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592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领域,公开了一种水性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采用聚合单体在交联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得到;所述聚合单体包括10~25wt%的部分中和的丙烯酸类单体、25~40wt%的腈类单体、10~20wt%的可聚合表活单体、25~40wt%的油溶性单体、4~10%水溶性单体;所述交联剂占聚合单体总重的0.0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锂离子电池(LIB)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小至便携式电子设备,大至电动汽车等大型储能系统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如今的锂离子电池朝着延长循环稳定性、高能量密度、高传输速率能力、低成本和安全的方向发展。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除了从作为主要成分的活性材料入手,还可以通过提升非活性物质的性能来降低其成分占比,间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0003]在锂离子电池中,粘结剂是一种重要的非活性材料,它占比不高,但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在活性材料、导电剂和集流体之间起到粘结的作用,稳定SEI膜,使它们之间具有整体的连接性,从而减小电极的离子传输阻力,同时使极片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满足工业生产需要。
[0004]现有技术中,针对电池用粘结剂特别是负极粘结剂的方案具体可见如下文献:
[0005]D1:CN110982008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水性粘结剂,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粘结剂的粘结强度、分散性能,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电性能。该专利技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水性粘结剂,按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物质组成:亲水单体15.0~45.0%,疏水单体40.0~75.0%,功能性单体0.5~5.0%,反应型表面活性剂1.0~9.0%,引发剂0.1~4.0%,交联剂0.1~3.0%,链转移剂:0.1~0.8%。
[0006]功能性单体为甲基丙烯酸低级烷酯、甲基丙烯酸的羟基烷酯、聚乙二醇的乙烯基、烯丙基醚、聚丙二醇的乙烯基、烯丙基醚、聚乙二醇与聚丙二醇的乙烯基、烯丙基醚、甲基丙烯酸的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的聚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的聚乙二醇与聚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C8

C30烷基酯、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酸酯、丙烯酸十六烷酯、丙烯酸十八烷酯、丙烯酸二十二烷酯、十二烷酸乙烯酯、十六烷酸乙烯酯、十八烷酸乙烯酯、二十二烷酸乙烯酯、十二烷基乙烯基醚、十六烷基乙烯基醚、十八烷基乙烯基醚、二十二烷基乙烯基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十八酯。
[0007]其说明书记载各实施例的数据如下:
[0008]‑
20℃放电效率,实施例1的放电效率为73.1%、实施例2的放电效率为72.4%、实施例3的放电效率为73.8%、实施例4的放电效率为72.6%、实施例5的放电效率为74.6%、实施例6的放电效率为74.4%、实施例7的放电效率为75.8%;
[0009]其低温性能比对比例高1

4个百分点,对比例采用CMC、丁苯橡胶SBR进行组合;
[0010]D2:CN111057184A公开了一种负极极片水性粘结剂的制备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负极极片的生产效率。该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将反应型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疏水单体、亲水单体、功能性单体、交联剂、链转移剂,混合形成预乳液;将反应型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中,将引发剂用去离子水配制引发剂溶液,将预乳液和引发剂溶液
滴入反应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降温、保温、抽气、过滤,得到固含量为30%的水性粘结剂乳液;用氢氧化锂中和,得到负极极片水性粘结剂。
[0011]‑
20℃放电效率,实施例1的放电效率为73.1%、实施例2的放电效率为72.4%、实施例3的放电效率为73.8%、实施例4的放电效率为72.6%、实施例5的放电效率为74.6%、实施例6的放电效率为74.4%、实施例7的放电效率为75.8%;
[0012]此外,在D2和D3中,其并未研究粘合剂对于高温性能的影响,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发现,单体的组成和高温性能的表现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0013]所以,本项目的核心在于:如何同步提高水性锂离子电池粘结剂的高温和低温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1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本专利技术采用无皂乳液聚合,通过调整不同单体的用量,实现了粘结性能、用于锂离子电池后的高低温性能的协同提高。
[0015]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该粘结剂的制备方法。
[0016]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性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采用聚合单体在交联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得到;所述聚合单体包括10~25wt%的部分中和的丙烯酸类单体、25~40wt%的腈类单体、10~20wt%的可聚合表活单体、25~40wt%的油溶性单体、4~10%水溶性单体;
[0017]所述交联剂占聚合单体总重的0.001~1%;
[0018]部分中和的丙烯酸类单体的中和度为1~30%。
[0019]在上述的水性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中,所述聚合单体包括15~25wt%的部分中和的丙烯酸类单体、25~30wt%的腈类单体13~18wt%的可聚合表活单体、30~40wt%的油溶性单体、5~9%水溶性单体;
[0020]所述交联剂占聚合单体总重的0.01~0.5%。
[0021]在上述的水性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中,所述丙烯酸类单体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0022]所述腈类单体为丙烯腈、α

甲基丙烯腈、α

乙基丙烯腈、α

异丙基丙烯腈、α

正己基丙烯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3]所述可聚合表活单体为N

乙烯基吡咯烷酮、对苯乙烯磺酸钠、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烯丙基聚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甲基烯丙基磺酸钠、烯丙基磺酸钠、N,N

双烯丙基十二胺、十八烷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十八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4]所述油溶性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C13

C16酯、丙烯酸C13

C16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烷氧基苯酚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5]所述水溶性单体为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6]在上述的水性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中,所述油溶性单体由第一油溶性单体和第二油溶性单体组成;所述第一油溶性单体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乙酯中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油溶性单体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中至少一种;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其特征在于,采用聚合单体在交联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得到;所述聚合单体包括10~25wt%的部分中和的丙烯酸类单体、25~40wt%的腈类单体、10~20wt%的可聚合表活单体、25~40wt%的油溶性单体、4~10%水溶性单体;所述交联剂占聚合单体总重的0.001~1%;部分中和的丙烯酸类单体的中和度为1~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单体包括15~25wt%的部分中和的丙烯酸类单体、25~30wt%的腈类单体、13~18wt%的可聚合表活单体、30~40wt%的油溶性单体、5~9%水溶性单体;所述交联剂占聚合单体总重的0.01~0.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性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类单体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所述腈类单体为丙烯腈、α

甲基丙烯腈、α

乙基丙烯腈、α

异丙基丙烯腈、α

正己基丙烯腈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可聚合表活单体为N

乙烯基吡咯烷酮、对苯乙烯磺酸钠、2

丙烯酰胺基
‑2‑
甲基丙磺酸、烯丙基聚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甲基烯丙基磺酸钠、烯丙基磺酸钠、N,N

双烯丙基十二胺、十八烷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十八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油溶性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C13

C16酯、丙烯酸C13

C16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烷氧基苯酚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水溶性单体为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性锂离子电池水性粘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溶性单体由第一油溶性单体和第二油溶性单体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创洪李泽勇周东户献雷李泓淼林敏生庞洪川李德财詹秋设丁友停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