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至少设置有一个绝缘材料制成的基座、至少二个绝缘材料制成的内置有触头系统和灭弧室的开关单元盒,所述开关单元盒的上方设置有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绝缘材料制成的盖,所述基座与盖扣为一体化后内部形成至少二个完全独立并相互绝缘的空腔,所述至少二个开关单元盒分别设置在至少二个所述空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各相极的开关单元盒进行独立的通断控制,实现对每个相极的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且不影响其他相极主回路通断状态,将开关单元盒模块化绝缘设置,提高了电的断路器的安全性。提高了电的断路器的安全性。提高了电的断路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的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的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塑壳断路器是能够接通、承载以及分断正常电路条件下的电流,也能够在所规定的非正常电路例如短路下接通、承载一定时间和分断电流的一种机械开关电器。常规的三相塑壳断路器一般共用一个操作机构来驱动三相一体式的转轴,即操作机构合闸时,三相主回路同时接通,操作机构分闸时,三相主回路同时断开。
[0003]例如中国专利CN1196155C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如图1所示,所述盒体10内设置一个开闭机构30和三个触头机构,开闭机构30通过横杆35贯穿三个触头机构,三个触头机构由横杆35一体连接,实现开闭机构30带动三个触头机构的动触头运动。
[0004]另外,例如中国专利CN103094012B公开了一种双断电路断路器,如图2所示,基座2内设置一个开关机构部51和三个双断单元盒52,开关机构部51通过转动件13连接三个双断单元盒52,实现开关机构部51带动三个双断单元盒52内的可动触点10转动,从而达到各双断单元盒之间机械连接和转动。
[0005]以上两件专利均采用机械件将三极开关单元盒连接和固定成为一体,但当三相主回路任一相出现过电流故障时,三相主回路会同步断开,这样就导致在某些使用场合停电范围扩大,故障排查时间延长等问题。另外,以上两件专利的三极开关单元盒之间通过机械件连接,基座上形成的三个用于容纳三极开关单元盒的空腔之间相互连通,相与相之间没有完全绝缘隔离,电弧容易串连,造成弧光短路,断路器安全性低;操作机构与开关单元盒之间也没有完全绝缘隔离,电弧串连至操作机构对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会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上述背景,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独立控制任一相极通断、相与相之间完全绝缘电气隔离、操作机构与开关单元盒绝缘设置的电的断路器,实现了电的断路器的小型化、模块化,同时提高了电的断路器的安全性,可有效克服上述问题的至少之一。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电的断路器,至少设置有一个绝缘材料制成的基座、至少二个绝缘材料制成的内置有触头系统和灭弧室的开关单元盒,所述开关单元盒的上方设置有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绝缘材料制成的盖,所述基座与盖扣为一体化后内部形成至少二个完全独立并相互绝缘的空腔,所述至少二个开关单元盒分别设置在至少二个所述空腔内。
[0009]以此方式,通过将触头系统和灭弧室设置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开关单元盒内,实现触头系统、灭弧室与操作机构的绝缘隔离,各相极的开关单元盒之间通过基座和盖进行完全绝缘隔离,在实现各相极进行独立的通断控制及保护的情况下,还大大提高了断路器的安全性,保证了操作人员免受电击的危险。
[0010]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开关单元盒设置在所述基座内后各自相互独立
固定。
[0011]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基座上设置多个独立空腔将多个所述开关单元盒独立分隔开可以提高相间绝缘距离,提高断路器的安全性,
[001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盒的进线端设置有进线接线端子,所述开关单元盒的出线端连接有出线接线端子,在所述出线端与所述出线接线端子之间设置电流采集器或/和电流过载保护装置。
[0013]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流采集器、电流过载保护装置与控制器、操作机构临近设置,连接方便,空间布局合理,可以减小断路器整体尺寸空间,有利于实现断路器的小型化,另外电流采集器通过设置在开关单元盒的绝缘壳体外,与开关单元盒内部的触头系统绝缘隔开,可以提高断路器安全性。
[001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盖设置有绝缘隔墙,将两个相邻的所述操作机构部分或完全绝缘隔离。
[0015]在上述实施例中,每相极的操作机构之间通过盖上的绝缘隔墙实现彼此的绝缘隔离,使不同相极的操作机构可独立操作,互不影响,同时提高了相间的绝缘距离,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0016]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盖还设置有绝缘隔墙,将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流过载保护装置完全绝缘隔离。
[0017]在上述实施例中,各相极的电流过载保护装置之间通过盖上的绝缘隔墙实现相互绝缘隔离,保证了足够相间的绝缘距离,防止相间短路故障,同时保证了各相间的电流过载保护装置可独立断开各相的主回路。
[0018]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盖上设置有电子控制器时,所述盖的上方还设置有上盖。
[0019]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所述电子控制器固定设于所述盖内,为所述电子控制器提供支撑固定及良好的绝缘保护。
[0020]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盖设置有电子控制器时,每个所述开关单元盒的后方设置有磁通变换器。
[0021]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开关单元盒均对应设置有磁通变换器,可以对各相主回路进行分相保护,其中一相极出线故障时,不影响其他相极正常运行。
[002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盒的进线端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外排电弧气体开口。
[0023]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开关单元盒的进线端上方设置外排电弧气体出口,使分断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气体尽快从外排电弧气体出口排出,保证了断路器内部线路的安全。
[002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盒的至少一个所述外排电弧气体开口向上方向再向前开口。
[0025]在上述实施例中,将所述外排电弧气体开口设置成具有折弯结构,可以使电弧在开关单元盒内部进一步冷却消散,减小电弧的飞弧距离,提高了开关的安全性。
[0026]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开关单元盒的绝缘材料为热固性压制成型材料或注塑成型材料。
[0027]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盒的绝缘材料可以根据不同耐电弧、耐热能力需求来选择不同等级的绝缘材料,保证了开关单元盒良好的绝缘性能。
[0028]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盒包括左右两个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及设置于左右两个所述绝缘壳体内的静触头、动触头、绝缘转轴、灭弧室,所述动触头套设在所述绝缘转轴中间,所述绝缘转轴两端呈圆轴状,所述绝缘壳体上设置有半凹圆弧槽,所述绝缘转轴呈圆轴状的两端设置在所述半凹圆弧槽上。
[0029]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绝缘转轴转动地固定在绝缘壳体上,操作机构架设在开关单元盒,通过连杆与绝缘转轴铰接,从而实现操作机构驱动绝缘转轴在开关单元盒内绕绝缘转轴中心的规律转动,同时开关单元盒的模块化设计便于自动化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0]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转轴上还设置一圆轴,所述绝缘转轴两端设置有同心的通孔,所述动触头套设在所述绝缘转轴中间的一端设置有一转轴孔,所述圆轴穿过所述通孔和转轴孔,所述圆轴两端凸出所述绝缘转轴两端的部分呈圆柱状设置。
[0031]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圆轴将动触头及绝缘转轴的同轴心设置,结构简单,装配牢固,可以提高动触头转动中心精准度,提高产品可靠性。
[003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灭弧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有一个绝缘材料制成的基座、至少二个绝缘材料制成的内置有触头系统和灭弧室的开关单元盒,所述开关单元盒的上方设置有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的上方设置有绝缘材料制成的盖,所述基座与盖扣为一体化后内部形成至少二个完全独立并相互绝缘的空腔,所述至少二个开关单元盒分别设置在至少二个所述空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开关单元盒设置在所述基座内后各自相互独立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盒的进线端设置有进线接线端子,所述开关单元盒的出线端连接有出线接线端子,在所述出线端与所述出线接线端子之间设置电流采集器或/和电流过载保护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设置有绝缘隔墙,将两个相邻的所述操作机构部分或完全绝缘隔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设置有绝缘隔墙,将两个相邻的所述电流过载保护装置完全绝缘隔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上设置有电子控制器时,所述盖的上方还设置有上盖。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设置有电子控制器时,每个所述开关单元盒的后方设置有磁通变换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盒的进线端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外排电弧气体开口。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寅,吴来顺,邓艺军,章龙,周健,韦丹,孙超,张建楠,余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首瑞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