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式中频乳腺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043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家用式中频乳腺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治疗电极和电极定位器,治疗仪本体与治疗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治疗仪本体向治疗电极提供电压,并采集治疗电极工作时的电流,所述治疗仪本体可根据电流调节向治疗电极提供的电压的频率,治疗电极贴附在患者的乳房部位,电极定位器套设在患者的乳头处,用于定位治疗电极在患者乳房部位的贴附位置;采用电疗的治疗方式,治疗效率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对人体产生电解刺激,提高了患者的使用体验;治疗仪本体可根据测得的生物阻抗值来调节输出的电压的频率,实现对不同类型乳腺疾病的治疗功能,满足了不同乳腺疾病患者的使用要求,提高了乳腺治疗仪的实用性。提高了乳腺治疗仪的实用性。提高了乳腺治疗仪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式中频乳腺治疗仪


[0001]本技术涉及乳腺疾病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家用式中频乳腺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乳腺治疗仪是一种辅助治疗乳腺疾病和乳房养护的医学仪器。
[0003]中国专利CN201910547430.8公开了一种乳腺科室用乳腺治疗仪,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安装有前盖,所述前盖的另一侧安装有治疗仪开关,所述治疗仪开关的另一侧安装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的上端安装有仪表,所述仪表的另一侧安装有温度调节器,所述温度调节器的另一侧设置电源孔,所述电源孔的另一侧安装有接头,所述接头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电线,所述连接电线的另一侧安装有治疗单元,两个所述治疗单元之间安装有松紧带,通过一系列的设计使得装置通过发热丝的加热,可以使药水透过人体的皮肤到达病灶,从而使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且使操作方法简便。
[0004]上述乳腺治疗仪通过发热丝的加热使药袋内部的药水挥发,并且药水挥发后透过人体的皮肤到达病灶,对患者的乳房部位进行活血散结的治疗,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样的治疗方法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乳腺治疗仪采用的是药水熏蒸治疗,因此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在治疗时治疗单元应与患者乳房部位的体表保持紧密贴合,而熏蒸所产生的药雾的温度大于人体的体表温度,随着治疗过程的进行,患者的乳房部位会产生红肿,影响了患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家用式中频乳腺治疗仪,采用电疗的治疗方式,治疗效率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对人体产生电解刺激,提高了患者的使用体验。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输出了一种家用式中频乳腺治疗仪,包括治疗仪本体、治疗电极和电极定位器,治疗仪本体与治疗电极电性连接,所述治疗仪本体向治疗电极提供电压,并采集治疗电极工作时的电流,所述治疗仪本体可根据电流调节向治疗电极提供的电压的频率,治疗电极贴附在患者的乳房部位,电极定位器套设在患者的乳头处,用于定位治疗电极在患者乳房部位的贴附位置。
[000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治疗仪本体包括功放模块、采集模块和微控制器,功放模块的输入端与微控制器的数模转换接口DAC电性连接,功放模块的输出端与治疗电极电性连接,采集模块的输入端采集治疗电极工作时的电流,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的模数转换接口ADC电性连接,微控制器向功放模块提供电压,并可根据电流调节向功放模块提供的电压的频率。
[0008]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功放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U1、功率放大器U2、电阻R1、R2、R3、R4、R5、R6、电容C1、C2、C3、C4、C5和变压器T1;电阻R1的一端与微控制器的数模转换接口DAC电性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1电性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2接
地,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5与5V电源、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3与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4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U2的引脚4电性连接,功率放大器U2的引脚2与电容C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功率放大器U2的引脚1与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5V电源电性连接,功率放大器U2的引脚3和引脚7均接地,功率放大器U2的引脚6与5V电源、电容C5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功率放大器U2的引脚5与变压器T1中第一线圈的一端电性连接,功率放大器U2的引脚8与变压器T1中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变压器T1中第二线圈的两端与治疗电极电性连接。
[0009]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采集模块包括变压器TR1、稳压器U3、电阻R7、R8、R9、R10、R11、二极管D1、D2、D3、D4和电容C6、C7;变压器TR1中第一线圈的两端与治疗电极电性连接,变压器TR1中第二线圈的一端与电阻R7的一端、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阴极电性连接,变压器TR1中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电阻R7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与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二极管D1的阴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与电阻R8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稳压器U3的引脚3、电容C7的一端电性连接后接地,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稳压器U3的引脚1和引脚2、电容C7的另一端、电阻R11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微控制器的模数转换接口ADC电性连接。
[00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治疗电极为扇环形结构。
[00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电极定位器上开设有第一镂空和第二镂空,第一镂空套设在患者的乳头上,第二镂空与治疗电极相适配,用于定位治疗电极。
[0012]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镂空开设在电极定位器的中心处。
[0013]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治疗电极和第二镂空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治疗电极与两个第二镂空一一对应。
[0014]更进一步优选的,两个第二镂空以第一镂空的中心呈180
°
对称分布。
[0015]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极定位器上还开设有第三镂空,第三镂空供治疗仪本体与治疗电极之间的导线进行走线。
[0016]本技术的中频乳腺治疗仪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采用电疗的治疗方式,治疗效率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对人体产生电解刺激,提高了患者的使用体验;
[0018](2)治疗仪本体可根据测得的生物阻抗值来调节输出的电压的频率,实现对不同类型乳腺疾病的治疗功能,满足了不同乳腺疾病患者的使用要求,提高了乳腺治疗仪的实用性;
[0019](3)设置电极定位器,避免了治疗仪本体所测得的生物阻抗值存在偏差,提高了治疗仪本体的测量精准性,提高了乳腺治疗仪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中频乳腺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中频乳腺治疗仪的原理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电机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功放模块和采集模块的接线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微控制器的接线图;
[0026]图中:1、治疗仪本体;11、功放模块;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式中频乳腺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仪本体(1)、治疗电极(2)和电极定位器(3),其中,治疗仪本体(1)与治疗电极(2)电性连接,所述治疗仪本体(1)向治疗电极(2)提供电压,并采集治疗电极(2)工作时的电流,所述治疗仪本体(1)可根据电流调节向治疗电极(2)提供的电压的频率;治疗电极(2)贴附在患者的乳房部位;电极定位器(3)套设在患者的乳头处,用于定位治疗电极(2)在患者乳房部位的贴附位置;所述治疗仪本体(1)包括功放模块(11)、采集模块(12)和微控制器(13),其中,功放模块(11)的输入端与微控制器(13)的数模转换接口DAC电性连接,功放模块(11)的输出端与治疗电极(2)电性连接;采集模块(12)的输入端采集治疗电极(2)工作时的电流,采集模块(12)的输出端与微控制器(13)的模数转换接口ADC电性连接;微控制器(13)向功放模块(11)提供电压,并可根据电流调节向功放模块(11)提供的电压的频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式中频乳腺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功放模块(11)包括运算放大器U1、功率放大器U2、电阻R1、R2、R3、R4、R5、R6、电容C1、C2、C3、C4、C5和变压器T1;电阻R1的一端与微控制器(13)的数模转换接口DAC电性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1电性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2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5与5V电源、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3与电阻R2的一端电性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引脚4与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功率放大器U2的引脚4电性连接,功率放大器U2的引脚2与电容C4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功率放大器U2的引脚1与电阻R6的一端电性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5V电源电性连接,功率放大器U2的引脚3和引脚7均接地,功率放大器U2的引脚6与5V电源、电容C5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功率放大器U2的引脚5与变压器T1中第一线圈的一端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烽林绍浩毛贤科黄彪杨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协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