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及穿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419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及穿筋方法,包括伸缩套管、钢筋引导机构、第一牵引线绳、支撑管及张紧夹具,钢筋引导机构转动连接在伸缩套管的管壁;第一牵引线绳穿设在伸缩套管内并与钢筋引导机构固定连接;支撑管与伸缩套管组成T型管架,支撑管内穿设有第二牵引线绳用于向上拉动第一牵引线绳;张紧夹具固定在支撑管远离伸缩套管的一端,张紧夹具与第二牵引线绳的另一端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伸缩套管可以根据楼板板跨间距进行调节,当钢筋敷设完成后,张紧夹具可以使第一牵引线绳拉动钢筋引导机构,钢筋引导机构沿伸缩套管转动从而降低其高度,完成钢筋的放置。完成钢筋的放置。完成钢筋的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及穿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装配式施工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及穿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在建筑中应用的推进,装配式免支模、装配式叠合楼板、钢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应用越发广泛,装配式楼板中底部为预制底板+部分桁架钢筋,传统装配式免支模、装配式叠合楼板、钢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施工工艺中,现场钢筋敷设通常不会采用φ12以上的钢筋,且穿筋方式普遍采用钢筋钩辅助穿筋,由于钢筋具有冷弯性能,当悬臂端过长时,钢筋则会向下弯曲;操作工人在穿筋作业时,需要在整跨板面内循环往复,沿钢筋桁架敷设方向需要反复调整需要提升钢筋的位置(由于钢筋底部设有保护层垫块,工人在穿插钢筋时,钢筋过长时,其一端会向下弯曲,施工工人需要沿钢筋敷设方向,调整在钢筋网片的不同位置,通过钢筋钩钩起钢筋,将钢筋绑扎连接成网片形式),这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工,穿筋效率也极低。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及穿筋方法,减少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穿筋的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周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及穿筋方法,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包括:
[0007]伸缩套管,所述伸缩套管包括外套管和内衬杆;所述外套管轴向管壁上开设有通长滑槽;所述内衬杆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内衬杆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外套管的两端,两根所述内衬杆一端伸出所述外套管,另一端为滑动端并设在所述外套管的内腔中;
[0008]钢筋引导机构,所述钢筋引导机构设在所述外套管的管壁和所述内衬杆伸出所述外套管的端部外壁上,用于进行钢筋的传递;
[0009]第一牵引线绳,所述第一牵引线绳设在所述外套管的内腔中且其两端沿所述内衬杆的外壁延伸,所述第一牵引线绳与所述钢筋引导机构固定连接,通过第一牵引线绳的拉动,可以使钢筋引导机构放置敷设好的钢筋;
[0010]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伸缩套管的外壁上并与其组成T型管架,所述支撑管内沿其轴向穿设有第二牵引线绳,所述第二牵引线绳的一端贯穿所述伸缩套管与所述第一牵引线绳固定,用于向上拉动所述第一牵引线绳;
[0011]张紧夹具,所述张紧夹具固定在所述支撑管远离所述伸缩套管的一端,所述张紧夹具与所述第二牵引线绳的另一端固定。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伸缩套管可以根据楼板板跨间距进行调节,钢筋由伸缩套管的一端通过钢筋引导机构进行传递,当钢筋敷设完成后,张紧夹具通过拉动第二牵引线绳从而带动第一牵引线绳进行收缩,第一牵引线绳拉动钢筋引导机构,钢筋引导机构沿伸缩套管转动从而降低其高度,完成钢筋的放置。本专利技术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在使用时大大节省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钢筋安装的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
[0013]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中,所述钢筋引导机构包括L型安装板、万向轮及导向轮;多个所述L型安装板分别固定在所述外套管的管壁与所述内衬杆伸出所述外套管的端部;所述万向轮转动连接在所述L型安装板横板的外壁面上用于驱动所述L型安装板的行走;所述导向轮转动连接在所述L型安装板竖板的外壁面上用于传递钢筋;其中,所述第一牵引线绳在所述外套管的内腔中通过通长滑槽与多个所述L型安装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牵引线绳的两端沿所述内衬杆的外壁延伸后,并与设在所述内衬杆端部的L型安装板固定连接。万向轮驱动穿筋工具行走,通过导向轮传递钢筋,可以保证钢筋的标高和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当钢筋敷设完成后,通过张紧夹具控制第一牵引线绳向上拉动L型安装板,使其转动,进而降低导向轮的高度,完成钢筋的放置工作。
[0014]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中,所述L型安装板竖板内壁面与所述外套管的管壁之间固定有扭力弹簧。当钢筋放置完成后,松开张紧夹具,扭力弹簧可以使L型安装板自动复位,通过推动支撑杆,使穿筋工具移动到下一待穿筋位置,进行下一个穿筋循环作业。
[0015]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及穿筋方法中,所述扭力弹簧的扭矩为5~20N
·
mm。扭力弹簧能够在L型安装板转动放置钢筋完成后,使L型安装板自动复位,避免的人工复位的繁琐,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和降低了劳动强度。
[0016]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中,所述外套管管口处的内壁上垂直固定有第一固定柱,所述内衬杆滑动端的外壁垂直固定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与所述第二固定柱错位布置;所述第一牵引线绳自所述外套管的内腔中穿入,并沿所述内衬杆的外壁延伸,所述第一牵引线绳呈S型缠绕在所述第一固定柱和所述第二固定柱上,用于所述内衬杆在所述外套管内滑动过程中使所述第一牵引线绳始终处于绷紧状态。当需要调整伸缩套管的长度时,通过内衬杆在外套管内的滑动一定距离来调整,内衬杆在滑动过程中,第一固定柱不动,可以起到防止内衬杆滑脱的作用;第二固定柱随内衬杆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牵引线绳随内衬杆的移动而伸长,在内衬杆滑动过程中,第一牵引线绳始终处于绷劲的状态,能够有效的对L型安装板进行牵引,保证张紧夹具有效工作。
[0017]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及穿筋方法中,多个所述L型安装板均可通过所述通长滑槽沿所述外套管的管壁滑动,以调整相邻两个所述L型安装板之间的间距。通过调整L型安装板的间距,使其满足深化后的各种钢筋桁架间距,提高穿筋效率,缩短施工时间。
[0018]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及穿筋方法中,所述第一牵引线绳与所述第二牵引线绳为5~10mm的细钢丝绳线或刹车线。L型安装板上的导向轮放置钢筋时,采用硬质线作为牵引线,能够有效拉动L型安装板进行转动,从而降低导向轮的高度,完成钢筋的放置工作。
[0019]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及穿筋方法中,所述伸
缩套管与所述支撑管为钢管、铝合金管或304不锈钢管。能够承载钢筋的重量,同时移动方便省力。
[0020]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及穿筋方法中,所述伸缩套管的外径为5~8cm。根据施工现场钢筋保护层的要求,结合钢筋自身的冷弯特性,选择合适外径的伸缩套管。
[002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及穿筋方法中,所述导向轮的凹槽宽度为10~22mm。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钢筋,解决了楼板钢筋敷设只采用φ12以下钢筋的局限性,同时可以进行一次性钢筋穿插作业,避免了工人循环往复工作。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方法,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进行穿筋,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套管(1),所述伸缩套管(1)包括外套管(11)和内衬杆(12);所述外套管(11)轴向管壁上开设有通长滑槽;所述内衬杆(12)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内衬杆(12)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外套管(11)的两端,两根所述内衬杆(12)一端伸出所述外套管(11),另一端为滑动端并设在所述外套管(11)的内腔中;钢筋引导机构,所述钢筋引导机构设在所述外套管(11)的管壁和所述内衬杆(12)伸出所述外套管(11)的端部外壁上,用于进行钢筋的传递;第一牵引线绳(61),所述第一牵引线绳(61)设在所述外套管(11)的内腔中且其两端沿所述内衬杆(12)的外壁延伸,所述第一牵引线绳(61)与所述钢筋引导机构固定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钢筋引导机构放置钢筋;支撑管(6),所述支撑管(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伸缩套管(1)的外壁上并与其组成T型管架,所述支撑管(6)内沿其轴向穿设有第二牵引线绳(62),所述第二牵引线绳(62)的一端贯穿所述伸缩套管(1)与所述第一牵引线绳(61)固定,用于向上拉动所述第一牵引线绳(61);张紧夹具(5),所述张紧夹具(5)固定在所述支撑管(6)远离所述伸缩套管(1)的一端,所述张紧夹具(5)与所述第二牵引线绳(62)的另一端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装配式楼板的移动辅助穿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引导机构包括L型安装板(8)、万向轮(3)及导向轮(4);多个所述L型安装板(8)分别固定在所述外套管(11)的管壁与所述内衬杆(12)伸出所述外套管(11)的端部外壁上;所述万向轮(3)转动连接在所述L型安装板(8)横板的外壁面上用于驱动所述L型安装板(8)的行走;所述导向轮(4)转动连接在所述L型安装板(8)竖板的外壁面上用于传递钢筋;其中,所述第一牵引线绳(61)在所述外套管(11)的内腔中通过通长滑槽与多个所述L型安装板(8)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牵引线绳(61)的两端沿所述内衬杆(12)的外壁延伸后,并与设在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洪洲姚成涛金磊吴正阳朱广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