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下邻近层法向距离安全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开采安全评价
,具体而言,涉及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下邻近层法向距离安全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距下邻近突出煤层的法向安全距离如何评价,即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下邻近层法向距离安全评价,一直没有技术标准和评价方法可依,也未见相关科研成果发表。
[0003]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中,在突出煤层顶、底板及邻近煤层中掘进巷道时,在距突出煤层突出危险区法向距离小于5m的邻近煤、岩层内进行采掘作业前,必须对突出煤层相应区域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并经区域效果检验有效。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要对距本煤层法向距离小于5m的平均厚度大于0.3m的邻近突出煤层一并检验。揭煤作业包括从距突出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直至揭穿煤层进入顶(底)板2m(最小法向距离)的全过程,应当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在距煤层底(顶)板最小法向距离5m至2m范围,掘进工作面应当采用远距离爆破。
[0004]上述规定显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下邻近层法向距离安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煤层群条件调查:为建立数值仿真模型,获取具有普适性的参数和条件;S2.设计实验方案:设置不同的下邻近层法向距离、不同的下邻近层瓦斯压力,模拟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条件,提高评价方法的普适性;S3.建立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模型:根据实验方案,建立数值模拟模型;S4.确定安全评价判别指标和临界值:考察下邻近煤层和层间岩柱损伤场特征,辅助设置断层监测点、监测线,判断层间岩柱的稳定性,确定安全评价判别指标和临界值;S5.数值仿真试验:考察不同顶板悬空距条件下,各实验条件的下邻近层及层间岩柱的稳定性;S6.实验结果汇总整理分析:不同瓦斯压力、不同下邻近层法向距离和不同顶板悬空距条件下实验结果汇总分析;S7.对安全等级划分及指标确定;S8.进行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下邻近层法向距离安全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下邻近层法向距离安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煤层群条件调查具体包括:本煤层埋藏深度、下邻近层法向距离、两层煤厚度、瓦斯压力、顶底板岩层、岩石与煤的物理力学性质、煤层的渗透系数、地应力主应力方向与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下邻近层法向距离安全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设计实验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201.设置下邻近层楔形层间岩柱,在400m平距范围厚度1m至7m,仿真开采厚度2m至6m区间;S202.设置下邻近层瓦斯压力1.5MPa、2.0MPa两种瓦斯压力条件;S203.名词定义:在顶板支护不垮落的情况下,本煤层持续开采的水平距离为底板临空距;S204.顶板支护保持不垮落,考察不同厚度层间岩柱的采空区底板,保持不发生破裂失稳的极限底板临空距,判断下邻近层法向安全距离的开采条件;S205.采用统一的煤与岩石物理力学参数,通过改变煤与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和下邻近层瓦斯压力,实现评价方法的普适性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任培良,万和勇,牛杨,陈昊熠,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