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374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流进反应区,并向反应区内加入絮凝剂,以使絮凝剂与污水中悬浮物混合,得到絮凝物,污水及絮凝物由反应区进入至沉淀区,以使絮凝物沉淀分离排出或回流至反应区,得到澄清水,反硝化深床滤池对沉淀区内的澄清水进行过滤处理,并排出收集,本工艺采用“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泥处理简单,药耗低,工艺启动迅速,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同时提高去除TN、SS、TP、及少量有机污染物等的能力。及少量有机污染物等的能力。及少量有机污染物等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人们会产生许多生活污水,这些生活污水多含有氮、磷等污染物,若直接排挤自然水体中,不仅会恶化水体水质,还会最终影响到城市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国内应用的A/A/O、SBR、氧化沟等脱氮除磷工艺一般只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中的一级B标准的要求,特别是SS指标很难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0003]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0498002.8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工艺包括:S10.污水分两路分别输向厌氧池和缺氧池,厌氧池中的污水经处理后进入缺氧池进行深度脱氮;S20.缺氧池的污水分两路流出,一路回流至厌氧池中,另一路依次经过缺氧曝气池和好氧区进行充分硝化;S30.好氧区的污水分两路流出,一路回流至缺氧池,另一路输入到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形成沉淀污泥;S40.沉淀污泥回流至污泥再生池,并在污泥再生池中进行曝气处理形成活性污泥;S50.污泥再生池中的活性污泥回流至所述缺氧池中,但是该技术方案在除磷脱氮污水处理工艺后没有增加强化处理工艺,污水中还有SS、少量有机污染物等不能被去除,排放后仍然对环境有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絮凝处理:污水流进反应区,并向反应区内加入絮凝剂,以使絮凝剂与污水中悬浮物混合,得到絮凝物;
[0006]S2.沉淀处理:污水及絮凝物由反应区进入至沉淀区,以使絮凝物沉淀分离排出或回流至反应区,得到澄清水;
[0007]S3.过滤处理:反硝化深床滤池对沉淀区内的澄清水进行过滤处理,并排出收集。
[0008]进一步,在S1.絮凝处理中,向反应区内加入絮凝剂的同时,控制搅拌及下料部件对污水与絮凝剂进行搅拌混合处理。
[0009]进一步,在S1.絮凝处理中,污水首先流进反应区内的中心反应筒,并在中心反应筒内与絮凝剂混合,并在后续进水的推动下,进入至中心反应筒与反应区之间的区域,使污水、絮凝剂及回流至反应区絮凝物的混合液在中心反应筒内外循环流动。
[0010]进一步,在S2.沉淀处理中,污水及絮凝物由反应区进入至沉淀区时,污水依次被挡板一与挡板二阻挡,并通过挡板一与挡板二之间形成的过渡区进入至沉淀区内。
[0011]进一步,在S2.沉淀处理中,污水及絮凝物由反应区进入至沉淀区后,絮凝物沉淀到沉淀区底部形成污泥,并通过浓缩刮泥机将沉淀污泥浓缩刮除。
[0012]进一步,在S2.沉淀处理中,污水及絮凝物由反应区进入至沉淀区后,部分絮凝物可通过变频回流污泥泵回流至反应区,以便回流絮凝物中携带的絮凝剂与污水进行混合反应。
[0013]进一步,工艺还包括脱离脱氮处理:污水进入至厌氧池内进行厌氧脱磷处理后,再进入至氧化沟池内进行硝化脱氮处理;污水在脱离脱氮处理后,再进行絮凝处理。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用于根据上述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该装置包括厌氧池、氧化沟池、进水管、污水处理箱和上盖板,污水处理箱上端固定连接上盖板,污水处理箱内部固定连接挡板一与挡板二,挡板一与挡板二平行放置,且均与污水处理箱垂直,挡板一上端固定连接在污水处理箱顶部,下端与污水处理箱底部形成过渡区,挡板二下端固定连接在污水处理箱底部,上端与污水处理箱顶部形成过渡区,污水处理箱被挡板一与挡板二间隔为反应区、过渡区和沉淀区,厌氧池与氧化沟池通过水管固定连接,氧化沟池固定连接在进水管一端,进水管另一端从污水处理箱底部插其内部;
[0015]所述反应区内部设置有中心反应筒和搅拌及下料部件,搅拌及下料部件转动在中心反应筒内;中心反应筒上下两端均与反应区连通;进水管插入至中心反应筒内部,搅拌及下料部件固定连接在上盖板上;
[0016]所述沉淀区包括刮泥机驱动、传动杆一、刮泥板、栅条、排泥管、污泥回流管和澄清部件,刮泥机驱动固定连接在上盖板上,刮泥机驱动下端固定连接传动杆一一端,传动杆一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刮泥板上,刮泥板与污水处理箱底部滑动连接,刮泥板上端竖直固定多个栅条,污水处理箱底端固定连接排泥管一端,排泥管另一端连接在排泥泵上,沉淀区上部分设有澄清部件,澄清部件一端固定在污水处理箱一侧上端,污泥回流管一端从污水处理箱底部插入进沉淀区,污泥回流管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进水管上,污泥回流管中间设有变频回流污泥泵;
[0017]所述污水处理箱靠近沉淀区一侧上端连接有反硝化深床滤池。
[0018]进一步,所述搅拌及下料部件包括搅拌器驱动,搅拌器驱动与上盖板固定连接,搅拌器驱动下端固定连接转轮一,转轮一与转轮二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转轮二与上盖板转动连接,转轮二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器头,搅拌器头沿其圆周方向转动连接三个搅拌叶,连接管内部转动连接有内转杆,内转杆下端分别与三个搅拌叶齿轮啮合传动,上盖板下端分别固定三个支架杆一端,三个支架杆与三个外盘架一一固定,三个压轮支架由上到下依次固定在连接管中部,压轮与压轮支架转动连接,每个外盘架内侧均放置有软管,软管被外盘架内侧与三个压轮挤压形变,软管与三个压轮转动连接,三个软管一端分别位于在三个搅拌叶上端,三个软管另一端均连接在料筒底端,料筒固定连接在上盖板上,料筒内储存絮凝剂,搅拌器头的圆心与中心反应筒圆心一致,且搅拌器头位于中心反应筒内部。
[0019]进一步,所述澄清部件包括外壳,外壳内部滑动连接有内壳,外壳顶端开口设置,外壳一侧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外壳下端固定连接气缸一,气缸一上端连接内壳,内壳内滑动连接斜管组,外壳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二,进水管二内转动连接阀门,内壳上端固定连接水管三,水管三与分水管四滑动连接,分水管四与分水管五滑动连接,分水管五与前水管滑动连接,前水管与分水盒固定连接,分水盒与多个喷头固定连接,前水管与滑架固定连接,滑架滑动连接在内壳上,滑架上端固定连接有长槽,内壳上端固定连接集水槽,集水槽的开口位置与出水口对应,集水槽下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下面固定连接转盘,转盘中心位置与转杆a一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转杆a的另一端凸起位于长槽槽口内,转盘与转杆a之间的连接杆转动连接在支撑杆上,支撑杆两端固定连接在内壳内,集水槽两侧边缘设置
有双层进水边沿,双层进水边沿的两排凸齿交替排列。
[002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1]1.采用改良型氧化沟方案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技术先进且成熟、动力效率高,运转可靠性和灵活性高,而且操作、管理及维护也较简单,易于管理,占地面积较小。
[0022]2.采用“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泥处理简单,药耗低,工艺启动迅速,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同时提高去除TN、SS、TP、及少量有机污染物等的能力,净化后的水可达到《城镇水质净化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絮凝处理:污水流进反应区(4),并向反应区(4)内加入絮凝剂,以使絮凝剂与污水中悬浮物混合,得到絮凝物;S2.沉淀处理:污水及絮凝物由反应区(4)进入至沉淀区(7),以使絮凝物沉淀分离排出或回流至反应区(4),得到澄清水;S3.过滤处理:反硝化深床滤池(10)对沉淀区(7)内的澄清水进行过滤处理,并排出收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絮凝处理中,向反应区(4)内加入絮凝剂的同时,控制搅拌及下料部件(6)对污水与絮凝剂进行搅拌混合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絮凝处理中,污水首先流进反应区(4)内的中心反应筒(401),并在中心反应筒(401)内与絮凝剂混合,并在后续进水的推动下,进入至中心反应筒(401)与反应区(4)之间的区域,使污水、絮凝剂及回流至反应区(4)絮凝物的混合液在中心反应筒(401)内外循环流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沉淀处理中,污水及絮凝物由反应区(4)进入至沉淀区(7)时,污水依次被挡板一(b)与挡板二(c)阻挡,并通过挡板一(b)与挡板二(c)之间形成的过渡区进入至沉淀区(7)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沉淀处理中,污水及絮凝物由反应区(4)进入至沉淀区(7)后,絮凝物沉淀到沉淀区(7)底部形成污泥,并通过浓缩刮泥机将沉淀污泥浓缩刮除。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沉淀处理中,污水及絮凝物由反应区(4)进入至沉淀区(7)后,部分絮凝物可通过变频回流污泥泵(801)回流至反应区(4),以便回流絮凝物中携带的絮凝剂与污水进行混合反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离脱氮处理:污水进入至厌氧池(1)内进行厌氧脱磷处理后,再进入至氧化沟池(2)内进行硝化脱氮处理;污水在脱离脱氮处理后,再进行絮凝处理。8.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

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厌氧池(1)、氧化沟池(2)、进水管(3)、污水处理箱(a)和上盖板(5),污水处理箱(a)上端固定连接上盖板(5),污水处理箱(a)内部固定连接挡板一(b)与挡板二(c),挡板一(b)与挡板二(c)平行放置,且均与污水处理箱(a)垂直,挡板一(b)上端固定连接在污水处理箱(a)顶部,下端与污水处理箱(a)底部形成过渡区,挡板二(c)下端固定连接在污水处理箱(a)底部,上端与污水处理箱(a)顶部形成过渡区,污水处理箱(a)被挡板一(b)与挡板二(c)间隔为反应区(4)、过渡区和沉淀区(7),厌氧池(1)与氧化沟池(2)通过水管固定连接,氧化沟池(2)固定连接在进水管(3)一端,进水管(3)另一端从污水处理箱(a)底部插其内部;所述反应区(4)内部设置有中心反应筒(401)和搅拌及下料部件(6),搅拌及下料部件(6)转动在中心反应筒(401)内;中心反应筒(401)上下两端均与反应区(4)连通;进水管(3)插入至中心反应筒(401)内部,搅拌及下料部件(6)固定连接在上盖板(5)上;所述沉淀区(7)包括刮泥机驱动(701)、传动杆一(702)、刮泥板(703)、栅条(704)、排泥管(705)、污泥回流管(8)和澄清部件(9),刮泥机驱动(701)固定连接在上盖板(5)上,刮泥
机驱动(701)下端固定连接传动杆一(702)一端,传动杆一(702)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刮泥板(703)上,刮泥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如辉曾明谢倩兰刘亮黄旭凯洪兵曾尚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绿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