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二次电池用非水电解液、锂二次电池前体、锂二次电池、及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5262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0
锂二次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包含式(I)表示的化合物(I)、和式(II)表示的化合物(II)。式(I)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7的烷基等取代基,前述取代基可以在它们的结构中包含一个以上的2~6价杂原子,一个以上的氢可以被氟或碳原子数0~7的官能团取代。式(II)中,R3为氧原子等,R4为式(i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锂二次电池用非水电解液、锂二次电池前体、锂二次电池、及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文本涉及锂二次电池用非水电解液、锂二次电池前体、锂二次电池、及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二次电池作为高能量密度的电池而受到关注。
[0003]专利文献1公开了非水系电解液二次电池。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非水系电解液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系电解液。负极由锂或可吸藏及释放锂的负极材料形成。非水系电解液由有机溶剂和溶质形成。有机溶剂含有选自由单氟磷酸锂、二氟磷酸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添加剂。
[0004]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公开了可用于锂二次电池的电解液。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电解液含有溶剂、电解质盐、及相对于上述溶剂而言为0.001~10质量%的(C2H5)2NSO3Li表示的化合物。
[0005]专利文献4公开了非水电解液。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非水电解液含有特定的环状硫酸酯化合物。
[0006]专利文献5公开了电池用非水电解液。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含有添加剂A、添加剂B、和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锂二次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其包含:下述式(I)表示的化合物(I),和下述式(II)表示的化合物(II);[化学式1]式(I)中,R1及R2各自独立地为取代基,所述取代基为:

H,

F,式:

O
p

(SiR
112
O)
t

SiR
123
(R
11
及R
12
彼此独立地为一个以上的氢可以被氟取代的烷基、一个以上的氢可以被氟取代的烯基、一个以上的氢可以被氟取代的炔基、或一个以上的氢可以被氟取代的芳基,t为0以上的整数,p为0或1)所示的基团,碳原子数1~7的烷基,碳原子数2~7的烯基,碳原子数2~7的炔基,碳原子数6~15的芳基,

SO2X1(X1为

H、

F、或一个以上的氢可以被氟取代的烷基)所示的基团,

SO3X2(X2为

H、

F、或一个以上的氢可以被氟取代的烷基)所示的基团,或者,R1与R2键合而形成环状结构并且该环状结构中可包含多重键的、碳原子数2~7的烃基,所述取代基可以在它们的结构中包含一个以上的2~6价杂原子,一个以上的氢可以被氟或碳原子数0~7的官能团取代;[化学式2]式(II)中,R3为氧原子、碳原子数2~6的亚烷基、或碳原子数2~6的亚烯基,R4为碳原子数2~6的亚烷基、碳原子数2~6的亚烯基、式(ii

1)表示的基团、或式(ii

2)表示的基团,*表示键合位置,式(ii

1)中,R
41
为氧原子、碳原子数1~6的亚烷基、碳原子数2~6的亚烯基、或氧基亚甲基,式(ii

2)中,R
42
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2~6的烯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非水电解液,其中,所述R3为氧原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雄介野木荣信须黑雅博桑嶋佳子日高知哉藤原花英山崎穰辉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