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79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载电源散热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结构,包括放置壳,所述放置壳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冷却液储存罐,所述冷却液储存罐的前侧连通有液泵,所述液泵的出液端连通有延伸至放置壳内侧底壁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于冷却液储存罐的后侧,所述放置壳的内侧右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冷却管顶部的电源主体,所述放置壳的内侧右壁固定安装有位于电源主体上方的散热片,所述安装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风向朝下的第一散热风扇,所述放置壳的内侧设置有两组呈对称分布且分别位于电源主体前后两侧的辅助散热组件。该高效散热结构,具备了对车载电源进行液体导热与气流多重散热,提高了车载电源的散热效率的优点。提高了车载电源的散热效率的优点。提高了车载电源的散热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电源散热
,具体为一种高效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通常是采用车载电源驱动,车载电源又被称为电源逆变器或电源转换器,通常小车输出电压为12V,而货车输出电压为24V,逆变器可以将12V或24V电源转换成220V的交流电,车载电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
[0003]现有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载电源,通常是采用鳍片与散热风扇的配合进行散热,但是传统的车载电源散热结构通常只配置有一个散热风扇,单个的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散热效果较差,且空气流通速度较慢,导致散热效率并不理想,故而提出一种高效散热结构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结构,具备对车载电源进行液体导热与气流多重散热,提高了车载电源的散热效率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车载电源散热结构通常只配置有一个散热风扇,单个的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的散热效果较差,且空气流通速度较慢,导致散热效率并不理想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散热结构,包括放置壳,所述放置壳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冷却液储存罐,所述冷却液储存罐的前侧连通有液泵,所述液泵的出液端连通有延伸至放置壳内侧底壁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连通于冷却液储存罐的后侧,所述放置壳的内侧右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冷却管顶部的电源主体,所述放置壳的内侧右壁固定安装有位于电源主体上方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风向朝下的第一散热风扇,所述放置壳的内侧设置有两组呈对称分布且分别位于电源主体前后两侧的辅助散热组件,所述放置壳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的通风孔,所述放置壳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口;
[0008]后侧所述辅助散热组件包括有L型安装架和第二散热风扇,所述L型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放置壳的内侧底壁且延伸至其内侧后壁,所述第二散热风扇固定安装于L型安装架的后侧。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该高效散热结构,通过在电源主体底部设置冷却管,通过液泵将冷却液储存罐内的冷却液输送至冷却管进行循环散热,再配合第一散热风扇和辅助散热组件与散热片的配合,对放置壳内部进行气流循环散热,具备了对车载电源进行液体导热与气流多重散热,提高了车载电源的散热效率的优点。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进一步,所述冷却管的覆盖范围不超过电源主体的底部,且所述冷却管位于电源主体底部的一端呈蛇形弯曲状。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蛇形弯曲的冷却管,增加了与电源主体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电源主体底部的散热效率。
[0014]进一步,所述放置壳的内侧前后两壁均开设有位于散热片顶部的滑槽,两侧所述滑槽的内侧滑动安装有灰尘过滤板。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滑槽与灰尘过滤板的配合,可以便于对灰尘过滤板进行安装,从而对进入散热片的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
[0016]进一步,所述灰尘过滤板呈L形状,且所述灰尘过滤板弯曲覆盖于散热片,的顶部。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灰尘过滤板将散热片全面覆盖,对进入散热片的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
[0018]进一步,所述灰尘过滤板的左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凸块,所述凸块的顶部呈弧面状。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灰尘过滤板顶部设置的凸块,便于将灰尘过滤板向左拉动进行取出。
[0020]进一步,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散热片呈等距分布于放置壳的内侧右壁。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散热片,可以增加导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0022]进一步,每侧所述辅助散热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且每侧三个所述辅助散热组件呈等距分布于放置壳的内部。
[00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每侧设置三个第二散热风扇,可以增加放置壳内部的空气流通量,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图中A处放大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结构俯视截面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结构左视截面图。
[0028]图中:1、放置壳;2、冷却液储存罐;3、液泵;4、冷却管;5、电源主体;6、散热片;7、安装环;8、第一散热风扇;9、辅助散热组件;91、L型安装架;92、第二散热风扇;10、通风孔;11、电源接口;12、滑槽;13、灰尘过滤板;14、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中,由图1

4给出,一种高效散热结构,本技术包括放置壳1,放置壳1的
左侧固定安装有冷却液储存罐2,冷却液储存罐2的前侧连通有液泵3,液泵3的出液端连通有延伸至放置壳1内侧底壁的冷却管4,冷却管4的另一端连通于冷却液储存罐2的后侧,放置壳1的内侧右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冷却管4顶部的电源主体5,放置壳1的内侧右壁固定安装有位于电源主体5上方的散热片6,散热片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环7,安装环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风向朝下的第一散热风扇8,放置壳1的内侧设置有两组呈对称分布且分别位于电源主体5前后两侧的辅助散热组件9,放置壳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的通风孔10,放置壳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口11;
[0031]后侧辅助散热组件9包括有L型安装架91和第二散热风扇92,L型安装架91固定安装于放置壳1的内侧底壁且延伸至其内侧后壁,第二散热风扇92固定安装于L型安装架91的后侧。
[0032]其中,冷却管4的覆盖范围不超过电源主体5的底部,且冷却管4位于电源主体5底部的一端呈蛇形弯曲状。
[0033]通过蛇形弯曲的冷却管4,增加了与电源主体5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电源主体5底部的散热效率。
[0034]其中,放置壳1的内侧前后两壁均开设有位于散热片6顶部的滑槽12,两侧滑槽12的内侧滑动安装有灰尘过滤板13。
[0035]通过滑槽12与灰尘过滤板13的配合,可以便于对灰尘过滤板13进行安装,从而对进入散热片6的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
[0036]其中,灰尘过滤板13呈L形状,且灰尘过滤板13弯曲覆盖于散热片6,的顶部。
[0037]使得灰尘过滤板13将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结构,包括放置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壳(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冷却液储存罐(2),所述冷却液储存罐(2)的前侧连通有液泵(3),所述液泵(3)的出液端连通有延伸至放置壳(1)内侧底壁的冷却管(4),所述冷却管(4)的另一端连通于冷却液储存罐(2)的后侧,所述放置壳(1)的内侧右壁固定安装有位于冷却管(4)顶部的电源主体(5),所述放置壳(1)的内侧右壁固定安装有位于电源主体(5)上方的散热片(6),所述散热片(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环(7),所述安装环(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风向朝下的第一散热风扇(8),所述放置壳(1)的内侧设置有两组呈对称分布且分别位于电源主体(5)前后两侧的辅助散热组件(9),所述放置壳(1)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的通风孔(10),所述放置壳(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口(11);后侧所述辅助散热组件(9)包括有L型安装架(91)和第二散热风扇(92),所述L型安装架(91)固定安装于放置壳(1)的内侧底壁且延伸至其内侧后壁,所述第二散热风扇(92)固定安装于L型安装架(91)的后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旷曾祥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怀格芯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