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面料拉伸试验及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659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面料拉伸试验及检测装置,涉及拉伸试验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液压驱动机构,夹紧机构,检测机构。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和活塞杆;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上下两组固定装置;所述检测机构包括CCD工业相机,树莓派。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液压驱动,能够满足拉伸试验所需要的驱动力;固定夹的锯齿状设计可以提升拉伸试验过程中的夹取效果,固定夹的可拆卸设计可以根据面料的厚度进行调节;CCD工业相机可以检测上端夹具和下端夹具之间的面料拉伸后的表面缺陷,并将获取到的信息传输到底端的树莓派,树莓派可以接收CCD相机获取的数据,并且可以根据单轴拉伸试验获得面料的性能数据,外部设备可以通过SSH与树莓派建立通信获取信息。信获取信息。信获取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面料拉伸试验及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拉伸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面料拉伸试验及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保有量逐年上升,汽车座套作为座椅的衍生品不可或缺,汽车座套面料在生产过程中,拉伸性能的检测必不可少。
[0003]经检索公开号为CN2074726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面料拉伸试验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检测领域,包括底板、转板、驱动液压缸,所述底板的右侧边缘与转板的右侧边缘铰接;底板上表面中部连接有条形的固定夹a,所述固定夹a与底板的右侧边平行,所述转板的下表面连接有条形的固定夹b,所述固定夹b与转板的右侧边平行;所述转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延长杆,所述驱动液压缸的一端与延长杆的左端铰接,驱动液压缸的另一端与底板的左部铰接。本专利技术利用杠杆原理,驱动液压缸的行程比面料的形变更长,施加在面料上的力增大,能够让功率更小的驱动液压缸满足所需驱动力;底板与转板采用的是线铰接,能够保证固定夹a和固定夹b一直保持平行,进而保证施加在面料上拉伸力的均匀。
[0004]但是该一种面料拉伸试验装置,不能在拉伸试验时对面料进行实时监测,并且检测面料的表面缺陷,产生的试验数据需人工记录或只保留在固定设备上,无法进行有效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面料拉伸试验及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能针对现有新型座椅套面料的需求,通过涂层单材料单轴拉伸试验和基布单材料单轴拉伸试验,对座椅套面料的材料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的同时可以对面料进行实时监测,检测其表面缺陷,并且可以将生成的数据传输到其他设备中。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座椅面料拉伸试验及检测装置,包括液压驱动机构,夹紧机构,检测机构,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和活塞杆,所述液压缸与第一底座固定,所述活塞杆与上固定板固定;
[0007]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有上固定装置和下固定装置,下组固定装置包括有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所述第一固定夹与下固定板固定,所述下固定板通过螺柱与第一底座固定,上组固定装置由第三固定夹和第四固定夹构成,所述第三固定夹与上固定板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夹和第三固定夹之间设置有面料本体;
[0008]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有CCD工业相机,树莓派本体,所述CCD工业相机固定在第一相机底座上,所述树莓派本体固定在第一底座上的树莓派保护壳中,所述CCD工业相机通过第十螺栓螺纹连接有相机支撑架,所述相机支撑架通过第九螺栓固定在第二相机固定板上,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板通过第八螺栓和第一相机固定板螺纹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液压缸下端安装于第一法兰盘,第一法
兰盘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一底座上,所述液压缸内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上端安装于第二法兰盘,第二法兰盘通过第二螺栓固定于上固定板。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上下两组固定装置,所述下组固定装置由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构成,所述第一固定夹通过第四螺栓与下固定板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夹通过第五螺栓固定于第一固定夹。
[001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夹通过第六螺栓和下固定板螺栓连接,所述上组固定装置由第三固定夹和第四固定夹构成,所述第三固定夹通过第四螺栓与上固定板固定,所述第四固定夹通过第五螺栓固定于第三固定夹。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紧机构的上下两组固定装置,可根据面料的厚度旋紧或拧送第五螺栓进行调节。
[0013]这样设置使得对不同厚度的面料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固定夹持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第四法兰盘,通过第七螺栓固定于下固定板,所述第四法兰盘中间装有螺柱,所述螺柱与第三法兰盘固定,所述第三法兰盘通过第三螺栓固定在第一底座上,所述螺柱有一个凹陷设计,所述第四法兰盘盘身上有两个孔,通过销钉将螺柱与第四法兰盘配合设置。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CCD工业相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相机台架,所述相机台架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在第一相机底座上。
[0016]通过内六角螺栓的可拆卸设计,使得相机的高度可以随时根据需求进行调节。
[001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CCD工业相机上装有LED灯。
[0018]通过设置LED灯,使得LED灯可以提供光源,使得缺陷部分与背景区域可以形成较为明显的对比度,有效的降低检测的难度。
[001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CCD工业相机上装有镜头,方便对焦。
[002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树莓派本体固定在第一底座上的树莓派保护壳中。
[0021]本专利技术基于拉伸试验还具有检测功能,包括以下步骤:
[0022]步骤1:面料在拉伸过程中,CCD工业相机会不断记录面料拉伸形变的过程;
[0023]步骤2:在面料出现表面缺陷时,CCD工业相机会拍摄图片;
[0024]步骤3:树莓派获取CCD工业相机拍摄的图像信息;
[0025]步骤4:树莓派会记录单轴拉伸试验的性能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与CCD工业相机拍摄的图像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从形变到出现缺陷时的时间,记录出现缺陷的时间点;
[0026]步骤5:使用其他设备,如个人电脑,通过SSH可以树莓派建立通信,进行数据传输,通过VNC软件可以实现可视化操作。
[0027]作为优选,所述表面缺陷检测具体步骤包括:
[0028]步骤A:灰度化处理,把RGB图像的三个通道作为输入图像的前三个通道进行变换,使背景区域像素值和字符与缺陷的像素值转换为单通道,便于后续处理;
[0029]步骤B:图像去噪,通过中值滤波算法减少噪声避免降低图像整体质量;
[0030]步骤C:图像增强,图像经过预处理和去噪后会使图像整体对比度下降或者使图像变暗,因此需要选择性地增强感兴趣区域的对比度,使其转换为更容易处理分析的形式。
[0031]步骤D:缺陷分割,采用阈值分割法分割图像背景区域内容与缺陷内容;
[0032]步骤E:缺陷分类与识别,借助对图像熵、能量、相关性、对比度的研究来表述图像在各个阶段的纹理特征,完成缺陷纹理特征提取。
[003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34](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面料拉伸试验及检测装置,通过夹紧机构保证了对汽车面料的固定效果,从而保证了汽车面料在拉伸过程中不会产生偏移现象,进而提高了试验结果的精度;
[0035](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面料拉伸试验及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相机装有光源和镜头,可以提高图像拍摄的清晰度;
[0036](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面料拉伸试验及检测装置,通过设置树莓派对拍摄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从形变到出现缺陷时的时间,记录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面料拉伸试验及检测装置,包括液压驱动机构,夹紧机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4)和活塞杆(5),所述液压缸(4)与第一底座(1)固定,所述活塞杆(5)与上固定板(7)固定;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有上固定装置和下固定装置,下组固定装置包括有第一固定夹(33)和第二固定夹(34),所述第一固定夹(33)与下固定板(18)固定,所述下固定板(18)通过螺柱(24)与第一底座(1)固定,上组固定装置由第三固定夹(35)和第四固定夹(36)构成,所述第三固定夹(35)与上固定板(7)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夹(34)和第三固定夹(35)之间设置有面料本体(37);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有CCD工业相机(9),树莓派本体(15),所述CCD工业相机(9)固定在第一相机底座(11)上,所述树莓派本体(15)固定在第一底座(1)上的树莓派保护壳(14)中,所述CCD工业相机(9)通过第十螺栓(32)螺纹连接有相机支撑架(31),所述相机支撑架(31)通过第九螺栓(29)固定在第二相机固定板(28)上,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板(28)通过第八螺栓(26)和第一相机固定板(27)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面料拉伸试验及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4)下端安装于第一法兰盘(3),第一法兰盘(3)通过第一螺栓(2)固定在第一底座(1)上,所述液压缸(4)内装有活塞杆(5),所述活塞杆(5)上端安装于第二法兰盘(8),第二法兰盘(8)通过第二螺栓(6)固定于上固定板(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面料拉伸试验及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上下两组固定装置,所述下组固定装置由第一固定夹(33)和第二固定夹(34)构成,所述第一固定夹(33)通过第四螺栓(20)与下固定板(18)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夹(34)通过第五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宙浩万超一余进洋胡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