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模组及应用该散热模组的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45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模组及应用该散热模组的机箱,其包括:风扇组件、导风罩及液冷散热器组件;所述液冷散热器组件至少包括一个液冷板和与所述液冷板相连通的进水软管和出水软管;所述导风罩装设于所述液冷板的上方;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导风罩的一侧;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液冷板与所述挡风板之间通过螺丝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组件、所述挡风板、所述导风罩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路径依次排布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通过在液冷板上设置挡风板,能有效提高散热模组的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低使用成本。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模组及应用该散热模组的机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模组及应用该散热模组的机箱。

技术介绍

[0002]在CPU散热领域,采用的散热方式有风冷和液冷两种形式。水冷散热的原理是利用循环流动的水流带走CPU散发的热量。风冷散热的原理是通过风扇鼓风,加速散热片的空气流动从而加速热量交换降低器件温度。
[0003]风冷散热方式和水冷散热方式大都会使用导风罩进行风向及风量的管控,散热方式不同,使用的导风罩也不同,安装水冷散热器时,需要水冷导风罩,安装风冷散热器时,需要风冷导风罩。在服务器中,水冷导风罩和风冷导风罩通常不能实现通用,使用成本高。
[0004]因此,现有的散热装置存在通用性差、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及应用该散热模组的机箱,旨在解决现有的散热装置存在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散热模组,其包括:风扇组件、导风罩及液冷散热器组件;
[00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风扇组件、导风罩及液冷散热器组件;所述液冷散热器组件至少包括一个液冷板和与所述液冷板相连通的进水软管和出水软管;所述导风罩装设于所述液冷板的上方;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导风罩的一侧;所述液冷板上设置有挡风板,所述液冷板与所述挡风板之间通过螺丝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风扇组件、所述挡风板、所述导风罩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路径依次排布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器组件包括第一液冷板、第二液冷板;所述第一液冷板和所述第二液冷板均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和盖板配合安装形成腔体;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由四个第一定位柱组成,四个所述第一定位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四个顶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散热器组件还包括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第三软管;所述第一液冷板上设置有第一水口和第二水口;所述第二液冷板上设置有第三水口和第四水口;所述第一水口、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第一液冷板内的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三水口、所述第四水口均与所述第二液冷板内的腔体相连通;所述第一水口与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设置为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有第一插接头;所述第二水口、所述第三水口之间通过第二软管相连接;所述第四水口与所述第三软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软管的另一端为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接有第二插接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冷板上设置有第一挡风板,所述第二液冷板上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勇胡唐庆张广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记忆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