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桁架楼承板斜板再生骨料块体浇筑成型施工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钢筋桁架楼承板斜板生产的
,尤其是涉及钢筋桁架楼承板斜板再生骨料块体浇筑成型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再生骨料块体混凝土应用在楼板施工时,会根据施工场景而设定不同的楼板,以用于适配不同的空间位置,现有技术中,对于浇筑水平楼板的过程中,先平稳安装好木模板,再将骨料块体铺放在安装好的木模板上,最后往骨料块体的顶面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渗入在骨料块体之间的间隙内,以提高骨料块体之间的粘结性,待混凝土的水分硬化后,得到水平楼板。
[0003]然而,将水平楼板的成型施工工艺应用于有倾斜角度的楼板时,先把木模板倾斜向上安装在工作地面上,然后在木模板内铺放再生骨料,完成再生骨料铺放后,再在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使得整个木模板内充满混凝土,得到斜楼板。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当倾斜放置木模板时,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混凝土和再生骨料的自重作用下,混凝土和再生骨料会向木模板的底部进行堆积,使得斜楼板无法一次浇筑完成,而是需要等待底层的混凝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斜板浇筑成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施工步骤:步骤1:取若干个横梁,对所述横梁的上下表面进行平整度检测和平整度处理,依次搭接若干所述横梁;步骤2:吊装钢筋桁架楼承板(1),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安装在所述横梁的顶部;步骤3:在所述横梁上弹出钢筋桁架楼承板(1)的控制线(2),控制线(2)为两块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之间的拼接线;步骤4:在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靠近所述控制线(2)的一侧顶面焊接栓钉(3),分布在相邻两块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上的所述焊接栓钉(3)一一正对分布;步骤5:在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的顶面均匀绑扎附加钢筋(4);步骤6:在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的顶面平铺一层粗骨料(5);步骤7:在所述粗骨料(5)的顶部浇筑再生骨料混凝土(6),直至所述粗骨料(5)之间、所述粗骨料(5)与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之间、所述粗骨料(5)与所述附加钢筋(4)之间的缝隙均充满有再生骨料混凝土(6),形成混凝土层结构;步骤8:把所述混凝土层结构的表面磨平;步骤9:取养护膜,把养护膜覆盖在所述混凝土层结构的表面、且浇水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板浇筑成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的施工步骤中,包括如下加工工序:步骤1.1:确定所述横梁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的大小与相邻两个横梁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步骤1.2:校准若干所述横梁的位置,若干所述横梁平行分布、且其上表面处于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板浇筑成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的施工步骤中,包括如下加工工序:步骤2.1:将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放置所述横梁的顶部之前,把若干个腹杆脚座均匀安装在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的底部;步骤2.2:所述腹杆脚座与所述横梁适配卡接,检查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的平面形状是否存在变化,检查分布在所述横梁顶部的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部分是否缺少腹杆脚座;步骤2.3:若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的平面形状存在弯曲变形、或翘起变形、或开叉破损、或附带裂纹、或附带孔洞情况,把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的变形部分进行切割,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完成切割后,在与其相靠近的所述横梁顶面补焊支座钢筋;步骤2.4:若分布在所述横梁顶部的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部分存在缺少所述腹杆脚座的情况,在与其相靠近的所述横梁顶面补焊支座钢筋;步骤2.5:保证每个所述横梁与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平稳抵接后,加固所述横梁与所述钢筋桁架楼承板(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板浇筑成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金水,谭上飞,马扬,陈一乔,李惠娇,黄健,赖小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