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使用的气动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372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方便使用的气动雾化装置,涉及雾化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雾化装置和口含器均随着人员躺座角度一起倾斜,药液重力下向着气动雾化装置下部一侧聚集,药液偏离气动雾化装置的中心,导致雾化效果差的问题。方便使用的气动雾化装置,包括主雾化杯件;所述主雾化杯件内部固定设置有内气流通道;所述主雾化杯件上部转动设置有上贯通转件;所述内气流通道下部转动设置有中喷盘,中喷盘上部下部和外侧均贯通设置有喷孔,内气流通道上部转动设置有中转轴,中转轴下部固定设置有下转扇。本实用中喷盘和倾斜后聚集在一侧的药液进行同步移动,中喷盘增强和药液的接触面积,提升斜躺时和药液的接触雾化效果。斜躺时和药液的接触雾化效果。斜躺时和药液的接触雾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便使用的气动雾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雾化设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方便使用的气动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雾化是呼吸科常见的给药方式,通过气动雾化杯底部和供氧管道连通后,气动雾化杯内部药物雾化并通过口含器或者面罩对人员进行给药。
[0003]现在气动雾化装置为中心和供氧管道进行连通,药液需要覆盖在中心供氧管道的上部,患者当斜躺等体位倾斜角度大时,雾化装置和口含器均随着人员的头部一起倾斜,雾化装置倾斜后内部药液重力下向着气动雾化装置下部一侧聚集,药液偏离气动雾化装置的中心,气动雾化杯中心供氧管道不能和药液接触或者接触面较少,导致雾化效果差或没有雾化,出现了对于斜躺的患者使用效果差的问题,腰椎颈椎受伤患者的躺着状态使用,倾斜的气动雾化装置容易出现雾化不彻底的情况,需要家属协助保持患者保持坐起的状态,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方便使用的气动雾化装置,解决了药液需要覆盖在中心供氧管道的上部,患者当斜躺等体位倾斜角度较大时,雾化装置和口含器均随着人员的头部一起倾斜,药液重力下向着气动雾化装置下部一侧聚集,药液偏离气动雾化装置的中心,气动雾化杯中心供氧管道不能和药液接触或者接触面较少,导致雾化效果差或没有雾化的问题。
[0005]本技术方便使用的气动雾化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6]方便使用的气动雾化装置,包括主雾化杯件;所述主雾化杯件上部设置有上雾气室,主雾化杯件和上雾气室组成葫芦形结构,主雾化杯件底部贯通设置有进气管,上雾气室顶部贯通连接有出雾管,进气管上端延伸至内气流通道的上部,内气流通道和进气管组成倒V形的通道,主雾化杯件内部固定设置有内气流通道,内气流通道下部转动设置有中喷盘,中喷盘上部下部和外侧均贯通设置有喷孔,内气流通道上部转动设置有中转轴,中转轴下部固定设置有下转扇,内气流通道下部和中喷盘为贯通连接,中转轴上部固定设置有上转扇,上转扇处于上雾气室内部,上转扇处于出雾管的下方,下转扇处于进气管的内侧,主雾化杯件上部转动设置有上贯通转件,上贯通转件左半一侧贯穿设置有雾流孔,上贯通转件右半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配重块,雾流孔和配重块对向设置在上贯通转件的两侧,上贯通转件转动设置在主雾化杯件和上雾气室的交界处,主雾化杯件和上雾气室通过雾流孔进行连通,上贯通转件中心和内气流通道顶部转动连接,上贯通转件处于上转扇的下方,中喷盘和配重块处于同一侧。
[0007]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08]1、本技术在人员斜躺时,中喷盘随着向一侧流动的药液进行同向移动,中喷盘同步移动保持和药液的接触,提升大角度斜躺时和药液的接触雾化效果,更加方便使用,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0009]2、本技术在人员大角度斜躺体位时,上贯通转件通过配重块跟随在重力下聚集的药液进行同向移动,配重块和药液始终处于同一侧,配重块保证对向一侧的雾流孔处于药液的上部位置,避免出现药液通过雾流孔溢出的情况。
[0010]3、本技术进气管的气流带动下转扇和中转轴、上转扇同步转动,上转扇转动加快在大角度斜躺体位时雾化药液向着出雾管流动的效率,提升雾化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主雾化杯件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内气流通道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16]1、主雾化杯件;101、上雾气室;102、出雾管;103、进气管;2、内气流通道;201、中喷盘;202、喷孔;203、中转轴;204、下转扇;205、上转扇;3、上贯通转件;301、雾流孔;302、配重块。
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实施例
[0018]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0019]本技术提供方便使用的气动雾化装置,包括主雾化杯件1;主雾化杯件1上部设置有上雾气室101,主雾化杯件1和上雾气室101可以为螺纹固定连接和拆卸,主雾化杯件1和上雾气室101组成葫芦形结构,主雾化杯件1底部贯通设置有进气管103,上雾气室101顶部贯通连接有出雾管102,出雾管102为通用的接口,出雾管102兼容安装口含管或者面罩等不同雾化使用器件,出雾管102能够和口含管或者面罩进行更换,方便患者根据个人使用习惯选择口含管或者面罩,口含器或者面罩和人员的头部通过弹性带绑定,提升兼容性,方便患者的雾化治疗,进气管103和中心供氧的管道连接,中心供氧的管道能够进行调节氧流量,进气管103连通内气流通道2和中喷盘201,供氧管道的气流和中喷盘201内药液连通进行药液气化达到雾化效果,出雾管102可以为药物的灌注入口,药液经过雾流孔301到达主雾化杯件1的内部,使得主雾化杯件1无需单独设置药液入口,主雾化杯件1和上雾气室101可以为一体化制造达到密封也可以为螺纹连接密封;
[0020]主雾化杯件1内部固定设置有内气流通道2,内气流通道2下部转动设置有中喷盘201,中喷盘201的上部和下部和外部均根据实际需要贯通设置有喷孔202,内气流通道2上部转动设置有中转轴203,中转轴203下部固定设置有下转扇204,进气管103上端延伸至内
气流通道2内侧的上部,内气流通道2和进气管103组成倒V形的通道,内气流通道2倒V形的通道的下部和中喷盘201为贯通连接,通过中喷盘201围绕内气流通道2的外侧进行转动,中喷盘201随着重力转动,始终中喷盘201保持在主雾化杯件1的下部,人员斜躺后,口含器或者面罩随着人员头部转为大角度的倾斜状态,主雾化杯件1也为同步随着人员头部的斜躺而倾斜摆放,药液聚集在主雾化杯件1内的一侧位置,中喷盘201和药液同步进行移动使用处于同一侧面,中喷盘201始终保持浸润在药液中,提升大角度斜躺体位的药液气化效果;当病人处于垂直坐起状态时,雾化装置和口含器随着人员头部为接近垂直的状态,主雾化杯件1为垂直状态,主雾化杯件1内部的药液处于水平状态,中喷盘201此时依旧浸润在水平的药液中,中喷盘201为水平横向的结构,此时,中喷盘201的位置不影响和主雾化杯件1内部的药物的雾化操作流程。
[0021]主雾化杯件1上部的内侧滑槽转动设置有上贯通转件3,上贯通转件3处于上雾气室101的下方,上贯通转件3左半一侧贯穿设置有雾流孔301,上贯通转件3右半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配重块302,上贯通转件3因为配重块302造成重量差异产生的重力差异能随着主雾化杯件1的倾斜而转动。上贯通转件3设有配重块302一侧能够始终保持重力的下方,上贯通转件3和雾流孔301处于倾斜状态主雾化杯件1的的上部位置和雾化药液向上流动的方向相同,雾流孔301和配重块302对向设置在上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方便使用的气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动雾化装置包括主雾化杯件(1);所述主雾化杯件(1)内部固定设置有内气流通道(2);所述主雾化杯件(1)上部转动设置有上贯通转件(3);所述内气流通道(2)下部转动设置有中喷盘(201),中喷盘(201)下部贯通设置有喷孔(202),内气流通道(2)上部转动设置有中转轴(203),中转轴(203)下部固定设置有下转扇(204)。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便使用的气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雾化杯件(1)上部设置有上雾气室(101),主雾化杯件(1)底部贯通设置有进气管(103),上雾气室(101)顶部贯通连接有出雾管(102)。3.如权利要求2所述方便使用的气动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03)上端延伸至内气流通道(2)的上部,内气流通道(2)和进气管(103)组成倒V形的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进凡兰桂陈斐斐丁宝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