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找寻鼻腔端的人工泪小管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85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找寻鼻腔端的人工泪小管组件,包括硅胶引流管、自发光软性探针和特制探钩,硅胶引流管和自发光软性探针通过插接方式连接;硅胶引流管为一体制成的中空的管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头端膨大的泪小点栓、连接管和泪道引流管,泪小点栓为椭圆形帽状结构,且泪小点栓中心处设有与连接管连通的圆形孔,连接管的中心轴线和泪道引流管的中心轴线夹角为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找寻鼻腔端的人工泪小管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找寻鼻腔端的人工泪小管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泪小管断裂是一种常见的眼附属器外伤,在眼外伤和眼睑裂伤中的发生率很高,分别为36%和16%。如此高的机率是由于眼睑周围的解剖结构特殊,当有外力作用于内眦部时,鼻根的抵抗及伤者本能的自我躲避保护使外力的力量转移至内眦部颞侧,继而导致泪小管断裂及眼睑裂伤。下泪小管断裂在临床中更为常见,约占70%,上泪小管断裂为25%,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的发生率为5%。下泪小管功能更为重要,泪液引流主要依靠下泪小管,占总引流量的的75%~80%。故临床上的针对泪小管断裂的处理通常是为了吻合断裂的下泪小管。
[0003]泪小管断裂处理不良会导致如永久性溢泪、内眦畸形等问题出现。一般认为泪小管断裂需要在24h内进行处理,否则影响预后。但是由于目前针对泪小管断裂的手术对大部分医生来说仍有难度,在一些偏远或医疗水平有限地区常常有患者因处理不及时造成患者预后不良,影响生活质量。
[0004]现有的人工泪小管包括硬膜外导管、带有球头钢丝引导针的硅胶引流管以及新型的RS型泪道引流管。由于硬膜外导管易造成泪小点豁裂、眼睑外翻、泪点息肉等不良影响,加上其舒适度差、异物感强等特点,已经逐渐被硅胶管代替,硅胶软管质软、对周围组织刺激性小、组织相容性好、手术相关并发症少,有促进断端生长、瘢痕形成,减少息肉形成的优点。
[0005]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是借助人工泪小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方式,吻合过程中首先要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将人工泪管经泪点、颞侧断端、鼻侧断端、再经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探入鼻腔,在鼻腔内找到人工泪管一端,完成置管。人工泪管一般需支撑2~6个月,以保证泪小管断端的正确对位和黏膜的良好愈合。这个过程中的主要难点在于寻找在鼻腔内的泪小管鼻侧端。这是因为首先人工泪小管的结构细长,泪小管邻近组织解剖结构精细,手术操作范围本身就峡小,其次鼻腔视野暗,不利于观察和操作,再加上人工泪小管管腔细,鼻侧端易陷入复杂的鼻组织中,加大了寻找难度,同时鼻腔和咽喉通路紧邻,术中也有可能直接探入咽喉。这些原因使得术中手术医师在术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又可能因为长时间无法找到断端直接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术中造成鼻黏膜的损伤甚至出血。为此很多临床上试图更好得利用鼻内窥镜找到鼻腔中的泪小管,研究表明鼻内窥镜的应用可以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和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但该技术存在操作门槛高等弊端,未被广泛应用。现在的大部分泪小管吻合术中找寻人工泪小管鼻侧端大多依靠手术医生本人的经验,所以对很多青年医生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便于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找寻鼻腔端的人工泪小管组件,设计新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快速的帮助术者找到鼻腔内的泪道引流管,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成为简单实用的术中辅助泪道引流管自鼻腔取出的装置。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便于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找寻鼻腔端的人工泪小管组件,包括硅胶引流管、自发光软性探针和特制探钩,硅胶引流管和自发光软性探针通过插接方式连接;
[0009]硅胶引流管为一体制成的中空的管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头端膨大的泪小点栓、连接管和一端为开口的泪道引流管,连接管连接在泪道引流管的开口端,泪小点栓为椭圆形帽状结构,且泪小点栓中心处设有与连接管连通的圆形孔,连接管的中心轴线和泪道引流管的中心轴线夹角为30
°‑
45
°

[0010]自发光软性探针为两端为盲端、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管内含有光致储能夜光粉;
[0011]特质探钩为一端呈勾状的钢丝。
[0012]进一步,硅胶引流管的长度为150mm

170mm,外径为0.8mm

0.9mm、内径为0.5mm

0.6mm。
[0013]进一步,硅胶引流管的长度为150mm,外径为0.8mm、内径为0.5mm。
[0014]进一步,自发光软性探针为硬质聚乙烯管,其长度为150mm

170mm,外径为0.8mm

0.9mm,内径为0.5mm

0.6mm。
[0015]进一步,自发光软性探针的长度为150mm,外径为0.8mm,内径为0.5mm。
[0016]进一步,特质探钩为总长100mm

150mm、直径0.8mm

1mm的钢丝。进一步,特质探钩的另一端呈圆形膨胀,便于取用,中部设有三角形柄,便于操作者手持中更加稳定。
[0017]进一步,自发光软性探针的一端设有用于插设硅胶引流管的连接头,另一端的端部呈圆弧状。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便于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找寻鼻腔端的人工泪小管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0019]本技术所述的便于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找寻鼻腔端的人工泪小管组件的自发光软性探针在使用时能够发光,便于医生寻找其所在位置,特质探钩可用于拨开鼻腔,便于自发光软性探针伸出。该结构可有效提高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找寻人工泪小管鼻侧段的效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帮助在人工泪小管置入阶段收集泪液,提高患者舒适性,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硅胶引流管和自发光软性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特制探钩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硅胶引流管;11

泪小点栓;12

连接管;13

泪道引流管;2

自发光软性探针;21

连接头;3

特制探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找寻鼻腔端的人工泪小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胶引流管、自发光软性探针和特制探钩,硅胶引流管和自发光软性探针通过插接方式连接;硅胶引流管为一体制成的中空的管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头端膨大的泪小点栓、连接管和一端开口的泪道引流管,连接管连接在泪道引流管的开口端,泪小点栓为椭圆形帽状结构,且泪小点栓中心处设有与连接管连通的圆形孔,连接管的中心轴线和泪道引流管的中心轴线夹角为30

45
°
;自发光软性探针为两端为盲端、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管内含有光致储能夜光粉;特质探钩为一端呈勾状的钢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找寻鼻腔端的人工泪小管组件,其特征在于:硅胶引流管的长度为150mm

170mm,外径为0.8mm

0.9mm、内径为0.5mm

0.6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找寻鼻腔端的人工泪小管组件,其特征在于:硅胶引流管的长度为150mm,外径为0.8mm、内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金国毛春洁贺紫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