应侧的第一输送单元的下端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第一升降机构后,当第一油缸组进行伸缩时,第一升降架即可可靠地驱动第一输送单元上下移动;上述剪刀叉式的第一升降架为目前市面上的现有装置,故不在此赘述。
[0008]本技术的货物输送平台,其中,每个移动机构均包括至少一个移动座,每个移动座上均固定有驱动电机,每个移动座上均安装有主动轮组件和若干个从动轮组件,每个移动座均通过对应位置上的主动轮组件和若干个从动轮组件可左右移动地连接在支撑轨道上,每个主动轮组件均与对应位置上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移动机构后,当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组件转动时,移动座即可依靠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可靠地沿支撑轨道左右移动,即移动机构能够可靠地带动第二升降机构和第二输送单元沿支撑轨道左右移动。
[0009]本技术的货物输送平台,其中,每个第二升降机构均包括至少一个剪刀叉式的第二升降架,每个第二升降架上均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二升降架进行升降动作的第二油缸组,每个第二升降架的下端均连接在对应位置上的移动座上,每个第二升降架的上端均与对应侧的第二输送单元的下端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第二升降机构后,当第二油缸组进行伸缩时,第二升降架即可可靠地驱动第二输送单元上下移动;上述剪刀叉式的第二升降架为目前市面上的现有装置,故不在此赘述。
[0010]本技术的货物输送平台,其中,每个支撑架的下端均安装有滚轮组件,每个支撑架均通过对应位置上的滚轮组件可左右移动地连接在支撑轨道上;每个移动座的内端部均与对应侧的且靠近移动座的支撑架的下端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移动座相对支撑轨道左右移动时,每个移动座均能够带动对应侧的支撑架以及第三输送单元沿支撑轨道左右移动,例如当移动座带动第二升降机构和第二输送单元朝外侧移动以使移动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第二输送单元移动到位于对应侧的支撑平台底部的空腔中时,移动座能够带动对应侧的支撑架和第三输送单元朝外侧移动,从而能够使得第三输送单元避让更高尺寸的车辆,以便于供更高尺寸的车辆从支撑轨道的上方通过,例如能够使得消防车从支撑轨道的上方通过。
[0011]本技术的货物输送平台,其中,每个第一输送单元均包括第一架体、第一上平台和第一下平台,第一上平台和第一下平台呈上下间隔分布且均固定在第一架体上;每个第二输送单元均包括第二架体、第二上平台和第二下平台,第二上平台和第二下平台呈上下间隔分布且均固定在第二架体上;每个第三输送单元均包括第三架体、第三上平台和第三下平台,第三上平台和第三下平台呈上下间隔分布且均固定在第三架体上;两个第一上平台、两个第二上平台以及两个第三上平台连接形成第一条货物运输线;两个第一下平台、两个第二下平台以及两个第三下平台连接形成第二条货物运输线;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本技术搭建在A、B两个仓库之间时,两个第一上平台、两个第二上平台以及两个第三
上平台连接形成的第一条货物运输线可供货物从A仓库运输到B仓库中,两个第一下平台、两个第二下平台以及两个第三下平台连接形成的第二条货物运输线可供货物从B仓库运输到A仓库中。
[0012]本技术的货物输送平台,其中,每个第一上平台、第一下平台、第二上平台、第二下平台、第三上平台和第三下平台上均安装有独立的输送带;通过在每个第一上平台、第一下平台、第二上平台、第二下平台、第三上平台和第三下平台上均安装独立的输送带后,输送带能够起到对货物主动运输的作用,即能够给货物的运输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货物输送平台,包括支撑轨道(1)和两个呈左右对称设置的输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送组件均包括由外向内依序设置的第一输送单元(2)、第二输送单元(3)和第三输送单元(4),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单元(2)、两个所述第二输送单元(3)以及两个所述第三输送单元(4)均连接在支撑轨道(1)上,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单元(2)、两个所述第二输送单元(3)以及两个所述第三输送单元(4)连接形成货物运输线;每个所述第三输送单元(4)左右两端的底部均竖向固定有支撑架(5),每个所述支撑架(5)的下端均连接在支撑轨道(1)上,每个所述第三输送单元(4)与支撑轨道(1)以及对应位置上的两个支撑架(5)均围成用于供车辆通过的通道(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物输送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轨道(1)左右两端的顶部均固定有支撑平台(11),两个所述第一输送单元(2)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升降机构连接在对应侧的支撑平台(11)上;位于每个所述第二输送单元(3)下方的支撑轨道(1)上均设置有一个移动机构,每个所述移动机构均可相对支撑轨道(1)左右移动,每个所述第二输送单元(3)分别通过一个第二升降机构连接在对应侧的移动机构上;当第二升降机构驱动第二输送单元(3)下降后,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二升降机构和第二输送单元(3)朝外侧移动以使移动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第二输送单元(3)移动到位于对应侧的支撑平台(11)底部的空腔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物输送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均包括至少一个剪刀叉式的第一升降架(71),每个所述第一升降架(71)上均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升降架(71)进行升降动作的第一油缸组(72),每个所述第一升降架(71)的下端均连接在对应侧的支撑平台(11)上,每个所述第一升降架(71)的上端均与对应侧的第一输送单元(2)的下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物输送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动机构均包括至少一个移动座(81),每个所述移动座(81)上均固定有驱动电机(82),每个所述移动座(81)上均安装有主动轮组件(83)和若干个从动轮组件(84),每个所述移动座(81)均通过对应位置上的主动轮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汪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政仪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