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污水处理智能加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463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印染污水处理智能加药系统,包括污水池、加药装置和控制台,污水池包括入水池和处理池,加药装置包括清水池、药剂腔和搅拌罐,清水池和药剂腔分别与搅拌罐连通,检测槽内置有水质检测芯片且与入水池连通,搅拌罐和处理池之间设有预备池,控制台分别与水质检测芯片、药剂腔和预备池控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污水池分为入水池和处理池,使杂质沉淀在入水池内且入水池的污水通过水泵抽至检测槽内进行水质检测并汇总至控制台;药剂腔内的药剂与清水注入搅拌罐内进行搅拌,最终流至预备池内;控制台根据水质结果控制预备池上的控制阀门,注入药剂进行污水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自动化水平高且处理效果好,适合推广。适合推广。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染污水处理智能加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的是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印染污水处理智能加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印染废水是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印染企业每年的印染污水处理成本较高,而印染污水处理环节中,加药成本又是占比较高的一个环节,其次,印染污水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产生并且不同的印染物产生的污水水质不同,存在水质波动的问题,因此现有大部分的加药装置都是采用人工添加的方式,依靠人工经验的方法,在入水水质动态而加药方式静态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出水水质达标,很经常出现过量加药的问题,并且加药过程具有复杂性,由于药品种类繁多,反应过程不确定性,动态加药难度很高,是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以此,我们提出一种印染污水处理智能加药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3]为了解决污水处理池需要人工加药,劳动强度大且容易加药过量的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公告号:CN218465534U,公开了一种自动加药剂的污水处理装置,该技术包括污水处理罐,污水处理罐的内腔安装有搅拌轴,污水处理罐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药剂桶和第二药剂桶,搅拌轴的上端贯穿污水处理罐顶部并与其转动连接,搅拌轴的上端通过旋转接头与进液管连接,搅拌轴的外部呈圆周安装有若干个弧形加液管,搅拌轴上安装有接触板,还包括密封单元。该技术利用高压水从弧形加液管中喷出为搅拌轴提供旋转的动力,边搅拌边自动加入药剂,无需人员控制进行加药操作,可降低本污水处理设备的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
[0004]该方案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印染污水是根据生产不断的产生,并且不同的印染物产生的污水水质不同,水质处于波动状态,如果只是按照没有根据不同的污水水质进行加药,很容易出现处理效果不好,从而影响污水排放,影响环境的问题;同时,印染污水的药剂种类多样,很多需要提前进行稀释搅拌形成药水,不然还很容易因为药效不佳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印染污水加药系统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其能够根据水质的波动进行自动加药,并且能够实现提前配置好药剂的功能,实现最佳的药效,有效提高印染污水加药系统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公开的是一种印染污水处理智能加药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印染污水处理智能加药系统,包括污水池、加药装置和控制台,所述污水池包括相互连通的入水池和处理池,所述污水池顶部设有铁架,所述加药装置固设于所述铁架顶部,所述加药装置包括清水池、药剂腔和搅拌罐,所述清水池和所述药剂腔分别与所述搅
拌罐连通,所述铁架一侧设有检测槽,该检测槽内置有水质检测芯片且通过水管与所述入水池连通,所述搅拌罐和所述处理池之间设有预备池,所述控制台固设于所述铁架一侧且分别与所述水质检测芯片、所述药剂腔和所述预备池控制连接。
[0008]更进一步,所述药剂腔和所述预备池装设有控制阀门,该控制阀门与所述控制台控制连接。
[0009]更进一步,所述入水池和所述清水池内底部装设水泵。
[0010]更进一步,所述搅拌罐顶部设有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驱动端向下且装设有搅拌杆,该搅拌杆穿设所述搅拌罐体延伸至底部。
[0011]更进一步,所述加药装置有若干个。
[0012]更进一步,所述检测槽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中间设有挡板,该挡板中间设有出水口,所述水质检测芯片装设于所述挡板,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入水池连通。
[0013]通过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本技术首先通过污水池分为相互连通的入水池和处理池,使得污水的杂质沉淀在入水池内避免影响处理,且入水池内置水泵将污水不断地抽至检测槽内进行水质检测并最终汇总至控制台上;接着,将不同的药剂存储在不同的药剂腔内,并与清水池内的清水一并注入搅拌罐内进行充分反应和搅拌,达到最佳药效,最终流至预备池内;最后,控制台根据检测芯片提供的水质结果控制预备池上的控制阀门开启,分别注入相应的药剂,使印染污水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无需人工干预,并且检测槽内的污水循环的流至入水池内,十分环保,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自动化水平高且处理效果好,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检测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印染污水处理智能加药系统,包括污水池1、加药装置2和控制台3,所述污水池1包括相互连通的入水池11和处理池12,所述污水池1顶部设有铁架4,所述加药装置2固设于所述铁架4顶部,所述加药装置2包括清水池21、药剂腔22和搅拌罐23,所述清水池21和所述药剂腔22分别与所述搅拌罐23连通,所述铁架4一侧设有检测槽5,该检测槽5内置有水质检测芯片51且通过水管与所述入水池11连通,所述搅拌罐23和所述处理池12之间设有预备池6,所述控制台3固设于所述铁架4一侧且分别与所述水质检测芯片51、所述药剂腔22和所述预备池6控制连接。
[0020]更进一步,所述药剂腔22和所述预备池6装设有控制阀门7,该控制阀门7与所述控制台3控制连接。
[0021]更进一步,所述入水池11和所述清水池21内底部装设水泵8。
[0022]更进一步,所述搅拌罐23顶部设有旋转电机231,该旋转电机231驱动端向下且装设有搅拌杆232,该搅拌杆232穿设所述搅拌罐23体延伸至底部。
[0023]更进一步,所述加药装置2有若干个。
[0024]更进一步,所述检测槽5分别设有进水口52和出水口53且中间设有挡板54,该挡板54中间设有出水口55,所述水质检测芯片51装设于所述挡板54,所述出水口53与所述入水池11连通。
[0025][实施例][0026]首先,将不同反应药品注入至不同的药剂腔22内,接着,控制台3控制控制阀门7开启,使药剂腔22内的药剂注入搅拌罐23内,并将清水池21内的水一并注入搅拌罐23内,通过搅拌杆232进行充分搅拌后流至预备池6内,再接着,印染污水从入水池11进入并流至处理池12内,在此过程中,通过入水池11内的水泵8不断的将小部分污水抽至检测槽5内,通过水质检测芯片51对印染污水进行实时检测并且将结果反馈至控制台3,最后,控制台3根据水质检测结果控制预备池6上的控制阀门7开启,使不同预备池6内的药剂流至处理池12进行污水处理,同时检测槽5的印染污水通过出水口55流至入水池内11进行处理。
[0027]通过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8]本技术首先通过污水池分为相互连通的入水池和处理池,使得污水的杂质沉淀在入水池内避免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染污水处理智能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池、加药装置和控制台,所述污水池包括相互连通的入水池和处理池,所述污水池顶部设有铁架,所述加药装置固设于所述铁架顶部,所述加药装置包括清水池、药剂腔和搅拌罐,所述清水池和所述药剂腔分别与所述搅拌罐连通,所述铁架一侧设有检测槽,该检测槽内置有水质检测芯片且通过水管与所述入水池连通,所述搅拌罐和所述处理池之间设有预备池,所述控制台固设于所述铁架一侧且分别与所述水质检测芯片、所述药剂腔和所述预备池控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印染污水处理智能加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腔和所述预备池装设有控制阀门,该控制阀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昱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