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和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3850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和用电装置,电池包括正极极片,正极极片包含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包括化合物L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和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锂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和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二次电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二次电池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由于二次电池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因此对其循环性能、充电速度和使用寿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是鉴于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和用电装置,提高了电池的快充性能和循环性能。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正极极片,正极极片包含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其中,
[0005]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包括化合物Li
a
Ni
b
Co
c
M1
d
M2
e
O
f
E
g
;其中,
[0006]M1包括Mn和Al的一种或两种元素;
[0007]M2包括Zr、Zn、Cu、Cr、Mg、Fe、V、Ti、Sr、Sb、Y、W和Nb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
[0008]E包括N、F、S和Cl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
[0009]0.75≤a≤1.2;0<b<1;0<c<1;0<d<1;0≤e≤0.2;1≤f≤2.5,0≤g≤1,且f+g≤3;
[0010]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包括化合物Li
x
H
y
Mn1‑
z
Q
z
P1‑
m
G
m
O4‑
n
D
n
,其中,
[0011]H包括选自Zn、Al、Na、K、Mg、Nb、Mo和W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
[0012]Q包括选自Zn、Al、Na、K、Mg、Mo、W、Ti、V、Zr、Fe、Ni、Co、Ga、Sn、Sb、Nb和Ge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
[0013]G包括选自B、Si、N、S、F、Cl和Br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
[0014]D包括选自S、F、Cl和Br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
[0015]x为0.9至1.1;y为0至0.1;z为0.001至0.9;m为0至0.1;n为0至0.1;
[0016]并且,电池满足:
[0017][0018]其中,
[0019]A表示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在两种正极活性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
[0020]B表示采用单颗粒微电极法测定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的小于3.7V充电容量在整个充电容量中的占比;
[0021]C表示电池的小于3.7V充电容量在整个充电容量中的占比;
[0022]R表示正极极片在25℃下的电阻,单位为Ω。
[0023]由此,本申请通过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组合,并限定在0.1至0.75之间,提高了电池的小于3.7V低SOC
[0024]区间充电容量在充电总容量中的占比,改善了低SOC区间充电倍率的耐受边界,同时维持了高SOC区间充电容量在充电总容量中的占比,缓解了高SOC区间充电倍率耐受边界的恶化,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快充性能,提高了电池的循环性能。
[0025]在任意实施方式中,
[0026]可选地,
[0027]由此,可以获得更加适宜的低SOC区间充电倍率耐受边界和高SOC区间充电倍率耐受边界,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快充性能和/或循环性能。
[0028]在任意实施方式中,A为0.1至0.5,可选为0.1至0.3,更可选为0.2至0.3;和/或,
[0029]B为0.4至0.6,可选为0.5至0.6;和/或,
[0030]C为0.05至0.23,可选为0.09至0.16;和/或,
[0031]0<R<1,可选为0.1至0.6,更可选为0.2至0.4。
[0032]上述范围内的A、B、C能够进一步改善低SOC区间充电倍率耐受边界,同时使高SOC区间充电倍率耐受边界更加合适,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快充性能和/或循环性能;
[0033]上述范围内的R能够获得较低的过电位,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使充电过程顺利进行。
[0034]在任意实施方式中,第二正极活性材料中,Q包括Fe、Ti、V、Ni、Co和Mg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和/或,
[0035]G包括B、Si、N和S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和/或,
[0036]x为0.977至1;和/或,
[0037]y为0至0.001;和/或,
[0038]z为0.1至0.9或者0.001至0.6,可选为0.3至0.7;和/或,
[0039]m为0至0.001或者0.001至0.1;和/或,
[0040]n为0至0.001或者0.001至0.1。
[0041]由此,通过包括上述Q和G元素的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池小于3.7V低SOC区间充电容量在充电总容量中的占比,进一步改善低SOC区间充电倍率耐受边界,同时维持高SOC区间充电容量在充电总容量中的占比,缓解高SOC区间充电倍率耐受边界恶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快充性能和/或循环性能。
[0042]在任意实施方式中,第一正极活性材料中,a为0.9至1.1;和/或,
[0043]d为0.003至0.4;和/或,
[0044]b为30%至99.5%,可选为50%至99%,更可选为55%至88%;和/或,
[0045]c为0.2%至52%,可选为0.5%至49.5%,更可选为5%至35%。
[0046]上述范围内的Ni含量能够提高电池的快充性能和/或循环性能。
[0047]上述范围的Co含量能够提高电池的快充性能和/或循环性能。
[0048]在任意实施方式中,第一正极材料为单晶或类单晶材料,并且满足:
[0049]单晶颗粒或类单晶颗粒的D
v
50粒径为1.5至4.5μm,可选为2至4.1μm;和/或,
[0050]单晶颗粒或类单晶颗粒的D
v
99粒径≤18μm,可选为6.4至17.5μm,更可选为6.5至13.5μm;和/或,
[0051]第一正极活性材料的BET比表面积为0.42至1.2m2/g,可选为0.5至1m2/g。
[0052]第一正极活性材料为单晶或类单晶材料时,上述范围的D
v
50粒径、D
v
99粒径、BET比表面积有利于增加正极活性材料的活性点位,提高电池的快充性能和功率,有助于减少正极活性材料的副反应,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0053]在任意实施方式中,第一正极活性材料为多晶材料,并且满足: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括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含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和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包括化合物Li
a
Ni
b
Co
c
M1
d
M2
e
O
f
E
g
;其中,所述M1包括Mn和Al的一种或两种元素;所述M2包括Zr、Zn、Cu、Cr、Mg、Fe、V、Ti、Sr、Sb、Y、W和Nb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所述E包括N、F、S和Cl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0.75≤a≤1.2;0<b<1;0<c<1;0<d<1;0≤e≤0.2;1≤f≤2.5,0≤g≤1,且f+g≤3;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包括化合物Li
x
H
y
Mn1‑
z
Q
z
P1‑
m
G
m
O4‑
n
D
n
,其中,所述H包括选自Zn、Al、Na、K、Mg、Nb、Mo和W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所述Q包括选自Zn、Al、Na、K、Mg、Mo、W、Ti、V、Zr、Fe、Ni、Co、Ga、Sn、Sb、Nb和Ge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所述G包括选自B、Si、N、S、F、Cl和Br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所述D包括选自S、F、Cl和Br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所述x为0.9至1.1;所述y为0至0.1;所述z为0.001至0.9;所述m为0至0.1;所述n为0至0.1;并且,所述电池满足:其中,A表示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在两种正极活性材料中的质量百分比;B表示采用单颗粒微电极法测定的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的小于3.7V充电容量在整个充电容量中的占比;C表示所述电池的小于3.7V充电容量在整个充电容量中的占比;R表示所述正极极片在25℃下的电阻,单位为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可选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A为0.1至0.5,可选为0.1至0.3,更可选为0.2至0.3;和/或,所述B为0.4至0.6,可选为0.5至0.6;和/或,所述C为0.05至0.23,可选为0.09至0.16;和/或,0<R<1,可选为0.1至0.6,更可选为0.2至0.4。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二正极活性材料中,所述Q包括Fe、Ti、V、Ni、Co和Mg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和/或,所述G包括B、Si、N和S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和/或,所述x为0.977至1;和/或,所述y为0至0.001;和/或,
所述z为0.1至0.9或者0.001至0.6,可选为0.3至0.7;和/或,所述m为0至0.001或者0.001至0.1;和/或,所述n为0至0.001或者0.001至0.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正极活性材料中,所述a为0.9至1.1;和/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义博秦一鸣徐晓富潘坚福裴人杰张新羽刘倩叶永煌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