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加碟簧式抗拔摩擦摆隔振支座及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601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3
一种附加碟簧式抗拔摩擦摆隔振支座及连接方法,属于减隔震技术领域,摩擦摆单元由带导杆孔的上盖板支座、滑块、聚四氟乙烯板、带螺栓孔的下盖板支座构成;导杆划分为杆帽和圆杆两部分;碟簧组合对由多个碟簧通过叠合和对合组合而成。当发生地震时,滑块沿滑动面滑动产生摩擦力来耗能;碟簧沿导杆竖向伸缩来吸振并产生弹力,实现了在竖向吸收部分水平向的地震能量,缩短了摩擦摆的水平设计位移;导杆与抗拔板产生水平向摩擦力来耗能;在任一滑动位置,抗拔板产生的支反力起到了抗拔的作用。可以通过设计碟簧组合对的刚度和摩擦系数等来改变摩擦摆的耗能能力、抗拔能力、自复位能力,并实现了滑块的软限位能力,避免了滑块与限位器的撞击。器的撞击。器的撞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附加碟簧式抗拔摩擦摆隔振支座及连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减震与隔震技术,具体涉及附加碟簧式抗拔摩擦摆隔振支座及连接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地震作为一种不可预见性且破坏力较强的一种自然灾害,根据官方统计,每年全球约发生500多万次不同程度的地震,而绝大部分地震引起的强烈震动会对建筑物、桥梁、道路、水库、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和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但目前的科技还不能准确的预测出地震的发生地点与时间,只能尽量减轻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损害。
[0003]为了防止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继续蔓延,设置隔振支座将其安装于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在地震作用下,隔振支座能够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使剩余的地震能量不足以威胁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有效的保障上部结构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现阶段应用较多的隔震支座主要是叠层橡胶支座和摩擦摆支座。
[0004]近年来随着摩擦摆隔振支座被广泛运用于实际工程中,目前主流的摩擦摆装置主要以水平隔震为主。普通摩擦摆具有自复位的能力,但是,自复位的回复力大小是由上部结构的重力与摩擦摆的滑块和滑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附加碟簧式抗拔摩擦摆隔振支座,包括摩擦摆单元、导杆(6)和碟簧组合对(7)、抗拔板(8),其特征在于摩擦摆单元由下盖板支座(1)、滑块(3)、聚四氟乙烯板(2),共设2块、上盖板支座(4)组成,导杆由杆帽(15)和圆杆(14)构成,共设4个,碟簧组合对(7)由单个碟簧组合而成,共设4组,下盖板支座(1)预设螺栓孔(9),预设螺栓孔(9)共设16个,上盖板支座(4)预设导杆孔(5),导杆孔(5)共有4个,抗拔板(8)预设螺栓孔(10),螺栓孔(10)共有16个,下盖板支座(1)的下部与基础(13)连接,滑块(3)和下盖板支座(1)的滑动面中间嵌入一块聚四氟乙烯板(2)并紧密连接,上盖板支座(4)的下凹面与滑块(3)上凸面中间嵌入一块聚四氟乙烯板(2)并紧密连接,上柱(12)安装在上盖板支座(4)上部,上柱(12)的底面与上盖板支座(4)上表面中心位置连接,4组碟簧组合对(7)下表面分别与上盖板支座(4)上表面连接,4组碟簧组合对(7)的上表面分别与导杆(6)的杆帽(15)下表面连接,碟簧组合对(7)内径孔与导杆(6)的圆杆(14)表面连接,导杆(6)的杆帽(15)的上表面与抗拔板(8)的下表面连接,螺栓杆(11)共设16个,抗拔板(8)通过16个螺栓杆(11)与下盖板支座(1)牢靠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加碟簧式抗拔摩擦摆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组碟簧组合对(7)分别套在4个导杆(6)的圆杆(14)表面,4组碟簧组合对(7)的下表面由上盖板支座(4)上表面支撑,4个导杆(6)的圆杆(14)分别穿过4组碟簧组合对(7)的内径孔并对应插入上盖板支座(4)预设的4个导杆孔(5)内,4个导杆(6)的杆帽(15)下表面分别由4组碟簧组合对(7)的上表面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加碟簧式抗拔摩擦摆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板支座(4)预设的4个导杆孔(5)分别约束了4个导杆(6)和4组碟簧组合对(7)的水平向自由度,上盖板支座(4)和抗拔板(8)共同约束了4个导杆(6)和4组碟簧组合对(7)的竖向自由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加碟簧式抗拔摩擦摆隔振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组碟簧组合对(7)分别沿4个导杆(6)竖向伸缩。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东毛维康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