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微网过流保护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402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微网过流保护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无法快速且精准定位直流微网故障点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直流微网中各个支路的支路电流值,若检测到支路电流值达到预设保护整定值,则将支路电流值对应的支路确定为故障支路;若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瞬时达到各个支路的电流控制值之和,则触发第一段保护机制;若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小于各个支路的电流控制值之和,则在经短延时后触发第二段保护机制;断开故障支路的断路器,以对直流微网中除故障支路之外的其他支路进行过流保护,从而当发生过流故障时可以通过分段式保护机制快速且准确定位至对应的故障位置并及时采取过流保护措施。过流保护措施。过流保护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微网过流保护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流微网限流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直流微网过流保护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直流微电网是由直流构成的微电网,是未来智能配用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节能减排以及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大量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接入配电网,配电网从原先单一电源的放射状简单网络逐渐演变为多电源的复杂网络,直流微网作为分布式电源以及新型直流负荷高效接入的载体,逐渐成为目前的电力研究热点之一。
[0003]在直流微网的运行过程中,当直流微网发生短路故障时,多个电源支路会产生上升速率快、幅值高的过电流,从而严重危害系统安全运行,当发生过流情况时,传统的配电网过流保护方法主要通过对各个电源支路以及负荷支路进行电流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电流与额定电流进行比对,基于比对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方式,而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过流保护,当直流微网中支路较多时,不仅浪费时间,还极有可能出现检测错误情况,从而发生过流状况时,无法快速且准确地定位至故障点,错失对直流微网进行限流保护的最佳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微网过流保护配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无法快速且精准定位直流微网故障点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直流微网过流保护配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获取直流微网中各个支路的支路电流值,若检测到所述支路电流值达到预设保护整定值,则将所述支路电流值对应的支路确定为故障支路;
[0007]若所述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瞬时达到各个支路的电流控制值之和,则触发第一段保护机制;
[0008]若所述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小于各个支路的电流控制值之和,则在经短延时后触发第二段保护机制;
[0009]断开所述故障支路的断路器,以对所述直流微网中除所述故障支路之外的其他支路进行过流保护。
[0010]可选地,所述故障支路为负荷故障支路或电源故障支路,所述若所述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瞬时达到各个支路的电流控制值之和,则触发第一段保护机制,包括:
[0011]若所述故障支路为负荷故障支路,则所述故障电流值为所述直流微网中各电源支路的第一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
[0012]若所述负荷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瞬时达到所述第一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则将所述负荷故障支路对应的第一段保护整定值控制在小于所述第一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表达式如下:
[0013]k

rel
·
l
I
N
·
l
<(I
set
·
c1
+I
set
·
c2
+...+I
set
·
cn
)
[0014]其中,k

rel
·
l
为负荷故障支路l的第一段整定系数,I
N
·
l
为负荷故障支路l的额定电流值,I
set
·
ci
(i=1,2...n)为各电源支路各自对应的过电流目标控制值,k

rel
·
l
I
N
·
l
为负荷故障支路l的第一段保护整定值,I
set
·
c1
+I
set
·
c2
+...+I
set
·
cn
为各电源支路的第一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
[0015]可选地,所述故障支路为负荷故障支路或电源故障支路,所述若所述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瞬时达到各个支路的电流控制值之和,则触发第一段保护机制,包括:
[0016]若所述故障支路为电源故障支路,所述故障电流值为所述直流微网中除所述电源故障支路之外其他电源支路的第二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
[0017]若所述电源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瞬时达到所述第二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则将所述电源故障支路对应的第一段保护整定值控制在小于所述第二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表达式如下:
[0018]k

rel
·
cx
I
N
·
cx
<(I
set
·
cl
+I
set
·
c2
+I
set
·
c(x

1)
+I
set
·
c(x+1)
...+I
set
·
cn
)
[0019]其中,k

relcx
为电源故障支路x的第一段整定系数,I
N
·
cx
为电源故障支路x的额定电流值,I
set
·
ci
(i=1,2...n)为各电源支路各自对应的过电流目标控制值,k

rel
·
cx
I
N
·
cx
为电源故障支路x的第一段保护整定值,I
set
·
c1
+I
set
·
c2
+I
set
·
c(x

1)
+I
set
·
c(x+1)
...+I
set
·
cn
为除电源故障支路x之外其他电源支路的第二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
[0020]可选地,所述若所述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小于各个支路的电流控制值之和,则在经短延时后触发第二段保护机制,包括:
[0021]若所述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小于各个支路的电流控制值之和,则不触发第一段保护机制,并在经短延时后触发第二段保护机制,将各个支路的第二段保护整定值控制在大于最大的电源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且小于各个支路各自对应的第一段保护整定值之间,表达式如下:
[0022]I
set
·
c max
<k
rel
·
ci
I
N
·
ci
<k
rel
·
ci
I
N
·
ci
[0023]其中,I
set
·
c max
为直流微网中最大的电源过电流目标控制值,k

rel
·
ci
为支路i的第二段保护整定系数,I
N
·
ci
为支路i的支路额定限流值,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微网过流保护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直流微网中各个支路的支路电流值,若检测到所述支路电流值达到预设保护整定值,则将所述支路电流值对应的支路确定为故障支路;若所述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瞬时达到各个支路的电流控制值之和,则触发第一段保护机制;若所述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小于各个支路的电流控制值之和,则在经短延时后触发第二段保护机制;断开所述故障支路的断路器,以对所述直流微网中除所述故障支路之外的其他支路进行过流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微网过流保护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支路为负荷故障支路或电源故障支路,所述若所述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瞬时达到各个支路的电流控制值之和,则触发第一段保护机制,包括:若所述故障支路为负荷故障支路,则所述故障电流值为所述直流微网中各电源支路的第一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若所述负荷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瞬时达到所述第一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则将所述负荷故障支路对应的第一段保护整定值控制在小于所述第一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表达式如下:k'
rel
·
l
I
N
·
l
<(I
set
·
c1
+I
set
·
c2
+...+I
set
·
cn
)其中,k'
rel
·
l
为负荷故障支路l的第一段整定系数,I
N
·
l
为负荷故障支路l的额定电流值,I
set
·
ci
(i=1,2...n)为各电源支路各自对应的过电流目标控制值,k

rel
·
l
I
N
·
l
为负荷故障支路l的第一段保护整定值,I
set
·
c1
+I
set
·
c2
+...+I
set
·
cn
为各电源支路的第一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微网过流保护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支路为负荷故障支路或电源故障支路,所述若所述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瞬时达到各个支路的电流控制值之和,则触发第一段保护机制,包括:若所述故障支路为电源故障支路,所述故障电流值为所述直流微网中除所述电源故障支路之外其他电源支路的第二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若所述电源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瞬时达到所述第二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则将所述电源故障支路对应的第一段保护整定值控制在小于所述第二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表达式如下:k

rel
·
cx
I
N
·
cx
<(I
set
·
c1
+I
set
·
c2
+I
set
·
c(x

1)
+I
set
·
c(x+1)

+I
set
·
cn
)其中,k

rel
·
cx
为电源故障支路x的第一段整定系数,I
N
·
cx
为电源故障支路x的额定电流值,I
set
·
ci
(i=1,2...n)为各电源支路各自对应的过电流目标控制值,k

rel
·
cx
I
N
·
cx
为电源故障支路x的第一段保护整定值,I
set
·
c1
+I
set
·
c2
+I
set
·
c(x

1)
+I
set
·
c(x+1)
...+I
set
·
cn
为除电源故障支路x之外其他电源支路的第二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之和。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直流微网过流保护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小于各个支路的电流控制值之和,则在经短延时后触发第二段保护机制,包括:若所述故障支路的故障电流值小于各个支路的电流控制值之和,则不触发第一段保护
机制,并在经短延时后触发第二段保护机制,将各个支路的第二段保护整定值控制在大于最大的电源过电流目标控制值、且小于各个支路各自对应的第一段保护整定值之间,表达式如下:I
set
·
cmax
<k

rel
·
ci
I
N
·
ci
<k

rel
·
ci
I
N
·
ci
其中,I
set
·
cmax
为直流微网中最大的电源过电流目标控制值,k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杨锐雄陈建福廖雁群李振聪顾延勋程旭吴宏远曹健许育炼喻松涛韦甜柳龚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