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单元及过滤器单元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648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5
过滤器单元(1)由过滤器部(3)和框体(4)构成,过滤器部(3)具有第一过滤器(31)和呈褶形状的第二过滤器(32),框体(4)具有一对第一框体(41)和具有粘接层的一对第二框体。过滤器单元(1)通过以下步骤来制造:将第一过滤器(31)和第二过滤器(32)重叠,将第一支承构件(51)以相对于第一粘贴部(32A)位于第一框体(41)的相反侧的方式配置,将支承第二粘贴部(32B)的第二支承构件(52)以相对于第二粘贴部(32B)位于第一框体(41)的相反侧的方式配置,将第一框体(41)向第一粘贴部(32A)及第二粘贴部(32B)固定,将第一框体(41)和第二框体固定。将第一框体(41)和第二框体固定。将第一框体(41)和第二框体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过滤器单元及过滤器单元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器单元及过滤器单元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由前置过滤器和过滤材料这2层构造构成的过滤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在过滤装置中,将前置过滤器及过滤材料利用上部束缚板从上部束缚并且利用下部束缚板从下部束缚而设为过滤体,将过滤体固定于安装框。在安装框的底面设置有线状突起,由该线状突起引导而过滤体向安装框插入。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上部束缚板及下部束缚板构成为与过滤材料的厚度大致相等。由此,能够将过滤体利用安装框更牢固地保持。
[0003]除此之外,已知有将前置过滤器和过滤器组件利用框材一体地保持的空气过滤器(例如,专利文献2)。将前置过滤器固定于框体的密封件设置于前置过滤器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上游侧端部,将过滤器组件固定于框体的密封件设置于过滤器组件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下游侧端部。由此,与在整面设置有密封件的情况相比,能够谋求轻量化并且能够使过滤器更换作业容易。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275957号
[0007]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243146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过滤装置中,前置过滤器和过滤材料只在上部和下部被束缚,成为了不稳定的状态。另外,通过束缚有前置过滤器和过滤材料的过滤体向安装框固定而构成了过滤装置,部件件数也增加。
[0010]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空气过滤器中,由于前置过滤器及过滤器组件局部地固定于框体,所以无法确保坚固的粘接力,有可能在过滤器堵塞时发生密封件的剥离而从该剥离部位泄漏空气。
[0011]另外,期望着具有多功能的多层的一体的过滤器单元,但难以将具有柔软性的无纺布层叠为多层并无间隙地向框体嵌入。尤其是,虽然能够通过将褶形状的过滤器层叠为多层而具备高的过滤性能,但在制造技术上困难,追求着新的制造方法。
[0012]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多层的过滤器一体地保持的过滤器单元。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滤器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过滤器单元由过滤器部和框体构成,所述过滤器部至少具有:第一过滤器;及第二过滤器,重叠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在伸缩方向上峰和谷交替地折弯而呈褶形状,具有位于所述伸缩方向的一端部的第一粘贴部和位于所述伸缩方向的另一端部的第二粘贴部,所述框体包围所述过滤器
部的周围,具有:一对第一框体,从所述伸缩方向支承所述过滤器部,具有供所述过滤器部粘接的第一粘接层;及一对第二框体,从与所述伸缩方向正交的折线方向支承所述过滤器部,具有供所述过滤器部粘接的第二粘接层,其中,所述过滤器单元的制造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将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重叠的步骤;将支承所述第一粘贴部的第一支承构件以相对于所述第一粘贴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相反侧的方式配置的步骤;将支承所述第二粘贴部的第二支承构件以相对于所述第二粘贴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相反侧的方式配置的步骤;将所述第一粘贴部及所述第二粘贴部向所述第一粘接层固定的步骤;使所述第一支承构件从所述第一粘贴部离开的步骤;使所述第二支承构件从所述第二粘贴部离开的步骤;将所述第一过滤器的所述折线方向端部及第二过滤器的所述折线方向端部向所述第二粘接层固定的步骤;及将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的步骤。
[0015]在第二专利技术中,根据第一专利技术所述的过滤器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部在将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重叠时,由从所述折线方向进行支承的组装框支承,所述第一支承构件及所述第二支承构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组装框,在将所述第一过滤器的所述折线方向端部及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所述折线方向端部向所述第二框体的所述第二粘接层固定时,使所述组装框从所述过滤器部离开。
[0016]在第三专利技术中,根据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所述的过滤器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部还具有第三过滤器,该第三过滤器重叠于所述第二过滤器,在伸缩方向上峰和谷交替地折弯而呈褶形状,所述过滤器单元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三过滤器重叠于所述第一过滤器或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步骤;将对位于所述第三过滤器的所述伸缩方向的一端部的第三粘贴部进行支承的第三支承构件以相对于所述第三粘贴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相反侧的方式配置的步骤;将对位于所述第三过滤器的所述伸缩方向的另一端部的第四粘贴部进行支承的第四支承构件以相对于所述第四粘贴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相反侧的方式配置的步骤;将第三粘贴部及第四粘贴部向所述第一粘接层固定的步骤;使所述第三支承构件从所述第三粘贴部离开的步骤;及使所述第四支承构件从所述第二粘贴部离开的步骤。
[0017]在第四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过滤器单元,其特征在于,由矩形的过滤器部和包围所述过滤器部的周围的框体构成,所述过滤器部至少具有:第一过滤器;及第二过滤器,重叠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在伸缩方向上峰和谷交替地折弯而呈褶形状,所述框体构成为通过具有一对第一框体和一对第二框体而针对所述过滤器部的每个边成为分体,所述一对第一框体从所述伸缩方向支承所述过滤器部,具有供所述过滤器部粘接的第一粘接层,所述一对第二框体从与所述伸缩方向正交的折线方向支承所述过滤器部,具有供所述过滤器部粘接的第二粘接层,所述过滤器部的所述第二过滤器中的位于所述伸缩方向的端部的粘贴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粘接层固定,在所述第二粘接层固定所述第一过滤器及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所述折线方向的端部,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互相被粘接。
[0018]在第五专利技术中,根据第四专利技术所述的过滤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部还具有在伸缩方向上峰和谷交替地折弯而呈褶形状的第三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以由所述第二过滤器的顶部和所述第三过滤器的顶部夹持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第二过滤器与所述第三过滤器之间。
[0019]在第六专利技术中,根据第四专利技术或第五专利技术所述的过滤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框
体的截面为

字状,并具有:基部,供所述过滤器部粘接;第一突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二过滤器重叠的层叠方向的一端;及第二突起部,设置于所述层叠方向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突起部的从所述基部起的高度不同。
[0020]在第七专利技术中,根据第四专利技术~第六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为树脂制,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
[0021]在第八专利技术中,根据第七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是雾度比0%大且为63%以下的树脂。
[0022]在第九专利技术中,根据第四专利技术~第六专利技术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部在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最下游侧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过滤器部的保护网,所述保护网的所述压缩方向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框体,所述保护网的所述折线方向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框体。
[0023]专利技术效果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过滤器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过滤器单元由过滤器部及框体构成,所述过滤器部至少具有:第一过滤器;及第二过滤器,重叠于所述第一过滤器,在伸缩方向上峰和谷交替地折弯而呈褶形状,具有位于所述伸缩方向的一端部的第一粘贴部和位于所述伸缩方向的另一端部的第二粘贴部,所述框体包围所述过滤器部的周围,具有:一对第一框体,从所述伸缩方向支承所述过滤器部,具有供所述过滤器部粘接的第一粘接层;及一对第二框体,从与所述伸缩方向正交的折线方向支承所述过滤器部,具有供所述过滤器部粘接的第二粘接层,其中,所述过滤器单元的制造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将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重叠的步骤;将支承所述第一粘贴部的第一支承构件以相对于所述第一粘贴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相反侧的方式配置的步骤;将支承所述第二粘贴部的第二支承构件以相对于所述第二粘贴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相反侧的方式配置的步骤;将所述第一粘贴部及所述第二粘贴部向所述第一粘接层固定的步骤;使所述第一支承构件从所述第一粘贴部离开的步骤;使所述第二支承构件从所述第二粘贴部离开的步骤;将所述第一过滤器的所述折线方向端部及第二过滤器的所述折线方向端部向所述第二粘接层固定的步骤;及将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的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部在将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重叠时由从所述折线方向进行支承的组装框支承,所述第一支承构件及所述第二支承构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组装框,在将所述第一过滤器的所述折线方向端部及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所述折线方向端部向所述第二框体的所述第二粘接层固定时,使所述组装框从所述过滤器部离开。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过滤器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部还具有第三过滤器和保护网,所述第三过滤器重叠于所述第二过滤器,在伸缩方向上峰和谷交替地折弯而呈褶形状,所述过滤器单元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三过滤器重叠于所述第一过滤器或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步骤;将所述保护网配置于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最下游侧的步骤;将对位于所述第三过滤器的所述伸缩方向的一端部的第三粘贴部进行支承的第三支承构件以相对于所述第三粘贴部位于所述第一框体的相反侧的方式配置的步骤;将对位于所述第三过滤器的所述伸缩方向的另一端部的第四粘贴部进行支承的第四支承构件以相对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山利久户山昌代户山雄太郎川岛大辅武野博康佐藤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