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朝汉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94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摩托车,涉及摩托车设备技术领域。一种新型摩托车包括:摩托车架,摩托车架包括主梁、车身架和梁管,车身架设置在主梁上;梁管包括前梁管和后梁管,主梁包括前主梁和后主梁,前主梁和后主梁的一端铰接;前梁管和后梁管的一端分别与车身架的前后两侧连接,前梁管和后梁管另一端分别与前主梁和后主梁连接;前主梁和后主梁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对碰撞进行缓冲、抵抗,对骑车人员进行保护并有效降低车体重量。保护并有效降低车体重量。保护并有效降低车体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摩托车


[000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
[0003]但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相较汽车,其防护性能较差,当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意外与其它物体撞击时,往往依靠固定在摩托车车架上的护杠和车身对碰撞进行缓冲、抵抗,对摩托车及骑车人员保护不够,容易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且单纯增加防护板和车架强度,不仅增加车身重量和减震难度,起到的防护作用也非常有限。
[0004]鉴于此,我们现提出一种新型摩托车,用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摩托车,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对碰撞进行缓冲、抵抗,对骑车人员进行保护并有效降低车体重量。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新型摩托车,其包括摩托车架,摩托车架包括主梁、车身架和梁管,车身架设置在主梁上;梁管包括前梁管和后梁管,主梁包括前主梁和后主梁,前主梁和后主梁的一端铰接;前梁管和后梁管的一端分别与车身架的前后两侧连接,前梁管和后梁管另一端分别与前主梁和后主梁连接;前主梁和后主梁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
[0008]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上述车身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滑槽,前主梁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凹槽,铰接凹槽的两侧设置有连接通孔,后主梁的顶部设置有与铰接凹槽形状适配的铰接块,铰接块两侧分别设置有穿过铰接凹槽的两侧连接通孔的铰接杆;铰接杆与连接滑槽滑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上述连接滑槽延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弧形,其两端向上弯曲。
[0010]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上述车身架的顶端面向下凹陷,车身架的前端设置有护板,护板与车身架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上述缓冲装置包括支撑杆和外筒,外筒的一端开口,外筒内设置有内筒,支撑杆与内筒套接;支撑杆处于外筒内的一端设置有分隔板,其另一端与前主梁铰接,外筒与后主梁铰接;内筒的侧壁设置有若干排液孔和回液孔。
[0012]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上述支撑杆外套设有缓冲弹簧。
[0013]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上述前梁管和后梁管与前主梁和后主梁连接的一端的底部均设置有辅助缓冲装置。
[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5]现有的摩托车往往依靠固定在摩托车车架上的护杠和车身对碰撞进行缓冲、抵抗,对摩托车及骑车人员保护不够,容易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摩托车,其包括摩托车架,摩托车架包括主梁、车身架和梁管,车身架设置在主梁上;梁管包括前梁管和后梁管,主梁包括前主梁和后主梁,前主梁和后主梁的一端铰接;前梁管和后梁管的一端分别与车身架的前后两侧连接,前梁管和后梁管另一端分别与前主梁和后主梁连接;前主梁和后主梁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
[0016]本技术通过设置前主梁和后主梁铰接,铰接的前主梁和后主梁可以有效降低行驶过程中的振动,避免传统的固定结构车架将振动直接传导至驾驶者;同时,当发生碰撞时,铰接的前主梁和后主梁可有效缓冲冲击力,配合缓冲装置可有效降低碰撞造成的直接伤害。
[0017]本技术还设置有弧形的连接滑槽,主梁通过设置铰接杆与连接滑槽连接,使得当发生碰撞时,通过连接滑槽移动主梁位置,将冲击力由横向变为纵向进一步避免冲击力直接对驾驶者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车身架的主视剖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前主梁的左视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内筒的主视剖视图。
[0022]图标:1、车身架;2、前梁管;3、后梁管;4、前主梁;5、后主梁;6、辅助缓冲装置;7、连接滑槽;8、铰接凹槽;9、连接通孔;10、铰接块;11、铰接杆;12、支撑杆;13、外筒;14、内筒;15、分隔板;16、排液孔;17、回液孔;18、缓冲弹簧;19、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4]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照图1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摩托车,其包括摩托车架,摩托车架包括主梁、车身架1和梁管,车身架1设置在主梁上;梁管包括前梁管2和后梁管3,主梁包括前主梁4和后主梁5,前主梁4和后主梁5的一端铰接;前梁管2和后梁管3的一端分别与车身架1
的前后两侧连接,前梁管2和后梁管3的另一端分别与前主梁4和后主梁5连接;前主梁4和后主梁5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
[0027]现有的摩托车往往依靠固定在摩托车车架上的护杠和车身对碰撞进行缓冲、抵抗,对摩托车及骑车人员保护不够,容易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本技术通过设置前主梁4和后主梁5铰接,铰接的前主梁4和后主梁5可以有效降低行驶过程中的振动,避免传统的固定结构车架将振动直接传导至驾驶者;同时,当发生碰撞时,铰接的前主梁4和后主梁5可有效缓冲冲击力,配合缓冲装置可有效降低碰撞造成的直接伤害。
[0028]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上述车身架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滑槽7,前主梁4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凹槽8,铰接凹槽8的两侧设置有连接通孔9,后主梁5的顶部设置有与铰接凹槽8形状适配的铰接块10,铰接块10两侧分别设置有穿过铰接凹槽8的两侧连接通孔9的铰接杆11;铰接杆11与连接滑槽7滑动连接。本技术的主梁通过设置铰接杆11与连接滑槽7连接,使得当发生碰撞时,通过连接滑槽7移动主梁位置,将冲击力由横向变为纵向进一步避免冲击力直接对驾驶者造成伤害。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滑槽7与铰接杆11间的摩擦力可调整至合适程度避免不必要的位移,也可以通过设置阻尼部增加摩擦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托车架,所述摩托车架包括主梁、车身架和梁管,所述车身架设置在所述主梁上;所述梁管包括前梁管和后梁管,所述主梁包括前主梁和后主梁,所述前主梁和所述后主梁的一端铰接;所述前梁管和所述后梁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车身架的前后两侧连接,所述前梁管和所述后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主梁和所述后主梁连接;所述前主梁和所述后主梁之间设置有缓冲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滑槽,所述前主梁的顶部设置有铰接凹槽,所述铰接凹槽的两侧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后主梁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铰接凹槽形状适配的铰接块,所述铰接块两侧分别设置有穿过所述铰接凹槽的两侧所述连接通孔的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与所述连接滑槽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摩托车,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朝汉
申请(专利权)人:韦朝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