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输出机构和水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5142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输出机构和水供给装置,其涉及水供给技术领域,所述水输出机构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向下延伸;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内形成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形成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管体侧壁的下部具有引流部。本申请能够解决用户在停止用水后管体内持续存在水的问题,从而降低管体内细菌滋生的可能,并避免后期出现滴水,以提高用户体验。以提高用户体验。以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输出机构和水供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供给
,特别涉及一种水输出机构和水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供给装置一般均通过水输出机构将水向外输出以供给用户使用。当水输出机构向下的管体停止向外输出水时,水在管体的出水口处由于存在表面张力的原因,能够停留在管体内。但是,水停留在管体内是不稳定的,在重力的作用下后期依然可能会向下缓慢滴落,这样会给用户造成体验感较差的感觉。另外一方面,管体中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水,这样容易造成管体内细菌滋生,不利于后期用户再次取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水输出机构和水供给装置,其不仅能够解决用户在停止用水后管体的出水口处会存在滴水的问题,还能够解决管体内细菌滋生的问题。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水输出机构,所述水输出机构包括:
[0006]第一流道;
[0007]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向下延伸;
[0008]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内形成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形成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管体侧壁的下部具有引流部。
[0009]优选地,沿着所述第一管体的周向方向,所述引流部呈在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方向上高低起伏的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引流部包括以下之一:缺口、沿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方向向下突出的突出部。
[0011]优选地,当所述引流部包括缺口时,所述缺口的长度大于等于4mm;和/或,所述缺口的宽度大于等于1mm。
[0012]优选地,所述缺口呈矩形形状或者梯形形状,或者,所述缺口的上部呈矩形,下部呈梯形。
[0013]优选地,所述引流部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管体侧壁上与第二流道连通的贯穿孔。
[0014]优选地,所述水输出机构还包括:
[0015]端口,所述端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相连,所述端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相连。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由易导热材料制成。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由金属材质制成。
[0019]优选地,所述水输出机构还包括:
[0020]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外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形成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二管体的下端形成第二出水口。
[0021]优选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出水口低于所述第二出水口。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三流道用于与热水供给单元的出口连通,以接收所述热水供给单元输出的热水。
[0023]优选地,所述端口用于与能够进行通断的排液管线相连通。
[0024]优选地,所述端口用于与水供给装置中的功能水供给单元连接,以接收所述功能水供给单元输出的功能水。
[0025]优选地,所述端口还用于与饮用水供给单元连接,以接收所述饮用水供给单元输出的饮用水。
[0026]优选地,所述水输出机构还包括:
[0027]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内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三管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端相连的所述端口。
[0028]一种水供给装置,所述水供给装置包括:
[0029]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水输出机构,所述水输出机构还包括:端口,其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
[0030]优选地,所述水供给装置还包括:
[0031]功能水生成单元,所述功能水生成单元的出口能与所述端口相连通;
[0032]具有第一开闭阀的排液管线,所述排液管线与所述端口相连接。
[0033]优选地,所述水供给装置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0034]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功能水生成单元的出口与所述端口处于连通状态,所述第一开闭阀处于关闭状态;
[0035]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功能水生成单元的出口与所述端口处于断开状态,所述第一开闭阀处于连通状态;
[0036]在所述第一状态结束后,所述水供给装置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0037]优选地,所述功能水生成单元生成的功能水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气泡水、富氧水、富氢水。
[0038]优选地,所述水输出机构还包括:
[0039]形成有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管体;
[0040]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外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形成有第三流道;
[0041]所述水供给装置还包括:
[0042]热水供给单元,所述第三流道能与所述热水供给单元的出口连通。
[0043]优选地,所述水供给装置还包括:
[0044]饮用水供给单元,所述饮用水供给单元的出口能与所述端口连通;
[0045]具有第一开闭阀的排液管线,所述排液管线与所述端口相连接。
[004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0047]本申请中的水输出机构给用户供水时,水经过第一流道后进入第一管体形成的第二流道,在第一管体形成的第二流道中向下流动最终从第一出水口流出。当水输出机构停
止向外供水时,第一管体侧壁下部的引流部破坏水本来在第一管体的第一出水口处的表面张力,此时,第一管体内的水可以从第一出水口快速向下排出,不会残留在第一管体内,这样以后,一方面第一出水口处不会出现有水滴落的现象,另外一方面,由于第一管体内没有残留水,因此,后期不易造成第一管体内细菌滋生,这样可以有利于保证后期用户再次取水时水的品质。
[0048]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0049]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
[005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输出机构在第一管体处的局部剖示意图;
[005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输出机构不显示第二管体时的立体结构图;
[005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输出机构显示第二管体时的立体结构图;
[005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引流部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5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引流部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55]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水输出机构第一管体处的部分爆炸图;
[0056]图7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输出机构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向下延伸;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内形成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一管体的下端形成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管体侧壁的下部具有引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管体的周向方向,所述引流部呈在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方向上高低起伏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包括以下之一:缺口、沿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方向向下突出的突出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引流部包括缺口时,所述缺口的长度大于等于4mm;和/或,所述缺口的宽度大于等于1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呈矩形形状或者梯形形状,或者,所述缺口的上部呈矩形,下部呈梯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一管体侧壁上与第二流道连通的贯穿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输出机构还包括:端口,所述端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相连,所述端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由金属材质制成。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输出机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外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之间形成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二管体的下端形成第二出水口。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出水口低于所述第二出水口。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流道用于与热水供给单元的出口连通,以接收所述热水供给单元输出的热水。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输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用于与能够进行通断的排液管线相连通。1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世媛周梦德吴瑶
申请(专利权)人:艾欧史密斯中国环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